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怎么样(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不论如何,情感一旦公开鲜明的表达出来,它马上就有一些虚假的东西,成了做戏与卖弄。真诚的人从不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的情感总是蒙了一层面纱。只有虚伪的人才用情感作秀,为了给大家看他们有多敏感。
by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冰与火的孤独
有一些东西一直酣睡于心灵最深处,甚至有时候连我们都忘记了它的存在。当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忧郁深邃和梦幻,从画面上漂浮不定,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乡愁》仅仅只是进行到了一小半,我黯然识趣地走开。
费解的开始,先去翻窝在书堆里的《雕刻时光》,时间只有光与影,它们本就是一体。书读的很慢,渐渐忘记了端午节春节之间没有多少距离,艺术可以救人类,它未必能把大叔从庸常中拽出来,至多能短暂的美妙一下。
还是有点惦记不能复原的槐花巷,这要算是乡愁的话,城市不知晓到底碾碎了多少过去。差不多有数年的光景,徒劳地沉迷《镜子》,看这种电影,走进去就是一座森林。
某个阳光午后,深深陷入沙发一动不动,时间也僵在那儿,记忆不期而至,我仿佛返老还童,没有皱纹,不再需要为了温饱东奔西跑,悄悄溜出了安静得有些发闷的空间,槐花巷里似乎很少有人,偶尔闪过多少年前狡黠的身影。
而后有了无数如此慵懒时刻,像是塔可夫斯基情绪温婉的长镜头,槐花满巷,白色波浪,馨香无垠,蜿蜒直到堤坝,红蜻蜓的凝滞,它睡着了吗?蝉声断断续续,幽远的来过又坠落。
可是,彷徨醒来是臃肿疲惫,脸颊的岁月,大叔也只能在午后的沙发残口延喘。一切仿佛霎那间消失,仍是回到生活蝇营狗苟,在物质的堆砌里迷失自我。没有谁再会在意梦境中的那些沟沟壑壑,山山水水,往事如昨。
譬如《乡愁》,油画般的沉静,在经过近乎嗜睡般的晦涩,越过诗人伤感的情节的逻辑,就会被那隐隐若现的烛火,那仿佛从天外飘来的圣歌,牵引着如梦如幻,慢慢地远离了彼时的烦嚣,陷入原初的乡愁。
塔氏拍《乡愁》的时候,是在意大利,他被苏联抛弃了,他回不去了。而乡愁更像是白日浅梦,与我午后沙发上一动不动的瞌睡类似,他思念俄罗斯的歌谣,水的倒影,和白桦林。
有一时期特别迷恋维塔斯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声音晶莹剔透的淳与空灵,耳机反反复复轰鸣在脑际,仿佛置身于深海海沟的侧面, 然后不知所措地戛然而止。
《乡愁》是一部让人痛苦的电影,整个画面充满了雾霾。至少要不时的跳起来,找到客厅拐角放置林林总总的甜食,大快朵颐,来抵挡那种回不去的感觉,这种滋味和至尊宝不知今夕何夕有异曲同工。
后半部的时候,完全被他催眠控制了,陷入不可抑制的回忆中,那些闪烁的精致画面其实很容易引起共鸣,逐渐沉浸入个体的静寂。每个人都在追逐对世界的敏感,试图救赎自己。
实际上电影明显有着历史的了断,因为塔氏坦言自己“也像戈尔恰科夫一样永远留在了意大利”,抛开技术与意识流派,即便电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平庸过,塔氏的悲悯有可能是逃世者的无奈。
“你不是你,而我即是存在。”电影的本质也是虚妄,固执地解读下去会无味无趣许多。现实的隐喻,关乎生活本身的庸俗程度,如此在塔氏雕刻时光的洗礼下,窗外渐渐明朗起来,看样一场自然界的暴风雨就这样停止了。
接着会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冰与火的孤独。
【 绘画: Melissa McCracke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