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构建民生科技及其服务发展体系的战略思考)

陈开萌

一、 民生科技的战略要义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产生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民生科技不是“高高在上” 的,而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民生科技”发展才堪称战略要义。

(一) 民生科技产生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下的必然结果

民生科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的需求为根本,发展科技为人民服务。民生科技离不开人的活动且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生与科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内在具有一致性,从“工业科技”到“民生科技”是在唯物观基础上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减轻科技的消极风险。

(二) 民生科技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不断发展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随之而来。民生科技的发展密切关注民众的需求,例如:民生科技在满足人民穿衣需求之外更注意衣服的质量与款式;在满足温饱的小康社会下更加注重食品的绿色与安全;人民“居由定所”下更加注重安全与卫生,养老从满足基本生存向颐养、康养发展。民生科技的发展保障民众的公共安全,营造“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环境。促进资源共享,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三)民生科技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科技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我国著名院士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全国人民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使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再如德国的民生科技,传真机的发明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使用。上述例子无不证明了民生科技解决产业的总体需求,经济产业优化升级,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福利群众,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民生科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二、民生科技的支撑维度

民生科技的框架体系是一个有机系统,包含四大维度,即科技资源维度、公共服务维度、技术支撑维度、科技产出维度。各维度之间呈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深圳在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构建民生科技及其服务发展体系的战略思考)(1)

1.科技资源维度

科技资源作为资源范畴的一个分支,是指在科技活动中投入的各种资源要素的集合。其含义也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技资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切资源,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劳动力、资金、设备、科学技术存量信息等,也包括对科技活动赖以支撑的科技组织资源、科技市场资源、制度环境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等;狭义的科技资源指科学技术活动中投入的各项要素,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从事科技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及其他为科技研究与开发服务的人员)、财力资源(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即R&D经费)、物力资源(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等)。

2.技术支撑维度

我们可以对民生科技的技术支撑定义如下:民生科技的技术支撑是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为主体,基于民生的需要,通过选择技术路线,形成能够支撑民生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在分析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路线概括为:一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选择路线;二是保障人的生命为重点的健康科技选择路线;三是满足民生对食品营养、安全、健康、方便要求的安全技术选择路线;四是以环境修复和改善为目标的环保技术选择路线。

(1) 路线1:选择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主导21世纪发展的潮流。

民生科技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当然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推动。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技术是共性技术。以信息技术作用于民生科技为例, 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先导和关联等特性,促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和技术的开放性,使高科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在前者基础上的二次性技术创新,如控制自动化、技术集成化等,而这些二次性技术创新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在民生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选择。对于服务民生来说,数字科技主要指科学数据、科技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如方便民众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便查找资料的数据库服务,以及为就业、创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都属于数字科技的范围。

(2)路线2:选择保障人的生命为重点的健康科技。

健康科技指与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健康科技的作用有三:首先,健康科技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与健康相关的科学发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直接谋取人类的健康福利。其次,发展健康科技的工具手段是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它既包括各种疾病预防控制技术、诊断治疗技术、公共卫生技术、妇女儿童保健技术、食品营养安全技术等不断成熟应用的科学技术,也包括近年来不断快速发展的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纳米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通过应用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有效转移,也通过高新技术的交融集成,创造出大量的创新性成果和新技术。第三,无论是直接的技术应用还是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都将推动疾病诊疗水平和卫生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从而满足人类实现自由发展对健康的需求。因此健康科技的发展目标与保障、发展人的健康权相适应,最终实现人的健康福利,因而与民生科技的价值判断标准相符。重点选择的技术有:疾病发病及快速诊断---主要是选择重大及感染性疾病、具有重大威胁的新发传染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疾病,开展其发病规律、致病机制、疫苗研发和有效药物筛选的研究,发展快速诊断技术,实现及时救治与预防;二是重大疫情、职业危害快速救治及康复技术——主要是加强对疾病及影响疾病变化的社会、自然因素、生存环境的卫生安全状况等情况的监测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尽可能对一些重大疾病的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以及在重大疫情发生后如何能做出快速反应、对事件进行快速处理的技术;三是重大疾病新型诊疗技术——主要是从国家目标和国民健康需求出发,选择人口与健康领域重大医学科技问题和重大疾病防治问题,加强生物技术和中医药技术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开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四是人体状态监测与疾病诊疗技术——主要是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技术为主线,加强人体状态监测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五是生物制药关键技术——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几年,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强了对生物药物产业的投资,以期抢占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应利用目前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疫苗)及制备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技术药效评价技术;六是中医药研究技术——目前,我国中医药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研究开发的现代中医药诊疗技术没有被行业认可并得到推广,缺乏中药复方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如何按照中医学理论观念去发展中医现代技术是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关键;七是药物发现及制备技术---目前,药物发现和制备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充分发挥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开发新的药物发现及制备技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八是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目前,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向功能成像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综合化将推动远程医学、急救医学和社区医学的发展,影像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所产生的虚拟技术,将成为信息时代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的新型手段。

