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独特人生感悟(稻盛和夫心哲学)

消极应对眼前的境遇和状况,满腹牢骚,满口怨言,这样的态度不可取。有对方的帮助,才有今天的自己。态度谦虚,常怀感谢之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后的命运将大相径庭。

心怀感谢,困难成为财富

如果缺乏对他人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长期以来许多人帮助支持的结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存续,是依靠员工辛勤的劳动,还多亏那些下订单的客户。正因为有这样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才能油然而生。

前面曾提到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的松下电器。京瓷从京都一家小小的街道工厂起步,最初得到的订单,就来自松下集团中的一家公司。

我们把松下集团内的公司都亲切地叫作“松下先生”,开始了与他们的商业往来。

京瓷当时是一家位置偏僻、毫不起眼的街道工厂,几乎没有任何知名度,能从松下集团得到订单,实在难能可贵。但另一方面,无论交期还是品质方面的要求,订单中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价格方面的要求,对方每年都有苛刻的降价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

当时,同样从“松下先生”那里获得零部件订单的同行中,有些人总是愤愤不平,一味抱怨松下“欺负供应商”。

他们的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我首先想到,“松下先生”每年都能照常给我们下订单,而且,正是他们提出的苛刻条件锻炼了我们。想到这些,就不能忘记对“松下先生”表示感谢,我这样告诫自己。

即便是要求苛刻的订单,只要对“松下先生”有利,我们就二话不说,依对方的价格照单全收。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挤出利润,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努力。而此后不久,京瓷进入美国市场,从当时蓬勃发展的美国半导体公司获得了订单。这时候,京瓷的产品同当地同行相比,不仅品质远远超越,而且价格特别低廉。

苛刻的要求接二连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京瓷拼命创新开发,由此孕育出超越行业水准的卓越的产品,并保证了良好的收益。

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从心底升起了对“松下先生”的感谢之情:“感谢您锻炼了我们。”

而当时同行业中那些一味发牢骚、愤愤不平的企业,现在很多都已经消失了。

消极应对眼前的境遇和状况,满腹牢骚,满口怨言,这样的态度不可取。有对方的帮助,才有今天的自己。态度谦虚,常怀感谢之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后的命运将大相径庭。

谦虚是幸福人生的护身符

培育感谢之心的源泉,度过美好人生的根本,就是谦虚之心。

我自己已经淡忘了,但一位与我共事数十年的干部告诉我,我年轻时经常会讲“谦虚是护身符”这样的话。抱有谦虚之心,就能远离灾难,如同有了人生的护身符一样。我想表达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对他人自不必说,就是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任何时候也都不能忘却谦虚之心,并要时时告诫自己保持谦虚。这是很重要的。

事情进展稍显顺利,加上周围人的吹捧,内心就会动摇,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到处乱飞,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傲慢,对别人也会采取蛮横无礼的态度。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并不一定是失败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创办京瓷,经营上了轨道,有了相当的利润。当时我也想过:“公司有了这么高的收益,但我的年薪却这么低,不是太亏了吗?”

靠我的才能创建了公司,创造利润也是凭了我的才干,因此就是拿现在几倍的年薪也无可厚非吧。我心中冒出这样的念头。

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变得傲慢的那颗心。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诫勉。这件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因为我做了下面一番思考。

自己拥有的才能和能力,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这种才能和能力,如果不为我所有,也很正常。我所扮演的角色,由其他人来承担,也丝毫没有不可思议之处。

因此,这种才能和能力,不可以只为自己所用,而应该为世人、为社会所用。我开始这样思考。

为什么说能力、才华不能只归自己所有呢?不限于人类,假设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为生物的属性——肉体、精神、意识、知觉等,剩下的只有“只能被称为‘存在’的东西”。

以这个“存在”为核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而这个“存在之核”就是一切生命共有的东西,它有时呈现为花的形式,有时扮演人的角色。

