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师范生认证(欠发达高原民族地区高质量师范生培养之路)

冶成福

四、强化实践育人,实践“做中学”理念,提高职业应用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尤其是教学技能培养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青海师范大学在认真分析生源质量,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践育人体系,着力培养适应需求的合格师范生。

一是实施全学段技能实训,师范生全员参与全过程锻炼。以三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为依托,以活动和课程混合的方式进行全程化教育实训,设置4个学分,要求师范生在校期间全时段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学生组织、教学调研、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践训练。第一学年进行教师口语、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才艺训练,同时实行每人小黑板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展示一板板书,四年不间断; 第二学年重点加强课件制作、智能教育、网络教学的训练; 第三学年加强对备课、说课、上课等技能的综合训练、微格教学训练; 第四学年加强对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能力实训,以教育教学调研为基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二是定期开展教育见习,师范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接受主题浸润式实践体验。基于“在真实教学情境和任务中成长”的理念,青海师范大学从师范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组织开展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活动,所有师范生全部参与,每学期一周,每次明确一个主题,集中实施。其中第二学期见习主题是在校体验、了解见习学校教育概况,第三学期见习主题是班主任工作,第四学期见习主题是课堂教学观察,第五学期见习主题是课堂教学实践,第六学期顶岗支教实习一学期,第七、第八学期见习主题是教学管理、教育调研和教学实践反思。每个主题均制定目标任务,每次安排带队教师指导,见习学校选派优秀老师上观摩课,指导集体备课、教学管理、现场观摩团学活动。这些活动使师范生近距离接触基础教育,思考教育问题,自主提升教学技能,并逐步树立教师意识和教师责任感。见习中成立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之间通过组内分享和组外交流方式,分享见习经验。各学院分专业开展见习动员会、见习经验实时总结与展示、见习反思分享会等活动,师范生在教育见习期间每天有记录、每日有反思。

三是开展顶岗支教实习,让师范生经历一学期完整教学环节的在岗锻炼。青海师范大学从2009年开始,每届师范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支教实习,这种实习方式优势明显。首先,师范生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相对独立接受完整一学期的在岗锻炼,经历新课引进和重点解析、难点分解、总结练习等重要教学环节,参与月考、期中考、期终考的出题、评卷、成绩分析等活动,基本经历一个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效锻炼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师范生比较充分地了解基础教育,提高综合能力。其次,对基层学校置换培训教师提供支撑。因为基层学校每年有相对固定的顶岗教师来源,这样就可以提前规划安排在岗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再次,所有师范生都参与顶岗支教实习,让所有师范生都经历一学期的锻炼,体现了教育公平,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实习效果。通过十多年顶岗支教实习工作,学校了解了本省基础教育情况,在教育实践的“一线实战”中检验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保证了每一次的顶岗支教实习对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而言,其工作是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循环进行,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进阶 ,工作在不断循环中逐步完善,培养方案、队伍指导、实习基地、实习评估等人才培养基本环节不断加强,形成了高校乐作、政府支持、中小学欢迎的教育实习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协同创新模式。学校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档案袋制度和实习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形成以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实习基地评价,综合运用课堂观察、实习基地师生访谈和顶岗支教实习档案分析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建设实习生顶岗支教实习管理系统,建立实习生成长数字化档案,形成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库;完善顶岗支教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指导体系,推动顶岗支教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全面推行顶岗支教实习“双导师制”和“驻县教师责任制”;做实驻校指导、巡回指导、远程指导;与受教地学校、教研机构开展专题研究、协同教研、定期培训等活动。

此外,青海师范大学将顶岗支教实习过程课程化,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体现“做中学”理念的“三模块、三平台”实践课程体系。三模块即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三平台即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校外顶岗支教实习基地平台。在顶岗支教实习中师范生全员参与、全过程顶岗、全方位锻炼。同时,将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和顶岗支教结合起来,推进中——小——幼三个层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民族教育模式,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全过程,课程《教育实习(顶岗支教实习)》立项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年来,学校先后派出师范生14000余名,指导教师400余人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37个县市的400多所幼儿园、中小学实习,每年置换近300名基层教师进行培训。青海师范大学的顶岗支教实习成为学校举办师范教育、培养合格教师、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和重要实践通道。第三方北京睿新中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青海师范大学校友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显示:师范生对学校顶岗支教实习环节的总体满意度为97.04%,对校内岗前技能培训环节的满意度为97.37%。师范生认为学校顶岗支教环节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贡献度为96.57%,处于“帮助较大”水平。通过学校顶岗支教实习环节的实践与锻炼,学生感悟最深的方面集中于“增强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的认识”和“增强了对基础教育和基层教师、学生的情感及对教育的热爱”。青海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青海日报》、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教育网、青海新闻网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强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青海师范大学要以此为契机,立足教师教育定位,面向欠发达、高原、民族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面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统筹推进师德育人、通识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不断创新师范教育育人模式,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培养新时代高水准“筑梦人”,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海师范大学师范生认证(欠发达高原民族地区高质量师范生培养之路)(1)

《青海日报》(2022年09月26日 第7版:理论)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