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烦恼(如何面对烦恼)

如何面对烦恼

欢迎关注 刘锰读书 公众号

昨天,朋友圈看到一幅很有禅意的图,主题是“人没有吃饱时,只有一个烦恼,但吃饱以后就有无数烦恼”(如下图):

怎样解决烦恼(如何面对烦恼)(1)

看到这幅图,朋友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我的第一反应是“世上本无事,庸人方自扰”。也就是说,人们本可以,不必有那么多烦恼的,只要减少你的欲望,烦恼自然就可以少了。

为什么前两年,有本叫作《断舍离》的书十分畅销,此书的核心关点就是提倡人们过简约的生活,尽量舍弃或离别生命中冗余的东西,让生活回归简单和沉静。

但是,对于这种返璞归真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对于简约和简单,无欲无求,绝大多数人都是难以做到的,

那仅仅是一部分人的,最理想的境界,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让人们无欲无求实在是有违人性了。

因为,人毕竟是万物之灵,不似动物,只要吃饱了就再无其余追求,再没有追求的人,一旦吃饱,也会去找一些事情来消遣消遣,

比如玩手机,打麻将,如果没有事情干,那么人就会被憋坏,有很多人抑郁,并不是因为生活差、吃不饱,而是没有事情做,成天胡思乱想。

但是,话说回来,烦恼这个东西,没有人会喜欢,因为它会让人们生活得很痛苦。有人妄想回到童年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且不说这纯粹是天方夜谭,即便是小孩子,只要懂事以后,也会有烦恼的:考试成绩不好,与小伙伴闹别扭,父母关系不合谐,老师不喜欢我……。

只不过,我们的大脑选择将童年的这些痛苦遗忘掉了,这是大脑独特的“运行机制”,否则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

因为人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全记得住的话,那人类岂不是痛不欲生?

只不过,要忘记烦恼,需要的是时间。我们每个人過到烦恼时,都会不开心的。严重的时候,有人还会有轻生的念头。

所以,如何正确地面对烦恼,是每个人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这方面的书籍非常多,理论也是汗牛充栋,我不想浪费时间去赘述,我只想分享两最近看到的观点:

观点一,烦恼是认识错误导致的。

这个观点的意思是,很多人的烦恼是由于对事物的认识有偏差,而他本人却固执地坚持这个错误,最后导致生活中的各种不幸。

比如说,有人只关注社会的阴暗面,成天收集一些负面消息或垃圾文化,来“证明”自己识的“正确性”,

殊不知,搞得自己的心态坏到极点,最后变成了一个愚昧的杠精和刺猬。朋友们都不喜欢他,最后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这种人的烦恼就是错误的认知导致的,基本无药可救。

观点二:烦恼是帮助你成长的“彩蛋”。

这个观点认为,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是有智慧和潜能的,也就是佛教宣扬的“佛性”,而你遇到的烦恼和挫折,是来“渡”你的,是来帮助你“觉悟”、找到你“佛性”的彩蛋。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害怕困难和烦恼,反而会很欢喜,因为他又可以找回他自身的“佛性”了,他又有觉悟的机会了。

以上的两个观点,它们的核心要义都是在教我们面对烦恼的方法,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就可以用“平常心”去面对烦恼,

从而让自己生活地更从容不迫,而不是象以前一样被烦恼折磨得忧心忡忡,唉声叹气。这样的你,不是更优秀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