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部编四下第27课海的女儿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四下第八单元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八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八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部编四下第27课海的女儿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八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四下第八单元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群文篇目】

《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

《母亲的故事》

《茶壶》

《拇指姑娘》

【教学目标】

1. 阅读《海的女儿》,感受安徒生既真实反映现实,又渗透着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风格。

2. 比较阅读,通过情节梯的梳理,合作、探究发现安徒生早期、中期、晚期童话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变化趋势;

3. 感知安徒生不同时期童话作品的共性,了解童话向善、向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来读四则童话,他们都来自同一位作家,他就是丹麦的——安徒生(板书)。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们读过哪些?

预设:《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课文引入

(一)回顾一下《海的女儿》,想一想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填写情节梯。)

(二)小人鱼变成泡沫飘走了,带着微笑。安徒生的故事也写完了,他在最后写道“她笑着,舞着,但是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

1. 小人鱼追求“幸福”指的是?

2. “她笑着,舞着,但是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为什么小人鱼还要笑,还要跳舞?

3. “幸福”都是小人鱼享受不到的,好在安徒生将她送去了——?

三、对比阅读

(一)读完这个童话,老师有些难过,又有些欣慰。这则童话创作于安徒生生涯中期,他32岁时。

1. 昨天,老师还给大家送了一份小礼物——安徒生的另一则童话《母亲的故事》。你们有仔细阅读了吗?

2. 这则童话写于安徒生 39 岁时。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这则童话,再快速浏览一遍。(出示情节梯)我们共同来补充这个情节梯,看看《母亲的故事》是怎么发展的。

(二)汇报:几名学生分别汇报,共同补充完成情节梯。

(三)这位母亲甚至都不确定孩子去天堂到底是幸福还是悲哀,为什么还是果断地放弃带他回家呢?

(四)参照情节梯,比较这两则童话《海的女儿》、《母亲的故事》的人物、情节、结局,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主人公都是小人物(现实中不顺利);

②多个类似情节推进情节发展(命运变化);

③故事结局都向往美好和希望;

……

四、印证发现

(一)每个作家的作品都会带有一些他个人的小特点,这些特点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的创作风格。刚刚我们只读了安徒生创作生涯中期的两则童话,可能还有些片面。究竟他的风格是不是如你们发现的那样呢?老师挑选了两则安徒生早期和晚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童话,我们来印证一下。

(二)小组合作:

①选读阅读晚期作品《茶壶》(创作于 59 岁)和早期作品《拇指姑娘》(创作于 29 岁)中的一则,有余力的小组可以读两则;

②小组合作完成文后的“情节梯”;

③与之前两篇《海的女儿》《母亲的故事》进行对比,交流你的新发现。

(三)交流分享:

预设:安徒生的童话早年结局美满,越到晚期作品日渐趋于现实。

(四)创作来源于生活,大师的作品尤其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我们来看看安徒生的生平。

(ppt展示)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父亲在他 11 岁时去世,母亲替人洗衣赚钱,祖母有时还上街行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没有进入正规学校,14 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获得了助学金。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五)结合他的作品风格和生活经历,以及你以前读过的他的作品,你觉得安徒生的童话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五、小结升华

(一)尽管会有磨难,尽管随着时间的变化,安徒生童话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色彩。但是安徒生的童话始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美好、向往幸福。他用自己的童话谱写人生,点亮生活,这也是大家喜爱他的原因。

(二)想对安徒生的童话以及他的童话映射出的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吗?

推荐阅读: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