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杂交稻市场上能买到吗(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从古至今,粮食,始终是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90后”袁隆平,屡屡述及一场“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有一天会长得比高粱还高,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人们得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选地块,量面积、收割、打谷子、测水分、称重……9月8日上午,在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第二代“超优千号”开始测产,专家组选取了3个地块,同时进行收割、打谷,汇总后按照高产创建产量公式计算,最终测产结果为亩产1134.6千克,略低于去年,但仍实现连续四年产量超1100千克。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蒙自基地
连续四年亩产超1100千克
“要丰产,不仅要有良种,还要有技术跟上。”在现场进行测量水分的专家说。3月16日育秧,4月18日移栽,再到9月8日的测产,记者全程记录了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基地的生产关键节点,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耕种、管理,才使得这块基地的水稻能够有很好的产量。
秋日的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与春、夏季节更多了份成熟和饱满,稻香拂面,沁人心脾。60多名当地村民正忙活着收割、打谷子、装袋、抬出田地……连续第四年参与测产的她们,娴熟而默契地进行测产的一系列活计。
“从育秧到移栽,把好各个环节的技术关,日常的管理,做好为今年的秋收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蒙自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柳梅说。今年是蒙自市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合作,引进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进行高产攻关试验示范项目的第四个年头,过去三年水稻产量节节攀高,去年取得了亩产1138.2千克的好成绩。
最终,今年的测产结果为百亩片平均亩产1134.6千克,略低于去年3.6千克。“咱们蒙自的超级杂交水稻基地,采取良种配良法的方式进行科学种植管理,在每个关键环节都做到精确定量,才有这么高的产量。创下连续四年产量超1100千克,在全国都是很高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杨从党说。
蒙自超级杂交稻蒙自基地的高产
与袁隆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回望袁隆平执着探索的传奇经历
丽江、红河、昆明……
他在云岭大地镌刻下了深深的足迹!
袁隆平的云南情
涛源镇,这个人口不足4万的高原小镇曾一度因为袁隆平而蜚声海内外。
1999年秋,袁隆平带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福建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等30多人,对涛源乡的高产水稻作了实地考察。他在这里曾有一块试验田。在这块地里,他多次创造了中国水稻的高产纪录,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据涛源镇农科站技术员黄庆宇回忆,袁隆平来的时候,正值水稻收割时节。当时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专家看着满田黄灿灿的稻谷喜出望外,脱掉鞋袜下田割稻子,亲自取样称重估产。袁隆平还为涛源镇题写了“世界级水稻示范基地”。这9个字后来被永胜县农业局制作成了牌匾珍藏了起来。
袁隆平院士认为个旧市种植超级稻有一定的潜力,从2009年开始,在大屯镇开始进行杂交稻的示范种植,并于2010年11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繁育示范分中心”。2015年9月,由他命名的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委会“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传来喜讯,百亩连片水稻攻关田种植基地以1067.5公斤刷新了当时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水稻的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在昆举行。出席论坛的袁隆平为云南开出良方。如何提高云南高原地区稻米产量?他认为,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云南在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他说,近些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已在云南的永胜、个旧建立了适应高原种植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在个旧种植的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6吨,适应性和增产效果明显,预计2017年可以达到每公顷17吨的产量,经过3年定型后推广,将会有效提高云南高原地区的稻米产量。
袁隆平曾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
水稻之梦,不仅是袁隆平的,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他是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用一生的心血帮助人类远离饥饿。
他始终如一在求新求变的创新路上忙碌着、创造着。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食之无味的责任,而是一片美丽的天空。
在云南
袁隆平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情感
更留下了他不懈追求梦想的珍贵品性
新中国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摘自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他像“追着太阳的候鸟”
不辞辛劳地辗转各地
为杂交水稻的研究
没有什么可以停下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步伐
如今,已经90岁的袁隆平
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
“禾下乘凉梦”和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依然是他最渴望实现的梦想
“‘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袁隆平
为了这份尊严
他奋斗一生
永不停息
为“90后”袁隆平打CAL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