(3)路线3:选择以食品营养、安全、方便为要求的安全技术

安全科技,是指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技术。如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生物安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等技术,都属于安全科技。无论是直接的技术应用还是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安全科技都将推动生产生活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从而满足民众对安全与质量的需求。重点有二:一是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主要是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新型食品,加强对传统食品工业进行改造,以满足民众对食品营养、安全、健康、方便、快捷的要求,形成从土地到餐桌的产业链条;二是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4)路线4:选择以环境修复和改善为目标的环保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中有害物质大量增加, 环境质量也不断恶化,这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体现为水污染、耕地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造成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技术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加大;二是由于技术片面追求生产效果,忽视了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导致环境恶化。如化学农药的使用,一方面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过多的使用会导致产品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我国需要对以前的技术进行重新设计,将环境成本纳入到创新过程中,依靠环保科技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民生科技发展中,环保技术己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而是依靠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改造下的节能、节水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以及一些生态技术。环保科技,作为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之间连接的纽带,既顺应了现代社会治理环境问题的趋势,又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依赖手段,这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与此同时,环保科技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有二:一是节能、节水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二是生态技术。

3.公共服务维度

民生科技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政策保障体系、创新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体系。

(1)政策保障措施体系。包括民生科技规划、采购政策、激励措施、税收优惠等方面,通过加强政策的宏观导向,积极提升科技服务民生、发展民生的能力。

(2)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情报信息服务平台、实验基础平台、科普服务平台等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发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协同作用,充分调动其参与民生科技、建设民生科技、增进民生福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需要保护创新者利益,保护创新者利益就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不断优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提高知识产权机构服务科技发展的能力,激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创造性科技活动,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知识产权政府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创新服务载体和服务形式,丰富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满足人们生活、生存与发展的直接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运行体系。它贯穿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及创造财富的全过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所有相关服务的共同基础。从科技的角度看,服务体系重点是科技孵化服务、生产技术交易服务、科技风险投资

4.科技产出维度

科技产出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科技成果主要指重大科技成果数量、专利申请与批准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专利申请与批准数量代表一个地区的科研活力;重大科技成果数量体现科研的质量水平,它们反映科学研究成果取得知识产权的状况和该地区的发明实力;技术合同成交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体现技术市场化能力,反映出民生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民生科技产出还包括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生态效应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社会效应方面,目前人们对社会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就业、平等、福利等方面。这三个方面内某些与民生科技 相关的指标的变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生科技支撑是否有效。社会效应指标包括:民生科技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例增长比例、文教卫增加值重、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整个民生科技的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深圳在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构建民生科技及其服务发展体系的战略思考)(2)

二、民生科技的多元化特点

1.需求层次。传统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的拉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民生科技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市场需求牵引,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决定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同时,企业资金实力以及研究开发能力也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要素;二是政府为了促进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公共科技需求,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科技公共品。

