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网约车被套路了应该怎么办(网上提供的网约车)

“提供起点、终点,帮你5折叫车……”近日,某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出不少“5折代叫”商品:商家提供网约车代叫服务,而顾客只需支付常规车费的一半,就能打到滴滴平台的网约车。“坐公交的价格坐专车不香吗?”诸如此类的广告语和超低价吸引不少顾客咨询下单。一卖家还干脆卖起了“代叫技术”,并称包教包会。

代叫服务究竟如何享受低价优惠?折扣从哪里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了隐藏在“代叫服务”背后的生意。

恶意投诉索要平台退费

记者先后咨询了几名售卖“滴滴代叫”的卖家,均要求“带图报价”。所谓的“图”,指顾客需要在滴滴出行平台上自行查询行程预估价,商家根据预估价先收取一半的费用。顾客再将起点、终点信息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发给卖家,由卖家帮忙叫车。其中一家店铺的回复有些不同,“你可以先用自己的手机号叫车,付掉也没关系,我可以帮你处理退款。”记者尝试自己叫了车,待行程结束付费后,按卖家要求提供了手机号和登录验证码。不到1分钟,付过的车费竟被退回了账户,账号也未提示异常。不过,对方提示,该方法仅能使用一次。

购买网约车被套路了应该怎么办(网上提供的网约车)(1)

△对方称付完可处理退费。

该卖家的店铺里,还同时出售“叫车技术”,并声称“正规、包会”,售价为98元。付了“学费”后,记者收到一份详细的“操作流程”:行程结束后页面转到结算界面,此时无论支付与否,均可通过人工客服渠道反映“已经同司机线下交易,付过现金”,如未付费可免付,已付费则可要回车费。“这不是骗人吗?平台一找司机核实,岂不是露馅了?”对方随即解释,“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账号只能用一次。”

购买网约车被套路了应该怎么办(网上提供的网约车)(2)

△“操作流程”相关截图。

不过,卖家告诉记者,可以给记者提供购买新账号的渠道。“滴滴新用户限制较多,我提供的都是老号,比较贵,25元1个。”他补充道,打一个长途专车便可回本。并且,卖家还称,“买来的号可以尝试直接叫车不付款‘逃单’,如果平台强制要求先预付车费后才能打车,就可以按上面的操作流程讨回车费”,或者干脆提供出行信息和手机号码由对方代为叫车,更省事。为了打消记者疑虑,他还发来自己正在处理的订单,价格均超过百元。

购买网约车被套路了应该怎么办(网上提供的网约车)(3)

△跟卖家沟通截图。

所谓的“滴滴代叫”原来是这样的“套路”。9月27日,本报曾刊发《线上叫车“逃单”现象为何多发难治》一文,揭露了网约车平台的“逃单”现象。为了打击“逃单”,平台已要求新账号在长途叫车时须先预付车费。没想到,利用虚假投诉和恶意投诉骗取退还车费的新“逃单”方式又应运而生。

“代叫”威胁个人信息安全

在平台规则里,专车司机诱导乘客线下付款,属于违规行为。不过,基于线下场景的复杂性,不是所有司乘线下支付都能核实清楚,滴滴为了保障乘客良好的出行体验,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暂时不会对司机作出处理,并给予乘客车费补偿。而卖家正是利用了平台的这一规则进行“逃单”。不过,记者了解到,顾客一旦提供了自己的出行信息或账号请他人“代叫”,则面临巨大的风险。

在“代叫”服务的商品评价区,一位来自厦门的卖家发布了自己的“购物经历”:“我半年前下的代叫单,结果卖家溜之大吉,到现在没付款。我天天被高德平台短信轰炸未支付车费,现在也无法维权。”

购买网约车被套路了应该怎么办(网上提供的网约车)(4)

△网友留言。

要知道,将自己的出行信息、手机号码等发送给对方“代叫”,已经暴露了大量个人信息,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一旦行程遇到问题,乘客无法及时与平台沟通,更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类似记者体验过的提供账号和登录验证码由对方“代操作退费”,则等于将自己的账号拱手相让,更得不偿失。

早在2018年,滴滴内部的“打击黑产专项组”就发现,部分“黑产”团伙通过收集未实名的手机号注册滴滴账户,形成了上游恶意注册、养号、扫号,下游“代叫单”买卖订单的产业链。这些人在骗取乘客“车费”和个人信息的同时,还试图通过网上倒卖个人身份信息,虚假注册滴滴司机账户。为此,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核实能力、处理能力,联合警方多次开展打击活动,端掉多个犯罪团伙。

律师:非法获利,可构成诈骗

“薅羊毛”一旦过了界,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泽若表示,闲鱼上的不法商家利用网约车平台的“让步”规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明知禁止“线下支付”的情况下,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虚假交易,进而达到从中非法获利的目的,获取不正当利益,这样的行为存在欺骗性,不仅损害平台及司机的利益,而且不利己。若非法获取的金额达到相应入刑数额,有可能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而商家要求消费者支付一定“学费”,即可将整套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方法传授给消费者,如此行为还有可能构成刑法上的传授犯罪方法罪。

此外,如果消费者明知其非法获利的途径,仍旧继续提供账户等信息供其恶意获利,同时达到自己非法获利的目的,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若非法获利金额达到入刑条件,则亦可能构成诈骗罪。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刘律师提醒,在滴滴打车、闲鱼交易等平台强化核实、监管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在各种消费场景中,通过官方渠道或正当渠道寻求、获取优惠,在“薅羊毛”时擦亮双眼,尤其对于来源不明、方式不清、程序复杂的优惠方式要慎重选择,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谨慎将账号密码等信息交予第三人、授意他人使用,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在一个手机号或是账号绑定多个APP平台的如今,很有可能在日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来源:作者:栗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