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

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

根据他的遗嘱,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英语:Nobel Prize)设立了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后来,添加了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于1901年开始颁发,也就是诺贝尔逝世的第五个年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了。

2021年诺贝尔奖时间线及得主梳理

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于2021年10月4日欧洲中部时间 11:30(北京时间17:30)公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1)

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

诺贝尔物理学奖于2021年10月5日欧洲中部时间 11:45(北京时间17:45)公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真锅淑郎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克劳斯·哈斯曼因“物理模拟地球气候,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而共同分享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由意大利罗马大学的乔治·帕里西获得,理由是“发现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的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

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2)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于2021年10月6日欧洲中部时间 11:45(北京时间17:45)公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奖项授予科学家本亚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C.MacMillan),理由是他们为“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两位将共享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3)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于2021年10月7日欧洲中部时间 13:00(北京时间19:00)公布:

瑞典文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以表彰他对殖民主义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具有同情心的关注,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不过,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还没有中文译本。

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诺贝尔和平奖于2021年10月8日欧洲中部时间 11:00(北京时间17:00)公布:

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以表彰他们为捍卫民主主义和持久和平的前提——言论自由所做出的努力,他们在用生命为和平发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的奖金由两人共享。

玛丽亚·雷沙曾作为 CNN 亚洲首席调查记者长期报道恐怖主义,而她后来牵头创立的在线新闻网站 Rappler 则长期对菲律宾政府在毒品管控、警察腐败、武器和战争等方面的政策提出批评。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的记者生涯开始于《共青团真理报》,后来他和几十位同事离开并创办了《新报》(Novaya Gazeta),《新报》以长期报道政府腐败、滥用权力及恐怖主义著称,多年来更是有多位《新报》记者因自己的工作而被杀害。

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5)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2021年10月11日欧洲中部时间 11:45(北京时间17:45)公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大卫·卡得(David Card)、乔治华·安格斯特(Joshua Angrist)和格多·依姆本斯(Guido Imbens)。他们因通过实验方法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在因果关系方法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奖,三人将共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历年诺贝尔奖解读(诺贝尔奖梳理回顾)(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截止目前,诺贝尔奖已经完全颁发完毕。

那么,为什么诺贝尔奖会广受关注呢?

一部分原因是高奖金,让许多人都趋之若鹜;

一部分原因是奖项的历史性和知名度,历史悠久,经久不断;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诺贝尔奖对候选人的无差别对待,无论你是谁,哪个国籍,知名度高不高,只要认定你对人类有巨大贡献,你就有机会获奖。

我是必清,因热爱发声!您对今年颁布的诺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进行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