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寡妇独立电影延期(黑寡妇神奇女侠)
昨天,红颜秀影的“”,不知大家感想如何,
在漫威电影宇宙、DC电影宇宙中,女性英雄角色的荧幕形象尚且还处在某种“Yang Ge”的焦虑之中,同时也还面临着某种“去中心化”的处理,
那么这次,我们将从另外的角度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
众多周知,黑寡妇的扮演者极具人气,
她是有着最年轻的 “吸金女王”和“当代玛丽莲·梦露”之称的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
斯嘉丽有着高挑、火辣的身材,
她所饰演的黑寡妇罗曼诺夫·娜塔莎也同样具备这些特点,身为前苏联特工的她,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身体。
在主流叙事电影中,
男性是主体,掌握着主动性,女性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与“花瓶”符号。
比如在《钢铁侠2》中,黑寡妇以美貌成功潜伏在钢铁侠的身边成为他的秘书,
又如在《复仇者联盟》中,她以清纯可人的形象对自己的遭遇娓娓道来,企图感化绿巨人(Hulk)班纳。
神奇女侠的扮演者为以色列女演员盖尔·加朵(Gal Gadot),
在原著中,神奇女侠作为DC一姐,不仅拥有着修长的大腿,更有着傲人的上身。
在DC确定神奇女侠选角的时候,曾引来外界无数的质疑声,
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往往会以人物“自居”,会从心理上对剧中人物产生认同感,
在这样的编码下,由此产生出女性角色被二重观看的意义(来自剧中男性的目光和影院观众的目光)。
另一方面,在主流电影中,女性角色通常会按照男性主体的诉求来决定她的形象,
这也使得男性主体得以界定自己(较之于女性客体而言),
而“她的形象”或者“她的失败”,赋予了男性完整和权力的幻想,并以此来展现属于男性的“荷尔蒙”的呈现。
正如上文所言,荧幕上的女性角色处于一个“他者”,
而这样的“他者”往往在荧幕上是处在一种“缺席”的状态,
或者说她只是男性角色展现力量的一种途径,以此来消弭男性英雄对于自身的“焦虑”。
例如在电影《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中,
营救神盾局高层的一场戏中,黑寡妇不按照计划擅自拷贝资料,使得美国队长和她同时陷入了危机(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
在美国队长盾牌的保护下,两人才得以脱险。
但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
这样的“傻白甜”式的“花瓶”角色在大荧幕上不再受到欢迎,
女性英雄同样也不再仅仅只是性感的代名词,在一些场合,他们甚至有着足够的能力去扭转整个局势。
例如:《复仇者联盟》中,黑寡妇成功将钢铁侠和绿巨人纳入复仇者联盟中,
又如《复仇者联盟2》中,猩红女巫成功扭转超级英雄的颓势,
再如《美国队长3》中,猩红女巫救下了处在爆炸中心的美国队长,
在这里,女性所长期承担的“被拯救”的角色设定发生反转,成为了“拯救者”。
正如上文所言,女性英雄在故事中不再仅仅只是承担一个“被拯救者”的形象,
在大荧幕上,她们也不再仅仅处于“缺席”的状态,有的时候甚至能影响到剧情的走向,
注意这里的“影响”并非是早前叙事文本中的“被迫”的状态,而演变成为一种“主动”。
比如《美国队长3》中,
黑寡妇选择签订条约,但却又并未完全服从,最后甚至帮助美国队长和冬兵逃离追捕。
但是,女性电影的中心是我们的/观众的叙事认同,
是一种围绕女性主人公的观看结构,它必须提供对于“把女性物化(对象化)的”某种抗拒,而这一点反过来看,
其实,又恰恰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的明显特点”。
换言之,无论荧幕上的女性角色演变成怎样,都始终处在“被观看”的地位,
看电影始终是一个“男性化”的过程,在《复仇者联盟》中,黑寡妇看似被绑,实则是以一种“示弱”来套取情报。
在《神奇女侠》中,在天堂岛洗澡的史蒂夫看似是被戴安娜看光了身体,实则不然,
这是一种“性别颠倒”的处理手法,“女性”由于权力的丧失,使得男性成为权力的中心,
在《神奇女侠》中作为“神之子”的戴安娜无疑是“权力(神作为社会秩序的顶端的象征)”的中心,
相对而言,被囚禁在岛内的史蒂夫则丧失了自己的“权力”而陷入“焦虑”。
而后,当回到美国社会中时,
戴安娜的“权力”(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常识系统的认知)则转移到了史蒂夫身上,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史蒂夫组建的队伍以他为首是瞻,
虽然戴安娜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但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又造成了许多麻烦。
如果说漫威旗下的黑寡妇,在复仇者联盟中尚处于“客体”地位,
那么DC旗下的神奇女侠的重启,无疑打破了这一局面,成为了女性超级英雄转战大荧幕,并完成“客体”到“主体”位置转变的成功案例。
截止到2017年7月1日,从目前的电影数据来看,
《神奇女侠》在国内上映仅一个月的时间,国内票房为6.05亿人民币,北美票房为3.30533亿美元,
打破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票房纪录,成为DC公司到目前在北美最受欢迎的电影。
从口碑而言,目前的豆瓣评分为7.2分,烂番茄新鲜度为91%。
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看,整个电影都是围绕着戴安娜的成长在讲述故事,
电影通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消弭掉来自战神阿瑞斯对于戴安娜的“焦虑”,
在电影中,两人都是宙斯之子,换言之,作为兄长的阿瑞斯在宙斯死后,对于戴安娜而言所承担着的无疑是“父亲”的角色,
戴安娜反抗阿瑞斯的战役看似只是一场女性的反抗(反对父权),实则一语双关。
站在一个普通的女性角度而言,这的确算是一场女性的崛起,或者说反抗的战斗,
但是,再想到戴安娜的出身,这样的桥段就另有深意,
作为一个在全是女性的天堂岛的部落公主,戴安娜本身就是权力的代表,更别说她还是神的子嗣。
再者,上文也有论述,
尽管电影讲的是戴安娜的成长,但是男性的主导作用在电影仍是十分明显的,
故而,尽管《神奇女侠》的成功使得叙事的主体转移到女性本身身上,但是仍是处在一种“男性中心”的编码之下。
从电影诞生之初到现在,女性角色的地位一变再变,
但是,女性角色始终没能摆脱固有的“他者”地位或者说仍是处在“男性中心”的编码下,
超级英雄电影作为电影类型的一部分,自然也难以避免。
但是,随着女性觉醒意识的日渐加深,
可以看到电影开始更多的关注女性本身,女性角色开始真正主动参与到电影叙事中,
《神奇女侠》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超级英雄,不仅在大荧幕上有着不输于男性英雄的能力,
在制成独立电影后也有着不输于男性英雄电影的票房。
随着近些年活跃在超级英雄电影大荧幕上的女性角色的日渐增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女性英雄在电影中不仅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多,而且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女性电影如何摆脱女性角色被“物化”的设定,或者说如何摆脱要依赖“女性话语的流通”来制作女性电影的弊端?
这样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