2.主体层次。传统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主要享受创新的收益。民生科技的技术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但在某些环节领域,需要政府、公益类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中介等多主体参与,而且受益者也是包括企业、政府、民众等在内的多主体。尤其是民生产品中的某些科技公共品和服务,其具有较强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特征,对整个社会产生正的外部性,但营利性机构往往不愿意进入。因此,政府在民生科技的发展中,尤其是在创新链条的研究开发环节要起到引导、推动、组织的主导作用。政府可以直接管理公益类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开发,或者委托营利性机构进行生产,然后购买社会公益类产品提供给大众。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民生科技创新的执行主体之一。在发达国家,政府是公共科技的组织者,一般情况下,公共科研机构是公共科研创新的主体,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重要补充。虽然,由于部分民生科技产品属于公共品,企业的作用有所弱化,但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主要的创新主体,企业在民生科技的创新中,尤其是在创新链条的生产环节仍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同时,在科研活动本身有利可图时,企业研发机构也会接受政府和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委托从事公益类科研活动。高校在民生科技创新中,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活动或从事基础性研究,承担政府或企业委托的民生科研任务。科技中介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作用是从事民生科技成果的扩散,使大众能够及时、广泛、便捷、充分地享受到民生科技成果带来的恩惠。因此,民生科技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主体。

3.目标层次。与一般的科技创新相比较,民生科技更多地涉及不同个体与群体的利益分配、价值取向与伦理诉求,必然要更深地关涉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当下与长远的各种利害关系的互动、选择与权衡,发展具有多维目标。近年来的三聚氰胺、黄金大米等事件表明,民生科技应优先考量科技、社会与生态的协同。惟其如此,民生科技才可能成为民有、民享的创新活动。综上所述,民生科技的创新体系具有“三要素、多元化”的特点。

三、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

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四个机制”是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动力是核心,评价是关键,激励是引导,保障是条件。这里,保障和激励都属于政策手段,政策起主导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架构。详见下图:

深圳在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构建民生科技及其服务发展体系的战略思考)(3)

1.民生科技的动力机制

科技活动总是行为主体在一定动力的支配下展开的,民生科技的创新也不例外。从系统的角度考察, 民生科技的动力是多重要素并存。这些动力总体上分成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外部动力是指那些存在于外部,对民生科技创新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如社会需求动力;内部动力是指存在于内部,对民生科技创新产生内驱力的因素,如科技供给动力与市场利益动力。

(1)社会需求动力。纵观科技史,科技创新实质上是对社会需求的响应。民生问题不断解决而又次第出现,成为影响人类进步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民生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当前,科技与社会的交融日益深化,两者在相互促进、交融的过程中支撑和引领民生科技发生深刻的变革,不仅使得传统产业在产品生产环节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拓展出新的品种,而且对民生科技产品的接受和消费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有效地引导和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

(2)科技供给动力。科技供给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外化的重要成果。对科技供给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科技人员的数量与结构、科技信息、现有民生科技产品的结构与市场以及科技资源。

(3)市场利益动力。民生科技毋须回避市场的利益驱动机制,在一定领域里也有必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杠杆推动民生科技创新,在一定领域内实现民生科技创新产品商品化,既使广大民众能够从市场经济供给中获得满足,又将增加民生科技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民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经营,也是获取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路径。

2.民生科技的评价机制

民生科技创新的“新”决定了单靠社会认同或市场机制是不能直接判断其价值的,因为它是社会中、市场上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而且成果创新程度越高其价值就越难判断。建立一个由科技成果评估、法律、投入、推广等多个专业机构组成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民生科技评价是指根据某种目的和要求,将民生科技某项工作或结果分成不同等级的过程,它是对民生科技创新行为和过程的评估和认定。民生科技具有投入大、风险大、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应重视评价机制平台的建立和实施,以确保民生科技创新成果价值得到科学判断。目前,民生科技评价离真正完善的评价机制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评价制度不健全。当前政府对民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方法手段以及创新成果评价的机制、手段的规划安排设计不够。二是评价组织不健全。目前,科技中介组织发育不全,“官办”、“半官办”色彩浓厚,规模偏小,实力薄弱,数量总体不足,很难开展大的活动。政府对科技中介的规划、调控和引导还不够,尚未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局面。三是评价系统性不强。对民生科技系统往往是重技术指标评价,轻经济评价和系统的综合评价。四是评价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甚至于把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民生科技评价机制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重点有四: 其一,在评价中重视社会效益。不能片面追求效率,如以效率为第一绩效目标,则极易诱导民生科技主体注重短平快薄的科技项目,而忽视真正有价值的、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同时,不能将直接产出和成果视同于绩效,产出和成果只是绩效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建立评价制度与评价文化。科技管理部门应把评价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评价在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评价文化。其三,建立和完善评价机构,造就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评价队伍。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人员的任职资格、从业条件的规范体系指标。 其四,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民生科技的评价对象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区域民生科技的综合评价、民生科技专项计划的综合评价、民生科技技术与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选择评价、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的绩效评价。具体见下图:

