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

《封神演义》与《武王伐讨平话》的情节都是围绕着“武王伐纣”的故事展开的。对于伐纣的原因,两者也有很多共通的原因,如纣王的暴虐、妲己的残忍。然而,两部作品在纣王与妲己的形象上出现了不同的倾向。今天我们主要根据典籍与小说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妲己的形象来探讨原因。

作为中国历史上名声最为“显赫”的祸国妖妃,苏妲己毫无疑问是教科书一般被牢牢钉在耻辱柱上的存在。特别是经过多部文学作品的加工、渲染,苏妲己种种“祸国殃民”的行为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

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1)

一、妲己的残忍

《史记》中的苏妲己还是一介女流,到了《武王伐纣平话》中已经税变成一只“九尾金毛狐子”,《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继续渲染,将苏妲己塑造成一个残忍至极的狐狸精形象。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狐妖的形象并不少见,如唐传奇《任氏传》中的任氏。清代《聊斋志异》更是塑造了大量生动形象的狐妖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的狐妖形象,大都是化身为温柔贤惠、重情重义的正面形象,如辛十四娘等等,这与苏妲己的形象迥然不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苏妲己的影响更广,狐狸精也成为一个泛义色彩浓厚的词语,即“指妖媚迷人的女子(骂人的话)。”

无论是《武王伐讨平话》,还是《封神演义》,苏妲己都成了一切祸患的根源。例如《武王伐纣平话》中,纣王大兴土木,建造玩月台、摘星楼,是因为听从了妲己的建议;西伯侯被囚禁也是妲己的主意;姜皇后被杀,比干被剜心,太子逃亡,黄飞虎投西周等等,直接原因都是苏妲己从中挑拨。可见,在作者眼里,纣王之所以成为暴君,根源就在于他的身边有苏妲己。

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2)

《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还有了另外一层身份,她是奉了女娲之命来专门断送纣王江山的。殷商纣王去女娲宫进香,见女娲圣像,作诗亵渎女娲,女娲遂命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阴其妖形,托身宫院,祸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后来千年狐狸精将冀州侯苏护之女苏妲己魂魄摄取,并附于妲己之身,混入宫中,迷惑纣王,然而她却忘记女娲娘娘“不可残害众生”的命令,制炮烙,造蛋盆,刨孕妇之腹,这些行为令人发指,将其残忍的本性衬托得淋漓尽致。

作者将《史记》中所记载的纣王罪行,比如:好酒淫乐,造鹿台,造炮烙,脯鄂侯,比干挖心等罪行,全部转移于苏妲己身上。苏妲己从《史记》中一个寥寥数言的小配角一跃成为《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中导致殷商灭亡的罪魁祸首,如此转变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红颜祸水”论。

二、妲己形象的悲剧性

《武王伐纣平话》中苏妲己形象比较刻板,而《封神演义》塑造了更为典型的苏妲己形象,全书不断皴染苏妲己性格中的残忍和妖媚的特点。先是帮纣王治炮烙一刑,然后又造虿盆,刨孕妇,通过这些情节将苏妲己的形象渲染的十恶不赦,后又通过黄飞虎妻贾氏的忠贞、妇德来衬托妲己的妖媚与淫荡。这样将一个残忍、妖媚而又祸国映民的妖后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了。

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3)

苏妲己虽然属于特征化的人物性格,但是却具有内在的复杂性。如第十七回纣王无道造虿盆中,当妲己得知玉石琵琶精被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出原形时,“心如刀绞,意似油煎,暗暗叫苦:‘你来看我回去便罢了,又算什么命?今遇恶人,将你原形烧出,使我肉身何安?我不杀姜尚,誓不与匹夫俱生!”这里的苏妲己除了残忍之外,还带有一丝“重情重义”的色彩,除此之外,在第九十六回子牙发柬擒妲己中,周军已经兵临城下,飞廉与恶来已商量弃纣归周,而“妲己俯伏讨王膝上,泣曰:‘妾听陛下之言,心如刀割。陛下何遽忍舍妾等而他往耶。’”这里妲己在与纣王难舍难离中透露出一种真情。

