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跟孙子兵法什么关系(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吗)
《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吗?这个问题好像很幼稚,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把《三十六计》的内容当作了《孙子兵法》。
研读过《孙子兵法》的朋友都知道,《孙子》十三篇,从头到尾并没有《三十六计》的踪影,所以,《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完全是两回事。
那么,《三十六计》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
严格说起来,《三十六计》还不能算是一本书,因为《三十六计》不过三十六段话,每一段话二三十字左右,加在一起,恐怕超不过一千字。所以,从规模上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篇文章而已。
那么,《三十六计》是从哪里来的呢?《三十六计》最早成形于什么时代?
“三十六计”这一概念的来源,一般认为来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这是关于“三十六计”最早的记载。那么,《三十六计》的内容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般认为,《三十六计》出现于明清时期。有什么证据吗?没有。这只是一种推测而已。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明清时期的版本。
那么,《三十六计》到底是什么时间出现于世的呢?说起来恐怕大家会感到失望。名头这么大的《三十六计》原来最早发现于20世纪四十年代。据说是附在一本手抄本养生书的最后。发现之后不久,有人把它作为兵学秘籍,印了一部分非常粗糙的翻印本。
而较早的印本,是60年代的油印本。从那以后,《三十六计》才广为人知。
因此说,《三十六计》的历史不会太久。而作者也不知什么时代的什么人。
那么,为什么《三十六计》有这么大的名气,而且还有许多人把它和《孙子兵法》扯上了关系,甚至有人把它和《孙子兵法》放在了一本书中出版?
原因是相对于《孙子兵法》,由于其成文年代较晚,比较符合今人的胃口。而且,行文风格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现代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所以许多人把它和《孙子兵法》混为一谈。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比如许多人把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命理风水等等,都当成是《周易》的内容。尤其在这个自媒体时代,经常会有一知半解的人写文章,一会儿《易经》曰,一会儿《孙子》曰,其实《易经》《孙子》里,根本就找不到这句话。所以,提高甄别能力非常重要,不然,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那么,《三十六计》究竟有哪些内容,和《孙子兵法》又有什么关系?
《三十六计》分为六套,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每套包含六计,加在一起为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中的许多名字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成语。其中还有一些著名的战例,比如“围魏救赵”“暗度陈仓”“假途伐虢”等等。
那么,《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三十六计》中许多内容就来自《孙子兵法》。
我们举几个例子。
比如围魏救赵。这一计的内容是:“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这两句话明显是化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
“共敌不如分敌”来源于“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通过各种手段,调动敌方的兵力分散于不同的点,然后,集中我方的优势兵力,对于其中的一个点进行攻击,就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再通过这一个点的胜利,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变化。比如曹操袭击袁绍的屯粮地乌巢,只端掉了这一点,就使胜利的天平完全倾斜于曹操,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敌阳不如敌阴”来源于“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阳为实,阴为虚,“敌阳不如敌阴”,其实就是“敌实不如敌虚”,攻击敌人实的地方,不如攻击敌人虚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孙子兵法》的“避实而击虚”。孙膑“围魏救赵”用的就是这个策略。魏国的主力部队都在攻打赵国,而魏国本土则成为兵力空虚之地。所以,如果去赵国与魏国主力交战,就是以硬碰硬;而换一个思路,去打魏国本土,则是“避实而击虚”,大大增加了取胜的把握。
而“围魏救赵”的计名,则是诠释“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作为“围魏救赵”的终结,桂陵之战,就是因为“攻其所必救”,迫使庞涓“不得不与我战”。
再比如暗度陈仓。这一计的内容是:“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其主旨就是示形于敌,让敌人错误地选择了交战地点,而在真正的交战地点,没有足够的和我方抗衡的兵力。这同样也来自于《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除了与《孙子兵法》有关,而且与《周易》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许多计策的后面,都有与《周易》相关的内容。比如“暗度陈仓”的最后,是“益动而巽”。在《周易》当中,益卦的卦象由震卦和巽卦组成。内卦震外卦巽,震象征动,巽有谦虚义。因此,益卦的《彖传》说:“益动而巽。”意为以谦虚的态度而动。在这一计里,可以理解为以隐蔽的形式而动。
紧接着“暗度陈仓”的第九计“隔岸观火”,最末一句是:“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来自于《周易》的豫卦。豫卦的卦象由坤卦和震卦组成。内卦坤外卦震,坤为顺,震为动,所以豫卦的《彖传》说:“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意思是因为顺势而动,所以获得了美好的结局。顺势而为同样也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思想。
因此,《三十六计》的思想源泉基本来自于《孙子兵法》和《周易》。如果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和《周易》,就不可能完全领会《三十六计》在讲什么。
所以,编《三十六计》的人,一定熟悉《孙子兵法》和《周易》。
讲到这里,恐怕大家会对《三十六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一本《三十六计》品读一下,或许会有新的收获。不过,目前《三十六计》的注本,多为互相抄袭,尤其在有关《周易》的环节,基本上没有准确的解读。大家在读这一类书的时候,还需要有甄别的眼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