深圳在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构建民生科技及其服务发展体系的战略思考)(4)

3.民生科技的激励机制

民生科技的政策激励机制,是要通过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民生科技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民生科技的发展进程,确保民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包括:

(1)专项计划激励

①专项计划的实施,对于民生科技的产权目标、组织机构目标、技术目标、运行机制目标的实现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有:

a.民生科技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项目。共性技术是民生科技技术发展的突破口。可以根据民生科技建设的需要,选取一些急需开发的共性技术项目,由政府部门和研发机构共同出资,整合各方面的科研资源,联合攻关。

b.民生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扶持计划。可以选取一些应用前景广阔的民生项目,由政府部门出资,资助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使之尽快实现产业化。

c.民生科技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计划。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民生科技企业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改造,选取一些有前途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它们能够满足民生创新需求。

d.国外民生关键技术引进、消化与再创新项目。对于民生发展比较关键的引进项目,可以由政府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和科研力量,尽快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尽快形成产品和技术优势。

e.重大民生创新成果的奖励基金。对于某些重大的民生科技发明成果,由政府给予一定奖励,以鼓励创新行为,激发创新热情。也可用于民生科技研发机构的专项资助项目。

f.鼓励民生科技企业建立研究中心,以鼓励企业参与民生科技的研发,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研发能力。

g.民生科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资助计划。对于民生科技关键技术的创新,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攻关,由政府出资招标,以增强民生科技的技术原创能力。

(2)税收激励

税收影响民生科技创新主要是通过降低创新成本来完成。由于税收政策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对政策优惠对象即具体的创新项目,往往在政策上没有过多要求,民生科技主体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凡是符合税法规定的都可以享受税收的减免,在这一点上相对于政府指定项目和财政补贴政策来说,创新主体具有更多的自主权,政策也具有更多的非歧视性。 由于税收政策直接降低创新项目的边际成本,一般认为不会对社会资本的投入产生替代效应。当创新资金供给弹性为零的时候,降低政府的税收让渡也并不能激励创新主体增加创新投资,也就是说在科技投入价格过高的情况下,政府税式支出对社会创新投资的替代效应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税收政策对主体的 创新项目结构也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在政策上扩大科技资金投入往往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抵免相互对 应,因此税收政策更能激励那些在短期内产生盈利的创新项目,而对于具有较高社会回报的长期研究性的 民生科技项目则不受青睐,而这类创新激励的政策工具往往不能对社会产生过多溢出效应。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社会回报或的民生科技项目仍然需要财政的直接政策支持,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政府补贴等财政支出政策不会对真正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因为在项目的选择上两者的资金属于非同质的,因而税收政策与财政直接支出在作用范围上具有互补性。

(3)知识产权激励

可能有人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只是科技水平高的一方,而不保护科技水平相对低特别是民生科技这样以推广普及为方向的一方。事实上,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要促进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所以知识产权保护还设置一些规则,以利于落后者通过科技创新赶超先进者。譬如,在医药产品研制中临床第一优先权的使用,即在美国的一个企业,它的新产品还没有得到 FDA 批准前,中国另一家企业已获准进入临床阶段,那么当美国企业的新产品获得 FDA 批准后,己进入临床阶段的中国企业仍有机会获得中国药监会的批准。这是为了在一家企业的产品研制己经取得领先但最终尚未成功时,鼓励其他企业仍然进行研制以确保产品研制成功。因为一家企业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一时的领先并不代表它一定成功,如果没有临床第一优先 权的使用,又会使后进者感到风险太大。所以知识产权保护也是鼓励和保护科技水平暂时落后者的利益的。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民生科技创新水平。

4.民生科技的保障机制

民生科技具有准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保障。在整个民生科技体系中,政策保障机制处于基础的环节。民生科技的政策保障机制要点是:

