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

在日式住宅里,光的指引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说是每个住宅设计师必备的本事。当光渗透到室内的每个角落,斑驳的墙上有了质感的光影,狭长的空间多了几分绵延的深度,想象居住者在其中,闭上眼睛,阳光肆意地洒在脸上,感觉是幸福的。

说到这里,有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安藤忠雄,日本最著名的建筑诗人,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且最活跃的建筑师之一。在他过去5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累计创作了近20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每一件作品都与清水混凝土、天然光有关。

可以这么说,安藤忠雄的一生都在追求光、表现光,也正是因为他始终如一地坚持在清水混凝土中吟颂对自然的推崇,让光影自然地在建筑上“写诗”,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认可,于1995年就荣获了世界建筑最高殿堂——普利兹克建筑奖。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

安藤忠雄

如今,安藤忠雄已经81岁了,躯体早已不再年轻,但他内心对建筑的激情却从未停止,一直在创作,没有退休打算。他说不管年龄有多大,做未熟的青苹果总胜于做成熟的红苹果。未熟就是要年轻、要天真、要保持活力。至关重要的是要不断尝试那些或许会以失败告终的冒险。

这是特别让人很感动的,要知道安藤先生并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建筑,全靠自学成才,一生经历过两次癌症手术,但凭借着不懈的坚持、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安藤先生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并不断地通过作品丰富着自己顽强而精彩的人生,激励和鼓舞着无数的追随者。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

安藤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光与影,那是我置身建筑的世界四十余年来,从中学习到的一点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读到这里颇为感概,大师的人生感悟始终在自己脑海中萦绕,很想记录些什么,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追溯大师的成长足迹,希望我们都能有些启发。


安藤忠雄的追光人生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4年,家里长屋加盖,阳光透过屋顶的洞直射进来,忘不了那束光

1958年,拿到职业拳击手执照,独闯曼谷拳击邀请赛

1959年,边读工业学校边当画图工,接了人生第一个设计单

1961年,独自环游日本,遍览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建筑

1965年~1969年,揣着所有积蓄和几本建筑教科书,没有任何指南,也没有国外游历经历,孤身一人环游世界,从轮船到火车,从日本到北欧,经由非洲,西欧,亚洲各国,一路颠簸寻访建筑名作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开始个人战斗生涯

1972年,独树一帜设计“都市游击队住宅”

1974年,在不被人理解的无数个夜晚,独自构思各种理想建筑的结构与雏形

1976年,设计“住吉的长屋”,一战成名

1981年,设计“越野的房子(小筱邸)”

1983年,设计“六甲山集合住宅”

1988年,设计“水之教堂”,贯彻自然与建筑的理念

1989年,在极少预算下,完成“光之教堂”的设计,重新定义神圣空间

1991年,设计“本福寺水御堂”

1992年,设计“直岛现代美术馆”

1995年,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2年,设计“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

2004年,“地中美术馆”,直岛最富盛名的文艺地标落成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


那束光,建筑的原点出生于1941年的安藤忠雄,自小在大阪由外婆抚养长大。因为家境贫困,童年在木工作坊里度过,那时候正好家里的长屋加盖二楼,安藤忠雄一边跟在木匠瓦匠旁边打下手,一边观察眼前的景致:屋顶洞开,阳光射进潮湿的长屋,湛蓝的天空似乎触手可及....日后作为建筑师的安藤忠雄对自然光线变幻的迷恋,也许就源于此。

高中时为了赚学费,安藤忠雄做过货车司机和职业拳手,17岁时第一次以拳击手身份参加比赛,但是在看到一位著名拳击手的练习后,安藤忠雄意识到凭借自己的天赋,在拳击上难以成为顶尖,便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3)

高中时期的安藤忠雄

靠着拳击比赛赚到的钱,安藤忠雄开始在日本各地旅行。第一次去东京的他,在日比谷看到了尚未被拆除的帝国饭店,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古典主义的惊人之美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4)

