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节水行动方案(节水超8亿立方米)

时逢盛世,昆明节水迎来40周年大喜日子。40年来,昆明节水累计超过8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云龙水库库容,够昆明主城使用2年左右。

多项制度走在全国前列

昆明,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昆明,同时又是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因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1982年,昆明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应运而生。

锐意突破开先河,昆明成为云南省第一个有节水机构的城市,也是国内较早开展节水工作的城市之一。

昆明节水,从无到有,边摸索、边实践、边前行。1996年以来,昆明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处罚办法》《昆明市再生水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其中,多项制度在全国均为首创。

经过40年实践与探索,昆明健全了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使昆明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忆往昔,昆明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有效手段,通过深入开展节水宣传,认真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科技,深入指导用水户开展节水管理工作,加大法规建设及节水稽查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再生水、雨水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向纵深发展。

40年来,昆明高度重视坚持理念优先,不断探索创新适合昆明特点的现代治水理念,努力增强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节水意识,全市上下做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科学用水。

云南节水行动方案(节水超8亿立方米)(1)

节水宣传从娃娃抓起。

2011年7月,昆明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15年、2019年,昆明两次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明年将迎来第三次复查。

节水从每一滴开始

昆明节水,无处不在。40年来,昆明牢固树立“节水就是减排”工作理念,把再生水利用作为滇池治理的措施之一,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实施,全市累计审查节水措施方案3760件,中心城区建成657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设计规模达18.6万立方米/日,已有475个建筑与小区配套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雨水控制规模34.2万立方米/日。

同时,昆明把主城区月用水量1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4372户(8262只水表),纳入计划(定额)用水管理,计划用水覆盖率达92%。

水平衡测试,让节水控水更精准。全市累计1168家企业和单位开展了测试工作,特别是近3年来,每年查出的漏损量均达到3000立方米/日以上,共挽回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

每年,昆明定时或不定时对主城区公园、公厕、酒店、学校、地铁站、客运站、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公共场所,开展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用水器具,拒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用水情况出现,公共场所节水器具覆盖率达100%。

多措并举,节水从每一滴开始。目前昆明中心城区已建成集中式再生水厂14座,设计规模为29.1万立方米/天,集中式再生水用水户637家。

主城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再生水供水主干管网已达560多公里,并沿途配建110余个再生水取水栓,含河道生态景观补水在内,再生水回用量3.06亿立方米/年。

40年来,昆明坚持“节水优先”,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统领,不断提高各用水行业、用水单位用水效率作为重要节水管理工作来抓,累计节约自来水超8亿立方米。

8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个云龙水库的库容,按日均供水量120万立方米计算,够主城区使用2年左右。

海绵城市“润”城无声

10月3日,早上还下雨,中午已放晴。

家住白马小区的彭先生,带着孩子来到二环南路的暮雅园主题游园游玩、健身、赏景。休闲中,彭先生还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或抖音里与朋友分享。

暮雅园主题游园内除有步道、秋千、跷跷板等设施外,在建设时充分利用原来的“小地形”和“微地形”,对过密区域进行梳理移栽,在较空旷的区域进行补植增彩,建成一个可以收集雨水的“海绵公园”。

走在昆明街头巷尾,处处都有“海绵”的身影。

让雨水“听指挥”。早在2009年9月,昆明市就创新出台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管理规定,将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纳入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进行审查管控,强力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有效管控。

2016年,昆明市政府出台《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编制专项规划,制定技术标准,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自2017年以来,昆明市连续印发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各县(市)区年度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标,并以新型路面、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同时,昆明对各县(市)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差别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从而压实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

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的“里子”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开工178.39平方千米,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城市建成区的26%以上。

今年,“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拟定名单公示,昆明市成功上榜,成为全国25个上榜城市之一,是云南省本批次唯一入选城市。

继往开来再节好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面推进全市节水工作,昆明于2012年在全市14个县(市)区分别成立了节水办,节约用水组织机构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延伸,确保节水工作政策要求在基层得到落实。

五级联动,管控全覆盖。为加强对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监管,昆明完善由市级、区级、街道、社区、设施运行管理单位组成的“五级”精准监管体系,把主城区正常运行的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监管和管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形成分级分类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昆明先后建立了智慧水务平台、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再生水利用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水资源信息监控系统,提高了节水管理效能和水平。

同时,为不断推进智慧节水发展,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昆明采用网络自助查询、邮政快递、增加便民服务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计划用水指标发放和超计划加价水费发票开具更加快捷方便。

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安宁市、嵩明县、宜良县、石林县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已通过国家级验收,东川区、富民县、寻甸县、禄劝县已于2021年通过省级验收。

目前,昆明已创建节水载体约1200个。其中,水利行业创建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100%。用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市节水办主任熊国志的话说,眼前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各级节水部门的共同努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节水办领导班子和干部员工,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干部员工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继续深入开展节水宣传工作;理顺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持续推进水平衡测试及节水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大再生水利用工作力度;深入实施昆明节水行动,不断巩固提升节水工作成果,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务保障。

继往开来,再节好水。(昆明日报 全媒体记者杨官荣 通讯员孙缈音/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