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简介及主要人物(小吏掀起大风浪之张楚覆灭)

在张楚政权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反秦的斗争。全国各地的百姓豪杰,对那些平日只知道奴役百姓、搜刮财富的官员进行了惩处,很多贪官污吏在这场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暴动中丢了性命。形势对刚刚建立的张楚政权异常有利,但就在这时,张楚政权发生了内内。

由于起义军的势力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陈胜封吴广为“假王”,让吴广暂时代理王权,他本人则率众向西,攻打军事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同时,陈胜命令陈县的武臣、张耳、陈馀北伐原赵国故地,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去攻取九江那。

张耳,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原为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死后,他逃亡于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当地一富豪把女儿嫁给他,并以厚资使张耳招来远方宾客,以致贤名远播。魏王听说后,便让张耳出任外黄县县令。刘邦早年还时常投奔他以避“吏事”,两人颇有交情。

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喜好儒学,多次游学于赵国苦陉(今河北定州东南)。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馀认识了张耳,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因为张耳比陈馀年长,陈馀像对待父辈一样尊敬张耳,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秦军灭魏后,因张、陈二人名声很大,秦朝廷视他们为隐患,遂以千金之赏缉拿张耳,同时悬赏五百金索求陈馀。英雄落魄,为了活命,他们只得隐姓埋名,藏于陈县,做了里中的监门。有一次,里中小吏因为一些芝麻小事鞭打陈馀,陈馀非常愤怒,想奋起反抗,张耳暗中踩了陈馀一脚,暗示他要忍耐。小吏耍完威风后离去,张耳把陈馀拉到一棵大桑树下,厉声批评道:“还记得我以前对你说过的话吗?心字头上有把刀,遇事要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你怎么能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想与这号人拼命呢?”陈馀听了连连点头,并向张耳致谢。此后他们行事更加小心谨慎,顺利在陈县隐匿下来。

刘邦简介及主要人物(小吏掀起大风浪之张楚覆灭)(1)

陈胜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馀、张耳认为时机已到,便舍弃监门之职,辗转求见陈胜。陈胜素闻这二位英雄的大名,对他们以礼相待,留其在帐下听用。

当初陈县的豪杰父老劝说陈胜称王时,陈胜曾就此事征求张耳、陈馀的意见。二人建言道:“暴秦无道,消灭别人的国家,毁坏他国的社稷,断绝他人的后代,耗尽百姓的劳力,掠尽百姓的财产。如今将军您一身胆气,舍生忘死为天下人除害,行为风范令人钦佩。可是,将军刚到陈县就想称王,这等于向天下人昭示一种私欲。希望将军不要称王,急速领兵西进,派人复立六国的后代,替自己树立党羽,给秦国多树敌人。树敌多则秦军兵力分散,党羽众则自己兵力强大。如此则原野上没有交战,郡县中也会无人替秦守城,诛灭暴秦,据有咸阳而号令诸侯。六国诸侯被秦灭亡后又复而得立为王,以恩德使他们心服,如此称帝于天下的大业可成。今日单单在陈县称王,恐怕天下诸侯都会与您离心离德。”

但是,陈胜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依旧在陈县自立为王。

陈胜称王没多久,率军东进的葛婴在进兵九江(今安徽寿县)途中,擅自扶立楚国贵族后裔襄强为“楚王”。陈胜得知后怒斥其罪,下令将葛婴斩首示众。诛杀葛婴后,陈胜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陈馀进言道:“大王在魏、楚之地举兵向西,在于进入关(指函谷关)中,顾不上派兵收复黄河以北赵国的地区。臣曾游学于赵国,了解那里的英雄豪杰及地理形势,请大王拨给人马,出奇兵北上攻取赵地。”于是,陈胜派过去和自己要好的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负责调节各将领之间的关系;任命张耳、陈馀为职位仅次于将军的左右校尉,拨给三千多名步兵,北上攻取赵地。