苏妲己是一个反面形象,但同时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本是奉女娲娘娘之密旨,“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并被许诺“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待周军兵临朝歌,妲己谓二妖曰“今日纣王此去,必寻自尽,只我等数年来把成汤一个天下送得干干净净,如今我们却往那里去好?”苏妲己已经完成了女娲交付的使命,却并没有期望得到女娘的赏赐,而是一种无处安身的无奈,等待苏妲己的是一种兔死狗烹的结局。第九十七回摘星楼纣王自焚中,苏妲己三妖受到杨戬等人的追杀,这时,遇到了女娘娘娘,“三妖泣而告曰:‘启娘娘得知: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的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戬等追袭,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女娲娘娘却以其“无端造孽、残贼生灵、屠毒忠烈、惨恶异常”为由,将其功劳一笔勾销。苏妲己虽然是罪无可恕,但毕竟在客观上推动了伐纣大业的进行,像逆天而行的申公豹,在封神的时候,还得到分水将军之职,苏妲己三妖却无容身之地。

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4)

《封神演义》的作者将苏妲己形象刻画得如此残忍,结局又异常悲凉,是有意为之的。苏妲己在全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成了武王伐対正义性的关键证据之一,反映出作者根深蒂固的“红颜祸水”思想。“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共同组成的。即使是男权社会里的男性也无法摆脱女性的吸引力,更无法否定女性存在的意义。然而,贪恋女色又容易让他们迷失心性,因此,所谓的‘红颜祸水’不过是男权社会里掌握了话语权的男性在祸难来临时掩饰自身过失、为自己开脱罪责编造出的歪论。”作者将纣王丧失江山的原因,都推给了苏妲己,这样使姜子牙伐讨,更加富有正义色彩。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商,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封神演义》的作者正是将纣王的所有责任推到了苏妲己的身上,这样既可以避免君臣伦理的束缚,另一方面,又符合男权社会“红颜祸水”论。从这种意义看,苏妲己成为了《封神演义》中名副其实的众矢之的。

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5)

三.结语

苏妲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实如文学作品中所言是苏氏之女,但关于她来到纣王身边的原因,典籍之中的记载都各不相同。

《竹书纪年》:“九年,王师伐有苏,或妲己以归,做琼室立玉门。”

《国语·晋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相较《竹书纪年》中提到的纣王得到妲己的时间地点,《国语》中所记述的细节更加丰富,包含了更多的个人信息。妲己出身有苏氏,为有苏氏之女;面对殷纣的讨伐,有苏氏不敌,故主动献出苏妲己以寻求自保;在家族存亡之际,妲己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一人换取整个家族的平安,体现其深明大义的一面。当然,关于最后一点我们应保持疑虑,是否主动未有定数。

但是受儒家思想与后世诸多文学作品的影响,苏妲己在历史上所获得评价绝大多数都是恶评,正面评价凤毛麟角。人们指责、谩骂,对苏妲己的种种行为深恶痛绝,可以说,将商朝灭亡的九成原因都归结到了苏妲己的身上。《尚书·周书·牧誓》中记载到,“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商邑。”除此以外,《烈女传》十分明确的将妲己作为红颜祸水的典型,并且将纣王的一系列罪行都转嫁至妲己的身上,既是在恶意丑化,也是“尊君思想”在作祟。

封神演义中谁是真正的妲己(品一品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妲己的残忍形象塑造)(6)

在经过不同时代的种种渲染之下,最终将苏妲己演变成为了今天的我们所熟知的这个恶毒、残忍的形象,并且逐步落实了所谓的四面罪责:惑乱君主,妇德有亏,残害忠良、伤及无辜,身为女性却干预朝政。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所谓的四项罪行简直可笑,但并不是说苏妲己就是一个平白背了黑锅的可怜女子。苏妲己无论是否主动入宫,她确实没有做好身为后宫妃子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书目:

[1]冯军:《历史文化镜像———妲己形象诠释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19.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