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感觉开卷考试比较容易(开卷12)

为什么我感觉开卷考试比较容易(开卷12)(1)

风物长宜放眼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选择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尽量避免短视行为。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能活10年,和能活100年,那做选择的出发点和逻辑肯定是大不相同啊。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尽可能地从长远考虑来做选择呢?因为,眼光越长远,做出的选择,复利就越大。到后面,就可能有更多的选择,就可能越来越轻松,不那么艰难。

一个得了绝症的人,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做选择的出发点和逻辑,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改变。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有个名篇,叫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习以为常几乎不会考虑的条件,在她的世界里,只要有三天眼睛能看见这个世界,就已是宝贵的奢望。

秦始皇满世界求长生不老药,嘉靖帝躲在宫里炼丹。后人拍个《康熙王朝》,主题曲都是唱的“向天再借五百年”。这些个英雄人物,为什么那么厉害呢?我个人觉得,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但肯定有一定关系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要比普通人长远,做决定、做选择时候的考虑,也长远。短视行为少。我们当然不会都成为这样的历史英雄,但是,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向他们学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能让我们自己的生活,逐渐地变好那么一点。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不想考虑长远的事情,一点都不想,我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的选择,只想“摆烂”、“躺平”。

可以啊,没问题啊,“摆烂”、“躺平”,本身也是选择呀。哦,对了,你,有躺平的资本么?这个“摆烂”、“躺平”的后果和代价,承受得了么?

很多人总是会为自己的短视行为找个借口。比如,“车到山前必有路,船近桥头自然直”。古话说的挺好的。不过,现实当中,有个前提,你得在“车上”,而不是躺在路边,看历史的车轮从自己身上轧过。现实当中很多抱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船上”,划着一叶小舢板,还没到桥头,就沉啦!

前些年的时候,大概是2018年底,有这么个新闻,很有启发意义。说的是高速公路路桥收费站撤销的时候,一位36岁的女收费员面临下岗,哭着对记者说自己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干。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记得当年的“下岗”“再就业”“四零五零人员”等等。这些时代的烙印,折射出我们父母长辈那一代人所经历的时代巨变和改革阵痛。

我们这边曾经有很多辉煌过的大厂,很多好品牌好东西,比如海棠洗衣机、春笋电视、太行缝纫机、芳芳洗衣粉、双塔风扇、古城奶粉,这些,都曾经辉煌,但终归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淹没。

我们那个小县城,当年辉煌一时的工厂,无一幸免,都已凋落。水泥厂、化肥厂、农机厂、矿机厂、钢铁厂、发电厂、运输公司、建筑公司、五交化公司、糖酒公司……

时代转身的时候,是不会和你打招呼的,但是会有一些暗示,你要懂。要有所准备,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消失,也不知道未来某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会发生什么。那么,做选择的时候,时间跨度该以多长考虑呢?

我个人觉得,根据不同的选择,以自己目前能考虑到的尽可能远的未来做参照,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比如买菜。选择就有很多。以前我买菜没有章法,想吃啥买啥,看到啥买啥。有一段时期,经常处于打开冰箱,满满当当,晚上吃啥,无菜可用。一边是菜放着烂掉,最后扔掉,一边是经常“吃不来”。后来,改变了一下选择方式,首先是,挑应季的吃。春天香椿萌发,就买点香椿拌着吃,夏天黄瓜茄子和其他绿菜大量上市,就买这些。秋天西红柿应季,就多吃点。到冬季,北方就是土豆、萝卜、大白菜的天下啦。

买菜的时候,也考虑菜的存放期限,比如,芹菜顶多放个两三天就蔫儿了,如果今天明天不吃,那就不买了。葱头、南瓜放个十天八天一点儿事也没有,那么看到新鲜的就可以买点回去放着。

自从我买菜的选择不再是自己想吃啥买啥,而是大自然让我吃啥我吃啥以后,买菜这个事情,烦恼少了很多。

买菜只是个短期的选择。再举个长期的例子。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会买学区房。买学区房就是个要考虑长远的选择了。多长呢?个人感觉,光考虑小学这六年都不够,起码要连上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这九年都得考虑一下不是?毕竟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卖买,选学区、地段、小区、楼层、户型、朝向……七七八八,过户、装修、搬家,前前后后……实在不是个小工程。就算有钱,也不怕来回折腾,那人家目标初中要求户籍、学籍双籍一致,在户籍地还要居住够一定时间,总得考虑进去噻。当然了,入学条件和政策,也是可能会变化、调整的。但,那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选择,却是现在要做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去调整,那就是再一次的选择了。本文不再专门探讨了。

未完待续……


岁月无常 慨当以慷

笑看红尘 信笔由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