就是说,“存在之核”以外的东西,即我们平时坚信是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比如肉体和心灵、思考和感情,或是金钱、地位和名誉,乃至能力和才能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借来之物,都是被赐予的附属品。

这么思考的话,“这是我的东西”“那个成功是我的功劳”这类想法,就变得毫无根据,毫无实体依托。意识到这一点后,骄傲自大就会自然消失,谦虚之心就会自然而生。

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其真实的所有者,我们根本不得而知。

正因如此,我们不应将其用于自身,而必须将其用于社会、用于世人。而当这一世的生命终点来临时,我们应该毫不留恋地将这些寄存之物归还给上天。

在生活和工作中抱这样的想法,骄傲自大就会在心中消失,内心就会充满感谢和谦虚。

轻易成就难事的“美好心灵”之力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

“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心灵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持之以恒,顺利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看到过这样的人吧。

一方面,以清澈的心灵描绘的愿望,成功实现的概率很高,而且这个成功容易持续。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经营中,幸运经常会光顾,幸运会连续不断。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绞尽脑汁制订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禅僧的修行并不仅仅是坐禅,还包括每天的斋饭制作、洒扫清洁,或是从事耕作,种植自己所需的食粮。由此可知,不仅安静打坐是修行,上述每天做的杂事,也都是为了开悟所做的修行。

释迦牟尼开解过“六波罗蜜”这个通往开悟的修行法门,其中有“精进”这一条。讲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拼命投入,持续努力。释迦牟尼说过,这就是磨炼心灵的修行。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击瀑布。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我听过一位木匠和大学哲学老师的对话,这位木匠从事庙宇神社的修建工作长达数十年。他们的对话让我深受启发。

那位师傅小学毕业后就当了木工,从事庙宇神社的修建工作,后来成为工匠,成了木匠们的“头儿”。他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全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他的谈话内容精彩,耐人寻味,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的哲学家。

数十年间,这位匠人与树木相对,与树木交流,活用其经验和心得,为修造卓越的建筑倾注精力,一心一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提升人格。

就像这样,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通过每天的劳动,心灵自然得以磨炼,性情自然得以陶冶。

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

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我认为,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我把“Philosophy”作为做工作、度过人生的指针。所谓Philosophy就是“哲学”的意思,它就是指导我们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的思维方式,它也是我们的行为规范。

从京瓷开始,凡是在我参与经营的企业中,我要求全体员工都拥有相同的“哲学”,每年都努力将其铭刻于心,要求大家都根据哲学做出判断、采取行动。

如果要问这个哲学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就是:这个哲学同样产生于埋头工作之中,产生于心灵净化的过程之中。

在创办京瓷之前,我在京都一家绝缘瓷瓶公司从事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这在前面已经讲过。那是一家很糟糕的企业,经营连续亏损、工资拖延发放已经司空见惯,研究设备也很缺乏。

但在当时,除了在既定的条件下投入新型陶瓷的研究开发工作,我别无出路。于是我就全身心地投入了眼前的这项研究工作。

当我这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时,杂念从心中消失了,我甚至接近了“无我”的状态。就如同修行僧在坐禅中到达了“无”的境界,思想中的杂念从头脑中被清除,心灵进入了纯净状态。

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的状态时,就会突然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智慧的语言”,也就是好的想法、好的思维方式。

为了获得卓越的成果,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呢?似乎是在回应我心中的疑问和烦恼,作为答案的智慧的语言在心中闪现。

这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考,我都记在了实验用的笔记本上,这成了我的习惯。

从研究者变成经营者以后,我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我把每天在工作中获得的体会,包括思考和语言,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些从技术员时代开始记录的笔记内容多样,成为后来被称为“京瓷哲学”的企业哲学的原型,支撑着京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自那时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就我而言,哲学就是在企业经营这片汪洋大海上航行的海图,就是在人生道路上指示正确方向的指南针。追根溯源,哲学也是“美好心灵”的产物。

稻盛和夫独特人生感悟(稻盛和夫心哲学)(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