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一个真正的学者(学者该怎样来定义)

这文本是一篇随笔,近百年来的汉语词汇,仿照英语等外来语法的冲击,汉语文法从古汉语走向白话文,方便了识字教学,切实了语言服务于大众化,人民性特征。

如今汉字运用,中国文字专家很少关注汉语文法的妙用,也基本杜绝了文法批评这一领域,只有国家公文还有讲究,至于地方法规公文样式在常规运营,而在合同等方面却大玩文法,这背离初衷。

学者,就是学习者,每位中国居民都是学者,每位外国公民都是学者,而现代汉语对学者一词的定义,却是专家,教授的代名词,这既是文辞,又是谦辞。

中国人读书,古代是为自己,现代是为别人,这话是孔子说的,到今天给我们留下丰富想象空间。

第一,学者不是识字班的学童,不是扫盲班的劳动力,学者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学徒是学者的学生。

这种师承关系,决定了学者是一位学科带头人,是为国家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人才库。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出现转播体赛的讲解员不够用,极度缺乏国际体育赛事上的临场讲解员,中国人才只能靠中国人来培养。

可中国体校没有这样的师资,没有这样的学历、学位的学科教学,更不要说教材了。

体育事业是人的教育,国家急征宋世雄从解说员转为教授,专为培养中国急需的赛事解说人才,手把手教,他提出一届只收个数学徒,可国家硬是给他双份,从此体育名嘴,六十三岁为国家培养第一批体赛解说员,成为一位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

学者,不光要学习,也是要有刻苦钻研精神的,向别人学习是第一阶段,学得再好,都超不过别人。只有努力向自己学习,把自身天资发挥出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具有这样的学识,才能称得上学者称号,在某一领域,导师一人,学徒八九,各领风骚,都是学者。

学习领域,千差万别,但社会精英人才,没有学徒,师承门下,精英脚下成了光杆司令,这样的学问,叫绝学。这样的技艺叫非物质文化传说,当有后人替之补缺,传承其脉,令其技艺得以面世,这叫后继有人。举个例子,云南有围棋的棋子造就技术,一种叫滇子,一种叫永子,如今收入非物质文化名录中,有其各自的制造棋子的独门工艺,有其各自的唯一法定的传承人。

这样的人,仅凭一个传说,便让这一传说成为事实,这样的工匠,就是学者,就是专家,就是教授,就是博士生导师。导师首先就是发明家,观察家,理论家,商学家的集成者,有为者,为人者。

学者,也是一位成功者,学而有为,首先得为社会服务,得为人民服务,并得到认可和赞誉,这样的学者,在今天,小到老板,大到从业经理,都是具备学者头脑的实用性人才。

人才应分为两类,一类叫原生态人才,如今出现的商业奇才,便属于这一类,小到小卖部,小超市,小饭馆,小旅馆,都是经营空缺的,都是跟人交涉的,都是需要铺面的掌柜。

自谋生路,自创家业,白手起家,与时俱进,便民服务,在行业中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善于经营的生意人,都是唯利是图的民间高手,是小富一方的能人,算是学者。

他们是社会型自学成才的,社会大学培养出来的民营企业家,最接地气,最具特色。

第二类学者是有学历,有学位的理论工作者,国家人才库中的长江学者计划,充分说明学者是有留学经历的,有国家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学者的工作单位,应该是一些研究所,实验室的带头人和参与者,是从获得了学业学位的从业者,他们的工作性质,如果只是讲学的讲师职称,那么,这样的学者是授课教师身份,教授内容是他老师传下来的,或是别处翻译过来的,纯粹是一位知识传播者,充当着广播员的角色。

这样的老师完全可以用机器代替,不能算学者,可算旧时代的教员,领薪上班养家糊口的职员。

结束语,学者,应是性命双修的劳动者。第一,学者应学会自己养活自己,让自己过得好,让自家过得好,让自身过得去。不接受别人的施舍,不欺诈别人的财物,做到自食其力。第二,广交天下客人,善待有识人士,结交良师益友,独善其身,耕作良心,不被财情所左右,活在大庭广众里,偏爱内心世界的一草一木,不踏不涉他人世界的万家灯火。第三,学者,可以苦修,也可静养。也可独处,也可共商。只要心甘存愿,不恨自己,不怨社会,守住内心的执着,凭借自身的良知,在野为家和万事兴,在庙为身开启无上智慧,在堂为国安抚世俗事业根基。第四,学者天资好学,天性独立,天赋神武,只有进入社会来,吃尽常人辛劳,尝尽常受困,砥砺前行,带血生存,才可能收获一生,把一生过成几辈子人的人生轨迹,不讲周游世界,至少尝遍人间冷热。

怎样才算一个真正的学者(学者该怎样来定义)(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