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瑞金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封面设计曲刚,当时还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如今已成资深设计师了
我的第一本书是《文艺百星——新闻人物访问记》,1988年3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1.90元,首次印数10550册,后来加印了一些,具体数字记不得了。当时,在我的同行中,能出这样一本专著,很不容易。
记得我把整理好的书稿拿到出版社时,编辑室一位姓于的主任对我说:"那些比你资格老的记者还没有出集子,你现在出书早了点儿吧?"我只好愧疚地回答:"不好意思啊!我真不知道哪位前辈的作品数量足够结集呢。要不,您先留下看看?"于主任很不情愿地留下了我的书稿。几个月后,我曾到出版社探听消息,他很肯定地告诉我:"书稿我看了,都是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可以出版。但是出书不比报刊,需要很长时间,耐心等吧。"
又过了几个月,我再到出版社,一位姓龙的编辑向我透露,于主任患了重病,已经不上班了。龙编辑是朝鲜族,人很热心,带着我去见总编辑。该社总编辑王鸿珠是位50出头的女士,人精明干练。了解情况后,她马上安排另一位刘姓编辑接手我的书稿。之后,经过三审报选题送印刷厂,6个月后我的第一本书就带着墨香问世了。
第一本书对作者而言,犹如自己的初生子,格外珍爱。我特请我钦佩的著名报告文学家、《三门李轶闻》的作者乔迈作序,自己则在书后写了后记,照录如下:
自幼喜读诗文,一直做着作家梦。阴错阳差,真正开始文字生涯,却成了一名新闻记者。幸好,我分管的是文艺,还算没有跳出此界。于是,我有机会采访文坛艺苑的新闻人物,于是,便有了这些访问记。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最初,我并未想到要出这样一本书,只是由于报纸需要,一篇接一篇地写。写多了,居然在读者中有了一些反响,竟有热心人将其剪辑起来。不少朋友建议:何不汇集成册呢?一则可免散失,便于喜欢这类文章的人阅读,二则也可以求得一个向同行请教的机会。我想,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收在这里的近百篇访问记,大都是在1985-1987年之间草成的,许多篇什属于急就章,文字是经不起推敲的,今天重读颇觉汗颜。我之所以有勇气把它们拿出来,是由于我写的那些人物都曾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给予我教益和启发。推想别人大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因之而原谅我的文笔之幼稚,亦未可知。
本书编排体例,按如下分类:第一辑为歌星,第二辑为影星,第三辑为戏剧演员,第四辑为作家,第五辑为艺术家。每篇文章末尾都注明了发表日期。我自认为无资格也没有能力给每辑中的人物排"座次",便走了捷径:大致按专事文艺工作先后为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所写的人物,有的已经在近年逝世,如著名电影演员韩非、老剧作家胡苏、文学副教授沈策。我愿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
一本书的问世,总会有第一读者。首窥本书全貌的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乔迈,因此我请他为这本小册子写序。尽管他的一篇新作刚刚荣获《中国青年报》"火凤凰杯"报告文学征文奖,正准备动身赴京参加颁奖大会,他还是应允了,并且开了夜车。这,我是会铭记在心的。吉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对本书的编排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并且热心地帮助指教,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封底大图为林芳兵,左下为成方圆
《文艺百星——新闻人物访问记》出版大约两个月后,我收到了2000多元稿费。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60多元,这笔钱对我而言我堪称是巨款!据编辑说,稿费总额原本是3000多元,出版社代缴了400多元个人所得税。那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800元,普通百姓基本与其无缘,我还是头一遭成为纳税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