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到底什么才是无我利他)

《道德经》: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我经常提到,我们做事要有“无我利他”的心态。

到底什么才是“无我利他”?

“无我利他”并不是“舍己为人”,如果你理解成舍己为人,那你基本上是执行不下去的。

有的人会说:XX就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地做善事。

的确有这样的人,但是,你只看到了这样的人的行为,没有看到他们拥有着强大的能量。

我们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如果你把你有限的能量都无偿散发出去,你没有能量的支撑,你怎么办?会长久吗?

真正意义的“无我利他”是有持久性的,你自己都消耗掉了,还谈什么持续?

并且,从客观上来讲,我们无法做到真正“无我”,因为你就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可能真的没有呢?

所以,无我利他实质上还是有我的。

任何理论都必须具象化,才能发挥更好的指导意义。

为此,经过逐层论述,“无我利他”可以解释为“双赢思维”。

因为,“损己利人”,这样自己没有收益,很多人不愿意去做。“损人利己”是杀鸡取卵的行为,不会长久。只有“利己利人”才会愿意去做,并且能够长久,这就是双赢思维。

什么是真正的“无我利他”?

舍小我,成就大我。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与世界本是一体的,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就像人的每个细胞都包含了一个人全部的基因。

舍小我,成就大我,也并不是说舍弃、牺牲“小我”,而是不注重考虑小我的利益,要把眼界和心胸放大,使整体的“大我”更好。

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对待你,“利他”是最大的“利己”。

真的是这样吗?

从儒释道中探求答案。

《礼记•坊记》:

君子贵人而贱 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意思是: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让别人在先而自己在后,民众就会兴起谦让的风尚。

《佛说无量寿经》:

善人行善,从明得明,恶人行恶,从苦得苦,从冥得冥。

意思是:行善的人,一定会得善的好的果报,行恶,必定得恶果报,这是自然规律,因果报应,通三世,丝毫不差。

《道德经》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天长存,地久在。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所以圣人是通过生长他人的方式,来生长自己。通过先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的方式,反而让自己获得了存在的价值。圣人这样做不是他不偏爱自己,而是通过偏爱他人的方式来偏爱自己。

很多人比较关心赚钱,会问“无我利他”能应用到赚钱吗?

当然可以,它适用于任何领域。

《富爸爸穷爸爸》中说了两条赚钱的秘诀,一个是你要真心喜欢钱,钱才会涌向你。另一个是要懂得给予的力量,想赚到钱先要学会给予。

如何践行“无我利他”?

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关键在于行动。

这里关于践行“无我利他”,提两点建议:

1.这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不要妄想,践行一两次“无我利他”就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逐渐收到成效。

《道德经》说: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意思是:反复长期按照规律做事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如能克服各种困难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当你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成为你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巨大威力。

2.有反复,很正常

很多人在践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反复”的情况,断断续续的践行,不要事后自责、悔恨、抱怨自己。

《学经》说:

其方易得,其行难践,知其反复而不弃微小,久积而成。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理解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到底什么才是无我利他)(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