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1)

在同学们写的作文里,经常会出现"learn knowledge"这种表达方式; 在汉语里我们常说“学习知识”,但在英语里,learn knowledge 并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搭配。

因为knowledge 表示“知识”,“学识”,是一个抽象名词,而learn经常是学习一样具体的东西或事物。

•learn 学;学习

If you learn something, you obtain knowledge or a skill through studying or training.

• to learn a language/a musical instrument/a skill

•He’s learning Spanish/to swim.


下面咱们通过语料库来检索一下和knowledge经常搭配使用的动词。

顺便说一下,语料库(corpus)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就是指存放语言材料的仓库(数据库),而且语料库中收录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一般来说比字典上的例句更真实、更贴近实际生活和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语言学研究生通常都会学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这门课程。

我们在当代美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网址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coca/)中,以learn knowledge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如下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2)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3)

大家点击图片放大后,可以看具体的例子。我们发现,learn knowledge 在语料库里出现的频率是2次,比较少。(需要注意的是,语料库里的文本是经过抽样获取的,在语料库里的频率是2,但是在实际语言使用中,使用频率肯定会高于此)。

在英语里,实际上,常和knowledge搭配的动词是gain/acquire/obtain, 即获取知识。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4)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5)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6)

此外,和knowledge 搭配的动词还有impart,即impart knowledge(传授知识),还有incorporate knowledge (将知识纳入,吸收知识),在语料库里的检索如下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7)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8)

可能一说到吸收知识,我们想到的是absorb knowledge, 但在语料库里检索,它出现的频率是4。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9)

incorporate

•vt.包含;组成公司;使混合;使具体化

•to include sth so that it forms a part of sth

•Many of your suggestion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plan.

•你的很多建议已纳入计划中。

incorporate knowledge,有“吸收知识,并且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使之融为一体”这样一个丰富的含义。

e.g. One of the only things consistent about her career is her ability to absorb and incorporate knowledge at an alarming rate.


我们把刚才检索的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搭配 频率

•gain knowledge 145

•acquire knowledge 140

•impart knowledge 21

•obtain knowledge 15

•incorporate knowledge 11

•absorb knowledge 4

learn knowledge 2

大家会发现,可能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使用的是learn knowledge和 absorb knowledge,而它们实际上在语料库里出现的频率是最少的。 有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English learners)的词语搭配情况与英语本族语者(native speakers)搭配使用习惯有很明显的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学习者的词语搭配往往不是很恰当,不太符合英语的搭配习惯,因此会比较别扭(awkward),也就是不地道。

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而言,我们一定要注意常用的英语词语搭配(lexical collocation),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词语搭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准确性(accuracy)和自然性(naturalness)。

学者NewMark(1988)就曾指出,二语习得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其难点往往不是在语法或者词汇方面,而是在词语搭配上面;Wary(1999)也指出,“搭配是语言地道的关键”;Ellis(2001)同样强调“搭配知识是语言知识的精髓所在”;Prodromou(2003)也提到,词语搭配知识是本族语者使用自然、流利语言输出的前提,是外语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词汇知识运用能力中也明确规定,学生要能恰当地使用复杂的固定表达,如词语搭配、习语等。

knowledge和learn(为什么不建议使用learn)(10)


总之,在写作中,任何一个完整的句子几乎都离不开正确的措词,尤其是正确的搭配。掌握正确的搭配,能使英语语言表达更加地道、流畅。

再强调一下今天的要点

在英语里knowledge常和表示“得到、获取”含义的动词搭配,如gain, acquire, obtain等,也和expand, increase, improve等搭配。

同样需要注意,英语里knowledge也较少和teach搭配, 如He taught me a lot of knowledge就比较别扭,应该是He helped me gain a lot of knowledge, 或者说He helped me improve my

knowledge a lot或He taught me a lot.

其实,除了knowledge,本族语者也常使用诸如技能skill, 视野horizon, 洞察力insight, 智慧wisdom, 悟性perception,视角perspective和深度intellectual depth等词汇表达类似的意思。

和knowledge相关的搭配来一波,你都记住了吗?

获取知识 acquire knowledge

传授知识 impart knowledge

常识 general knowledge

背景知识 background knowledge

拓宽知识(面)expand one's (scope of )knowledge

他知识渊博。

He possessed a vast store of knowledge.


总之,大家在英语学习中要多关注词汇搭配哦!

lexical collocation, lexical collocation, lexical collocation!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你得了解搭配,有搭配的意识,这样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注意到搭配并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我们读到有一篇关于阅读(Reading)的文章,仔细看,发现里面有很多有用的搭配,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搭配从文章里挑出来,记在小本本上。

Reading broadens your horizon.

Reading cultivates your intellect.

Reading enriches your life.

Reading enriches your understanding.

Reading enriches your experience.

Reading helps to increase your knowledge.

Reading helps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如果没有搭配的意识,就很容易忽略这些有用的表达方式,而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又要现想,临时“创造出来” 搭配可能又不太恰当。

此外,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不确定两个词能不能搭配在一起,可以查语料库或者搭配词典。

和搭配相关的知识其实很复杂,专业性也很强,搭配是语料库语言学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时,语料库语言学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是濮建忠教授,他讲得非常好,科研也做得很棒,可惜这些年我把有些专业知识都丢了,呜呜呜,这次写文章才又捡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开公众号写文章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督促,是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压力和动力,所以我一定会坚持的,也觉得非常有意义,望大家多支持和鼓励啊!

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如果对搭配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知网上找相关的专业资料来看看。

总之,这方面可讲的内容也非常多,展开了讲,能写一本书都不止,咱们今天先讲到这儿,以后有机会再分享,感谢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