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

一场1997年就被预告将至的暴雪,终于在2008年的寒潮里飘飘摇摇地下了起来——让段奕宏拿下今年东京电影节影帝的《暴雪将至》在上周五(11月17日)公映。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1)

光看海报,还真会以为是个刑侦片咯

(本文来自影视生活第一站 时光网)

可能有不少人冲着影帝之作而走进了影院。但若你期待看到的是一部节奏酣畅、悬疑丛生的刑侦犯罪片,那么很遗憾,你可能会在观影结束后狠狠打下了差评。再看一眼数据,上映五天,此片的国内票房也不过2500万。

全片80%都是湿冷湿冷看不清脸的雨戏、影片前三分之二节奏缓慢且铺垫不足、偶发文艺腔和一些不知所云的情节设置……这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如此低气压的画风,确实不太友好。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2)

一个90年代的保卫科长余国伟,一心想侦破“连环女尸案”成为“神探”,而不惜以心爱女人作为诱饵,女人发现真相后自杀,濒临崩溃的余国伟打死无辜的“嫌疑人”后锒铛入狱。

10年后出狱,他才知道一切不过是一场徒劳,真凶早已受到老天的惩罚,暴雪飘然而至。

破案本非他这个保安的分内事。这个“多余的人”想在97年的下岗大潮里逆潮而行,做了一件“多余的事”,赔上了徒弟和爱人的性命,给自己带来十年牢饭和一辈子的阴霾。

引用网友的一句话就是:想进体制,却被体制抛弃;想破案子,却被案子“破”了。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3)

有人称它为中国版的《杀人回忆》,谁是凶手不重要,关键是谁制造了凶手。

也有人嫌弃它缺乏力度和惊喜,虽然黑色荒诞,但无法代入那个时代的悲情。

为了这部质感奇特的《暴雪将至》,时光网编辑部又一次“吵了起来”,出现了多重声音。

去看段奕宏的 by 烂泥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4)

去围观本片之前,曾被同事提醒了一句:这不是一部犯罪片。怀揣着这句说了一半又不说完的话,我将开篇映入眼帘的那些“女尸”都视作了烟幕和浮云(本身也真的有缺惊悚),不禁将整个焦点都放在了段奕宏的个人演绎身上。

曾经有人这么评价段奕宏,他有一种在国内男演员甚至亚洲男演员中都很少见的气质which正是他的核心魅力所在——他身上有一种交杂着肉欲感和禁欲感的色气。戳中。最后被逮捕的时候,从冷漠脸到瞬间绷不住的大哭,让我对这个影帝头衔表示太服气。

情绪氛围到位,人物塑造欠妥 by 春光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5)

段奕宏、江一燕

《暴雪将至》并不是没有优点,前半段一直到铁轨追凶的段落,至少情绪和氛围都很到位了,之后就完全崩坏了。对于人物的塑造极为的平面,导演想从单纯的探案往人物内心发展,但是完全没有深入到角色当中。

段奕宏这个角色到后半段与江一燕的戏是废戏,并不足以支撑江一燕以为段奕宏要利用她来抓住凶手,后来自杀的诱因,最后揭示杀手遭遇车祸,导演的意图是想强调一种宿命感,人物的无力感,最后却沦为导演的一种抖机灵。

anybody回答一下我疑惑的两处 by HAHA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6)

个人感觉,《暴雪将至》是一部不错的国产片,全片看下来最喜欢的是开头的那句台词“多余的余”,以及领奖台上和片尾时相互呼应的两场“雪”。但影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瑕疵,有两处情节令人摸不着头脑。

一处是余国伟拿着瘦脸男人的一寸照去球场问站街女站在黑暗角落的是不是这个男人时,站街女盯着他笑了将近一分钟也没说到底是不是;

另一处是余国伟从监狱出来回到工厂遇到看门老大爷的对话,两处情节综合一起给人造成了“余国伟可能是精神分裂”的错觉,但同时又确凿地指出了凶手不是他。

另外感觉结尾有关于2008年南方暴雪的字幕也有些画蛇添足,干扰了全片的主题。

人物铺垫不够 表演痕迹太重 by 文文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7)

顶着东京电影节获奖影片的光环,《暴雪将至》的上映令不少人期待。平心而论,这是一部非常用心的作品。影片的摄影、美术、场景设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总体而言,这是片子完成度不高。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但是很明显他没有在大银幕展现出来。影片的故事和角色都无法令人信服。

燕子这个人物严重失真(也许是江一燕演的不行),而且她的死有些莫名其妙(至少是铺垫不够);段奕宏的表演看似无可挑剔,但是问题也在这——表演痕迹太重,给人过于刻意的感觉。而结尾故弄玄虚的质疑回忆真实性的情节,也暴露了导演对于类型片把控上的生涩。

结尾反类型的处理挽救了全片 by 老羊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8)

如果这部电影是罪案类型片,我可能看到一半就想退场,导演镜头语言不够成熟,几个配角表演和台词让人尴尬。

我倒觉得,结尾反类型的处理有点挽救了全片的意思,这种荒诞的设置和电影前半段的虚无基调有了对应,也升华了主题:在时代急剧变动的大流中,个人无力抵抗,余国伟和那些下岗的工人一样是被时代抛弃的人。

我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这部片,因为他是导演处女作,还记得皮克斯动画《料理鼠王》片尾那餐厅评论员的那句话么:有时评论家得冒险去发现并且捍卫新的事物,这个世界对待新秀、新的创作非常苛刻,新人及新作需要朋友。

段奕宏暴雪将至专访(暴雪将至让段奕宏摘得影帝)(9)

十年后,出狱的余国伟得知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凶手真相”,而那场“暴雪”也终于随着寒潮的到来而降下。

那些年为了在变革中找出路的“破案努力”、所牺牲的一切,那些沉甸甸的回忆,如今竟像飘雪一样轻如鸿毛、微不足道。

再回望那场铁轨追凶,他追的是凶手,还是一个他怎么追也追不上的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