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冷知识有哪些(犯罪心理什么样的善良能救你一命)
想了解更多人文知识,点击关注老许仙
你好吗?我是老许仙,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善良可以救命!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碰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如盘古开天辟地一般,身高、体重、长相,都是父母赠予给我们的,我们没得挑也没得选,我们就像一面镜子照着父母长,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我们,好的原生家庭让孩子一辈子都活在幸福中,而不好的原生家庭,让孩子一辈子都活在惶恐当中。
人类之所以能懂得爱护他人,是因为我们对于同类有着共情的想象力。
01
人的心理发展最早出现的是情感,可以称为“依恋”,妈妈抱着孩子的时候,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的温度,妈妈的味道,孩子会记住这种感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陪伴越多,孩子会有安全感,哪怕爸爸妈妈有事情在忙,孩子也不会担心自己被丢弃,从而惶恐不安。
但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在孩子身边,或者答应陪伴孩子却没有做到,孩子会变的敏感、没有安全感,害怕被父母丢弃,甚至少言寡语,不爱与外界交谈。父母的陪伴对于一个孩子非常重要,这对于他来说,是完整人格的一种途径,孩子会观察父母的做事方式,也会观察父母跟别人相处的模式,甚至会模仿父母一方说话的语调和风格。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只是一副给你吃喝,把你养大就完成任务了的态度,一点心理上的安抚都没有,那么整个家庭都是冷冰冰的,孩子也会变得特别冷漠,没有共情能力,也不懂得换位思考。
02
人在初期会有一个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看到更多的面孔,听到更多的声音,这样他的语言表达就越好,接下来就会去发展自己的情感阶梯,小时候是父母,之后是同伴,然后是师生,接着是同性,最后是异性,孩子在这些情感交流中,慢慢懂得了分享与爱,如果没有经历这些,这个孩子的话就会特别少,后面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什么时候是成熟的爱呢?就是这个人可以对一个陌生人产生关爱之情,可以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和陌生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博爱。
孩子的人格发展在以上这些人际交往中都可以得到发展,如果一旦出现缺失,就会造成人格发展的不完整。好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何替别人考虑,教会孩子善待他人,有时这会救自己一命!
在很多犯罪案例中,就发现过类似的问题,一个犯罪者杀了好多人,就这一个人没杀,因为这个人善待过他,给予他温暖和关心。03 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案例:黄某,1974年生,农民,自幼受暴力题材影视剧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冷酷的杀手。案发于2003年11月22日被捕。经法院审理发现。自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黄某从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先后将18个青少年骗到家里加害。其中17人被杀害,只有17岁的张某受了轻伤。
为什么只有张某没有被杀害?因为在黄某准备把他勒死的时候,他哭求着说:“你别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爸爸妈妈,我还有个没有胳膊和腿的大爹,还有个奶奶,你要是杀了我,他们以后怎么办啊?你也有妈妈,你如果就这么没了,你妈妈回来找不到你,她会怎么样啊?”黄某大哭,哭着说道:“我妈才不会管我的死活!我在与不在,他们都不管我!”然后这个少年说:“如果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等你老了,你把我认做干儿子,我陪你,我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黄某听到这些话后,感动的将这名少年放走了。
两种不同的家庭,两个孩子的命运截然不同,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父母懂得教育孩子善良,善待他人,那么他也会被他人所善待,如果父母对待孩子冷漠,孩子没有感受过其乐融融的家庭,就会对一切都漠然,因为没有被疼爱和被细心呵护的记忆,进而无法对生命敬畏,也不会遵守法律的底线。
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善待他人、敬畏生命、尊重法律,孩子的人格健全,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家庭才能其乐融融。记住!善良能救命,一念之仁渡人渡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