武臣等人奉命离开陈县,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兵略赵地。武臣采用张、陈二人的谋略,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沿途游说各郡县的豪杰:“暴秦无道,数十年来以乱政酷刑残害百姓,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戌,搞得天下不得安宁;又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供军需,搞得民不聊生,天下生怨。幸有陈王带头振臂一呼,称王楚地,天下无不为之响应。人们拿起武器或杀县令,或杀郡守,各报其仇。诸位如果不趁此良机成就封侯大业,还算什么英雄豪杰?”这席话的确很具鼓动性,沿途郡县的豪杰们纷纷拉起队伍,诛杀当地官吏。起义大军兵不血刃就攻取了赵地十多个城池,人马也扩充到数万之众。武臣被手下诸将推举为“武信君”。接着,武臣引兵攻打范阳(今河北定兴境内)。

范阳的辩士蒯通向范阳令表示,诸侯叛秦,势不可当,如果立即派他面见武臣,或“可转祸为福”。于是,范阳令派蒯通见武臣,蒯通向武臣献“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的妙计,指出各县城县令坚守城池,是因为之前十多个县令皆被诛杀,所以不敢投降义军;如果赐给范阳令侯印,使他乘坐装饰富丽堂皇的车辆驱驰燕、赵故地,各地郡守、县令看到首先投降的范阳令受封为侯,定会争相投降。武臣采纳了蒯通的计谋,果然使赵地三十余座城池不战而降。

武臣率兵进入邯郸后,张耳、陈馀听说陈胜后来派出的大将周文已率军攻入关中,驻扎在咸阳城郊外的戏地(今陕西临潼东);又听说某些起义军将领为陈胜攻城略地,之后却因他人的谗言而被诛杀;再联想到当初陈胜不采纳他们“缓称王”的进言等事,不由得心生怨恨,于是极力挑拨武臣与陈胜之间的关系,建议武臣在赵地称王。

武臣采纳张、陈的建议,在邯郸自立为赵王,并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随后,武臣派人向陈胜报告称王一事,陈胜大怒,想把武臣留在陈县的家属全部诛杀,发兵攻击武臣。陈胜的相国房君(一说为蔡赐)劝谏说:“秦尚未灭亡而诛杀武臣家属,等于又增加了一个敌人。不如借此向他祝贺,令他急速率大军西向击秦。”陈胜听从房君的劝说,把武臣的家属软禁在宫中,并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陈胜派出的使者到达邯郸后,代表陈胜祝贺武臣称王,同时让他率大军西入函谷关击秦。张耳、陈馀对武臣说:“大王称王于赵,并非陈王本意,现在陈王不过是出于权宜之计来表示祝贺。一旦陈王灭秦,必定加兵于赵。愿大王不要西向出兵,而是北上攻占燕、代,向南攻占黄河以北地区以扩大领土,南据河内,北有燕、代,如此即使楚兵灭秦,也不敢制服赵国。”

赵王认为他们言之有理,于是没有发兵向西,而是派韩广北上攻占燕地、李良出击常山(秦郡名,治所在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张襶攻占上党(秦郡名,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以陈胜为首的起义军势力迅速壮大。陈胜向东、西、北三面派出的各路义军,占领了秦帝国东部的大片土地,有的还自称为王。

全国上下义军四起,各地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入大秦朝廷,而久不理政的秦二世仍不以为然,整天在后宫与众佳丽寻欢作乐,朝中大事皆由权臣赵高决断。赵高对秦二世隐瞒了外界的军情真相,文武百官因畏惧赵高,也都保持缄默。

