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1)

此夜一轮满,

清光何处无!

MID-AUTUMNFESTIVAL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由来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3)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4)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二种:第一种,最早是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第二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习俗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5)

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只是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舞火龙

舞火龙是每年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赏桂花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也正是桂花把月亮和桂花联系在一起。

放天灯

天灯又称孔明灯,在放飞天灯之前,人们会在灯壁上写上自己的心愿,然后将其点亮,使其飘上天空。

中秋节放天灯是一项传统习俗,为了城市安全、避免火灾,很多地区已经禁止放孔明灯了,目前传承这项传统的区域集中在沿海和郊区。

观 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中秋传说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6)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快乐 阖家团圆

编辑: 王鑫

审核:阿古达木 阿力玛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7)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8)

让我们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节日之美中秋节)(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