后来的一次机缘巧合,安藤忠雄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了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的爱好,木工厂里那些神奇而有趣的手作,那不正是自己很喜欢的事情么,于是便萌生了成为建筑师的想法。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5)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6)

勒·柯布西耶——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

高中毕业后,安藤忠雄希望进大学读建筑系,但关西地区的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的门槛太高,而私立大学建筑系的学费又十分昂贵,面对这些困难安藤忠雄没有退缩,而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通过自学来进入这门专业而又庞杂的学科

于是,他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学习美术,并利用业余时间看书自学建筑设计,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在大学课堂里旁听学习。很快,他用一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建筑系的教材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海外旅行自由化,翌年4月底,安藤忠雄从横滨港搭船出发,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亲身探访那些建筑史上的经典。在两次长途旅行中,他先后游览了苏联、芬兰、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古巴、印度、菲律宾等国家,欣赏了大量的建筑。这是他的一次现代建筑的溯源之旅,更是朝圣之旅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7)

第一次欧洲之行的时候,他亲眼见到柯布西耶的建筑,从「白色时代」到「朗香教堂」,当时的震撼伴随了他一生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8)

萨伏伊别墅 = 勒·柯布西耶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9)

朗香教堂 = 勒·柯布西耶

“当时的惊喜和感动,我至今不曾忘记。建筑原来可以如此充满「自由」的挑战,人类原来可以如此贪婪地活着......即使是现在,柯布的背影仍是我建筑和人生的路标,是一束光。”

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得安藤忠雄得以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理念和风格。

28岁时,安藤忠雄回到大阪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建筑是关注居住者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建筑的外观,希望人们能通过建筑感受到自然的美,而不是用建筑去破坏大自然。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0)

28岁的安藤忠雄在自己的事务所

7年后,受人委托,安藤忠雄为大阪平民区里三栋联排长屋的中间一栋进行了改建。那就是住吉的长屋,一个被安藤称为自己真正的处女作品。它的外观质朴,没有多余的修饰,没有对外的窗户,但里面却别有洞天。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1)

“住吉的长屋” 1976年 | 设计 = 安藤忠雄

这原本是日本老百姓最普通的房子,土地和建筑面积都十分狭小,只有33.7平米,在这种狭窄偪仄的布局下,采光、通风、日照成了很大的问题。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2)

但是,安藤忠雄十分大胆地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创作了一个广阔的宇宙,将它改建成一个带有露天庭院的住宅建筑,二楼到一楼用露天楼梯连接,二楼两端的起居室用户外的走道连接。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3)

住吉的长屋模型

庭院部分是住屋的生活核心,光、风与雨露经由中庭,感知一日之内的光影变化与一年之四季交替。雨天的时候,临窗吃饭可以看到雨帘,天晴的时候,阳光会射进客厅和厨房,这样主人每天都能和自然实现不间断的交流。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4)

这些光、风和雨的自然现象,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而安藤忠雄却尤为珍惜,他对住宅内部庭院的运用,使得长屋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天空中的光线渗入院中,在内院四周的壁体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这使得住吉的长屋具有沉静、安静的光影美感。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5)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6)

住吉的长屋内景

尽管起初这样反传统的设计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建成后也好似和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但是这家长屋的主人用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对这座建筑的理解和喜爱。他们一直生活在这里,享受着居住与自然一体的状态。

通过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向全世界展示了全新的建筑典范:建筑是媒介,让人们感受自然存在,而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与雨经由对人体的作用,为生活增添色彩。

因为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1979年,“住吉的长屋”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同时也成为了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原点之作。此后他所设计出的所有作品,其思考的原点都可以在这个建筑里找到


光之教堂,心之所向

后来,安藤忠雄的建筑事务所声量渐起,越来越多的客户慕名而来。虽然也时常需要与业主、开发商进行艰难的拉锯,但安藤忠雄始终寻求着平衡,坚持让生活融入自然中的建筑理念

在这个阶段,大量高难度的项目和作品持续诞生,比如越野的房子(小筱邸)、六甲山集合住宅、水之教堂等。

但是最经典的要数「光之教堂」,那是让安藤忠雄享誉全球的作品,是建筑史中教科书般的存在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7)