秦二世元年(前209)初冬,武臣进军赵地,邓宗兵临九江,宋留进逼武关,周文对峙咸阳………赵高见起义军的势头越来越猛,众多郡县丢失,六国后裔纷纷复立,这才意识到势态严重,只得上报秦二世。秦二世十分惊诧,慌忙上朝与群臣共议退敌之策。少府章邯上奏请求赦免骊山工地上的囚徒,组建成军队抵御近敌。秦二世采纳了这建议,于是大赦天下罪犯,令章邯负责训练。章邯本是帅才,受命之后马上着手训练,仅数日就组建了一支数十万的军队。章邯将之分为前、中、后三军,自己亲率中军,出咸阳东进,向骊山东部的戏水(今陕西临潼东)杀去。

此时。楚将周文正筹划攻打威阳,没想到秦军从天而降,打得他措手不及,仓皇败退,一直退到函容关外,部队也损失过半。周文自认打不过秦军,忙派人赶回陈县求援,无奈援军迟迟不到,他被章邯大军打得一败再败,无力回天,只得挥剑自刎。

周文本来是受陈胜之命前来协助假王吴广,没想到吴广围着荥阳城,既不攻城,也不救援周文,这才造成周文失望自杀。吴广的部将田臧、李归等人听说周文战死的消息后,深感不安,私下商议道:“荥阳城久围不打,现周文军已破,章邯大军很快就会来攻打我们,到时我军腹背受敌,情况堪忧啊!今假王骄横,不懂兵法,难以与其相商,不如设计将其除去,然后留少量兵力围攻荥阳,以主力西向与章邯决战,或许可以取胜。”他们计议已定,便假托陈胜的命令,挥剑将吴广斩杀,然后将其首级送往陈县,奏报陈胜。

陈胜在陈县先是收到周文兵败自杀的噩耗,紧接着又收到吴广的首级,不禁悲从中来。他对田臧等人的作为虽然有所怀疑,但军情急迫,只得让使者带上令尹 印信,连夜赶往荥阳,封田臧为令尹兼上将军,全力攻秦。田臧喜不自胜,当即命李归留少数兵马围城,自率精兵西进迎敌。

田臧率部走到敖仓(今河南郑州西北敖山),与秦军相遇,两军交战,田臧被章邯所杀,义军大败。章邯乘胜追到荥阳城下,与城内李由内外夹击,斩杀了李归,起义军顿时四散溃逃。这时,秦延又派长史司马欣、董翳等人率军前来增援,两军合一,秦军士气更旺。章邯分出一路人马东攻郯县(今山东郯州),自己则率精兵前去攻打张楚正都陈县。

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到许城(今河南许昌),许城守将伍徐兵败逃亡,上柱国房君蔡被秦军所杀。秦军乘胜长驱直人,到达陈县西境,守将张贺急忙派人飞报陈胜,请求支援。此时陈胜身边已无将可派,邓宗、宋留又远在千里,无奈之下只得亲率兵马前去支援张贺。

大军刚到汝阴境内,陈胜便遇见了刚从前线逃回来的散兵,说张贺已经阵亡,所率部队全军覆没。陈胜只得率部返回陈县。行到陈县城郊时,一个名叫庄贾的车夫见陈胜大势已去,产生了弑主投秦的念头。他乘陈胜不备,一刀将其砍死,割下首级带回城中,急修一封降书,令人送往秦营。还没等信使回报,奉陈胜之命赶回来救援的部将吕臣听说陈胜被害,便从新阳(今安徽界首北)攻入陈县,斩杀了庄贾,并将陈胜的首葬于砀山。

之前奉陈胜之命南向攻秦的宋留大军本已平定南阳,并打到武关城下,宋留听说陈胜遇害,加上形势严峻,决定率军投秦,但秦军将他押解到咸阳后便处以车裂之刑。至此,轰轰烈烈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彻底失败了。

随着陈胜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如昙花一现般消失了。可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宣言却在无数人心中回荡,经久不息,固若金汤的大秦帝国也在这场暴风骤雨的冲击下,开始摇播欲坠。

刘邦简介及主要人物(小吏掀起大风浪之张楚覆灭)(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