(1)民生科技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民生科技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政府资助的民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产生学习和培训的效应,使社会能够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从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效率;二是政府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创新配套设施、设备以及建立的科技创新团队,能够使创新活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三是政府的创新采购代表着民生科技产品的公共需求与市场中的私人需求所形成的商品与服务双重叠加,同时在政策上的倾斜与保护措施也使民生科技产品的预期边际收益率提高。财政资助民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信息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可以提高预期边际回报率;而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其他非盈利机构的研究可以促进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同样具有溢出效应,这些创新成果在商业领域中运用可以提高民生科技产品的整体收益。财政拨款、政府采购、政府风险投资及其配套措施,构成了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财政要素。

①财政要素之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应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包括民生科技在内的公共科技活动;同时,通过财政拨款,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民生科技财政拨款的重点领域有四:一是支持民生科技的重点研究项目或者研究主体,推动这一领域的关键研究。其大多数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却是其他创新活动包括民生科技创新得以展开的基础。有些国家的政府实验室就是为此设立的。二是推动民生科技共性技术的研发,共性技术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为民生科技提供技术基础。三是社会收益大的技术创新。有些社会收益大的技术创新,如医疗、农业、水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其社会收益大,应当由政府积极推动,以增加社会福利。四是建立民生科技知识基础 设施。技术创新依赖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媒体、标准化等,这些具有公共特征的商品,只能由政府去完成。

②财政要素之二: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政策,为创新成果提供了需求市场,在促进创新项目资金回流的同时,预示民生科技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创新项目获得低成本的商业融资;同时政府采购所形成的大规模市场,也降低了分摊到单位创新产品的资本成本,形成规模采购——单位成本降低——更大规模市场的良性循环。政府采购民生科技产品的力度在加大。

③财政要素之三:风险投资

为加快民生科技的发展,政府应该积极完善风险投资的政策体系,对于以服务惠民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通过不定期向银行推荐重大民生科技成果项目,获得贷款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开展民生科技项目贷款以求扩大间接融资。二是鼓励民生科技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控 股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扶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以求增加直接融资。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依法设立创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或信用担保,允许社会资本以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方式创办风险投资机构或信用担保机构。三是科研单位以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重点科室(实验 室)为龙头,吸引企业或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通过转让、联合开发和折价入股等方式加强同具有经济实力 的民生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把确有开发价值的技术成果全面推向市场。 四是建立民生科技开发风险基金。政府和高校科技开发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技开发风险基金,建立自己的中试基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科技成果,利用自己的力量组织中试,以促进民生科技成果的转化。五是建立民生科技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程序,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

④财政要素之四:政策配套措施

第一,建设国家民生科技研究基地。对于事关国计民生、且水平较高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可作为民生科技研究基地的建设试点。此外,部分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承担着大量公益科技研究任务,对于这类机构中主要从事民生科技研究的部门也可进行国家基地建设的试点。各个地方也应根据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设立相应的地方性民生科技研究基地,在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二,建设民生科技示范区。政府建设民生科技示范区,较少交易成本,加强民生科技产业链内各企 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科研、生产、物流等于一体的民生科技示范区,提升区域民生科技的创新能力。

⑤民生科技的成果转化法规体系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结合民生科技的实际,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和技术实施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民生科技成果与技术实施转化条例》,主要内容应包括:民生科技成果与技术实施转化含义、转化方式、权属及利益分享、保密及解密的法律责任等,依次调整和规范民生科技成果与技术实施转化过程中各方的关系,保证民生科技成果与技术能够得到最充分的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益。

⑥民生科技的人才政策

建立新的科研评价标准,最主要的就是对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要从单纯的学术标准转向多元的学术— 社会—经济的评价标准,要使科技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要从重成果转向重成果与转化并举。在评价一个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时,应该把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市场参与能力和经济效益获得能力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应改变过去重物轻人的制度安排。科技经费当中,我国的人员经费所占的比例很低,大约 20%,远远低于 40%~60%的国际平均水平。大量的研究经费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不能用于人才本身,而固定资产投资又因为缺少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很多浪费。民生科技必须人才战略现行,促进科技人才与科技项目、科技条件的有机结合;通过人才新机制,集聚知识要素、技术要素与资源要素,真正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深圳在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构建民生科技及其服务发展体系的战略思考)(5)

(陈开萌 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