光之教堂-安藤忠雄

光之教堂其实很小,只有100多平米,但当时正值建造热潮,建材价格疯涨,这个完全依靠信徒募捐支撑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

安藤忠雄绞尽脑汁,排除了一切传统意义上的装饰物,将一面墙直接做成镂空的十字架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8)

信徒们坐在教堂的椅子上,看到阳光从十字架涌入屋内,缓缓移动,形成美妙的光影变幻,就好像十字架本身会发光一样。

这样不仅创造了教堂丰盛的空间感,还营造了很强烈而纯净的神圣感。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19)

教堂被一片墙以15度的角度插入,形成了礼拜堂和一个三角形的空间

最终,这座在艰难条件下完工的光之教堂,迎来了虔诚祈祷的信徒,也迎来了世界瞩目的赞赏。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0)

千变万化的光十字架

光之教堂传神地演绎了光线是有力量的。

安藤忠雄曾说:“这个教堂不需要挂画,因为我们有光,这位最了不起的画家。”光十字既是主祭坛背景,同时通过它,产生光束和影子,随时间灵动,投射在大厅两侧墙面上,不仅是免费的装饰,也充满了哲学意味。光十字是安藤的神来之笔,也是教堂的灵魂。

我想,每一位以心凝视光之教堂的人都会为之触动的,不得不感慨安藤忠雄的设计里所找寻的自然光已不仅仅是满足照明和生活,而是心之所向,信仰之光


挑战直岛计划,让建筑有了生命感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当属改造直岛计划。

1988年,福武财团理事长想让直岛,这个被废气污染、垃圾荼毒、树败枝枯的小岛,重生为一个融合自然与文化的艺术之岛。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1)

改造之前的直岛

过去,安藤忠雄都是在城市中复得返自然,而这次,得在荒废的自然中创造新景观。起初,安藤忠雄并不看好这个荒僻的岛屿,但在福武理事长的决心和坚持下,安藤忠雄还是被打动了。

于是,他们花了长达30年的时间来改造这座岛,颠覆式地将所有建筑全建在土地之下,同时让自然、艺术、文化汇聚于此。30年间,安藤忠雄在直岛的建筑项目包括1992年落成的倍乐生之家美术馆,以及后来的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南寺等一共9座建筑。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2)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中美术馆,通过下沉式的结构贯彻着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理念,以自然光作为照明。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3)

游客借助日光观赏名画,日落即是闭馆之时

安藤忠雄给这个地下美术馆的地面铺上了一层细小的大理石砖,用灰色的水泥刷墙。美术馆没有灯,人们通过屋顶透过来的阳光观赏莫奈的作品,所以日落以后就闭馆。

安藤忠雄还给美术馆附带的酒店设计了天井,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天井看到天空和大海。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4)

直岛系列的项目将安藤忠雄重视建筑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安藤忠雄说:“让人感受到生命感了,说明我的建筑就有了生命。”

最终,安藤忠雄完成了挑战,直岛成功重生,每年吸引70万游客慕名而来。


光与感动

与自然的对话,与光影的对话,是安藤忠雄一生的主题。不断更新建筑,不断反叛主流,挑战自己,是安藤忠雄追光的动力。

我想,对于安藤忠雄来说,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那是一个艺术家对世界深邃的观察和表达自我的责任,是一个拳手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一个少年难以忘怀的记忆。

从13岁那年起,那束光带给他的感动一直都在。然而人生只有一次,只有做自己打心底觉得有趣的事情才有意义。只要还能继续,安藤忠雄一定会继续迎接新的挑战,一直到老。

安藤忠雄语录中英(安藤忠雄为了那一束光)(25)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居南吖(ID: junanya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