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从2018年初次亮相。

历四年之久,《风再起时》终于正式首映。

仅两场次的放映。

似乎就已经点燃了“战火”。

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急切的先导表达。

少量“速评”已出炉。

这当然也是时代的常态。

似乎一场乱战将起。

但请少安勿躁。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1)

2010年,翁子光写下《踏血寻梅》的剧本。

在HAF创投会上获得剧本奖项,并很快找到安乐影业,江老板答应投资,随后做好了郭富城的造型,电影进入正式筹拍期。

此时,投资人与导演之间,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结果是安乐影业撤资。

再后来,他找到了美亚公司的老板李国兴,讲了五分钟,大概戏怎么样、剧本很多人喜欢、郭富城的档期在、必须要拍了,拿到了接近两千万的投资,翁子光回家就哭了一场。

《踏血寻梅》正式开拍。

2015年上映,次年的金像奖上,包揽了所有的演技类奖项,创下金像奖史的唯一。

而这部“好事多磨”而又一飞冲天的电影。

就是《风再起时》的引线与伏笔。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2)

在拍《踏血寻梅》期间。

翁子光和郭富城交流,说想拍一部香港五、六十年代背景的故事。

而在导演的眼里,郭富城就像那个时代的人,觉得他有那个时代的精神,比如说到做到,又比如就像那个时代的香港人一样,努力向上爬,掉下来也不觉得疼的那种。

然后写好了剧本,邀请郭富城出演主角“磊乐”。

最开始的片名叫《全球通缉令》,也与电影“四大探长”题材非常相合,后来经过斟酌,更名为现在的《风再起时》,阵容也从最先确定的郭富城,陆续加入了梁朝伟、许冠文、杜鹃和周文健,而《踏血寻梅》的原班底也几乎原封不动地端了过来。

继续由美亚公司出资,投资额度高达两亿。

此前翁子光有段采访,他说很多人问,为什么想拍《风再起时》?

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惊叹于“这个男人的脸怎么那么精致啊!”

这当然是指郭富城,也觉得他特别像好莱坞的小李子,也有那种“传奇”意味,所以就想帮他拍一个老香港的黑帮电影。

第二个原因,则是自己很喜欢那个年代的枭雄故事,故而想要拍一个“属于”自己的。

而他又讲,「你看当年《五亿探长雷洛传》投资也不低,也有刘德华演,但现在进入合拍片年代,我感觉很多方面要进步,可以做得更细一点,还原度更高。」

翁子光把这部电影视作“给香港电影一个情书”。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3)

首映之后。

关于电影有这样几个关键词。

王家卫、花样年华、周慕云,以及四大探长、史诗式、浪漫、文艺,以及风格化。

没记错的话,翁子光入行第一部戏就是《花样年华》。

当学徒,看着别人做,「光做小效果,比如脚步声、风声、门开关的声音,就做了30天。改完又改,门怎么开都有讲究。」

所以如果电影有王家卫和《花样年华》的影子,其实太正常不过了。

仔细研究的话,王家卫的电影里一定会有谭家明的影子,而这本身就属于业内的交互与传承,但并不会阻碍新一代的成长、发展与变化。

比如《风再起时》的宏大意象,就不是王家卫电影所能具有的。

至于“周慕云”的乱入,其实在此前郭富城的一个访谈里已经提及,梁朝伟此次仍然是内敛的角色,所以演员表现本身就可以预判。

另有一个评论则是这样讲的,没想到“四大探长”的题材还可以这样拍,言下之意,电影的处理手法很让人意想不到,并没有落入香港影史上的那几部同题材电影的窠臼。

再有就是角色感情的浪漫化处理和文艺感受。

换句话说,这本来就不是一部常规模式的香港商业片。

再进一步看评论观点。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4)

有一条评论,是让影迷降低期待值。

他说翁子光“模仿王家卫”,然后“故事没好好说就一顿摆姿势摆镜头玩调度”、“电影的「戏点」在郭富城,但着墨较少、藏在背后的梁朝伟显然更迷人”。

模仿的事情完全不需要谈。

庄文强导演拍个《无双》被人按头抄袭好莱坞,而如果翁子光真的要“模仿王家卫”,前面三部作品不去模仿,到担纲商业大制作了,转而去拿自己的职业前途做赌注,去弄这么一个明显的“模仿”大片。

这合乎情理吗?

以《踏血寻梅》横扫第三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收获大批业内电影人和普通影迷肯定的翁子光,原来如此不堪?这真的可以说是胡说八道了,也不值一驳。

而所谓梁朝伟更迷人,很容易理解。

见过很多粉丝言论,他们观影的重点只在自己偶像身上,甚至到他眼里,别人都是索然无味的,只有自己偶像才有气场。

同样的情况,此前在《无双》初映时也出现过,但《无双》的沉淀说明了一切。

只能说粉丝视角无罪。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5)

另外一条评论的重点,是节奏稀碎。

原话是讲,“流水账叙事,什么都丢锅里烩一盘,但很多没必要的要素,尤其是感情线”,然后就是节奏问题的判定,以及同上的“模仿王家卫”。

电影尚未看到,但从此前透露的风格方向,大概率会是采取时空跳跃的方式叙事。

但如果说翁子光会把电影剪成流水账,坦白说,不信。

打个简单的比方,小孩子初学作文,就是从流水账开始的,或时间、或空间顺序,而后才逐步学会时空交杂的叙事,再后进入到情景交融的层级,最终随心所欲。

而从他反对“感情线”,认为这是没必要的要素,基本可以判定,他大概率是香港传统商业娱乐片的忠实拥趸,要的是酣畅淋漓的追车、爆破和缠斗。

非本片观众,可以“抬走”。

此外也有肯定的声音,比如「电影是史诗式历史大片再加王家卫风格,既文艺又不闷」,还比如「《风再起时》不同于许多爆米花港片,有很多细节和伏笔,是一部需要多刷的电影。」

其实颇有一点不同类型观众“碰撞”的意味。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6)

换个话题。

现在的电影市场,观众需要什么电影?

很多人有个特别固化的逻辑,但凡港式商业片,似乎追求的就应该是追车、爆破和枪战等刺激场面,而在这个主体概念的基础上,就判定票房趋势会好。

这个逻辑当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本身香港电影就以商业娱乐著称,多年来也培养起来了固定的观影群。

但现在的香港电影,如果一直停留在场面和动作的追逐上,路只会越来越窄,直至被市场抛弃。

而内地影市与影迷,真正需要的香港电影,其实恰好是兼具商业、深度与品质的类型制作,比如零零年代的《无间道》、《十月围城》,一零年代的《寒战》和《无双》。

所以若不存在技术问题或其他因素。

《风再起时》势必将成为现象级的电影,甚至可以放在华语电影的高度上去衡量。

至于各路急切表达的言论,有各自立场,再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样本太少,也不能证明什么。

如开篇所言,可以少安勿躁。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一口气看完50部港影(港影风再起时首映)(7)

电影时长144分钟。

很良心。

非传统“爆米花”商业港片。

将以深度为胜。

而品质。

同样是影迷的追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