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94.6亿元)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8月11日讯(见习记者 文茜红)8月11日上午,湖南省委宣传部在长沙召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十年间,湖南在科技创新领域收获了“两千三万”“三超”“三深”“三尖”等累累硕果,省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994.6亿元。

湖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94.6亿元)(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计划”,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努力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加快迈向科技强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两千三万”跨越。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028.9亿元(预计数),十年间增长近3倍,跻身全国前10。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增至1261.3亿元,十年增长28.9倍,增速居全国第4、中部第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43倍、达1106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万家、达1140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1倍、达10994.6亿元。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三超”“三深”标志性成果。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深江1号”海底隧道盾构机等挺进“深空”“深海”“深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三尖”创新人才集聚成势。2012年以来,在湘两院院士增至42名;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突破3100人,翻了两番。十年间,人才“蓄水池”不断加注。十年间,全省共支持实施9批湖湘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选育498名优势领域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57名湖湘青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确保我省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后继有人。

高能级创新平台星罗棋布,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创新平台1676个,数量翻了一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1个。近年来,湖南又获批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彰显了湖南创新力量和担当。喜讯不断传来,2022年5月,我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首批20家“标杆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先行建设。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科技“杠杆”增进民生福祉。十年间,3万余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累计培训人员410万人,带动89万户农户增收;此外,省科技重大专项“武陵山区优质绿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做大做强了武陵山区黄金茶产业,示范推广茶园80万亩,推动武陵山区优质绿茶综合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200多万茶农因此大幅增收。大力研发推广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技术,围绕湘江母亲河治理“一号工程”,攻克并推广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等关键技术 ,守护好“一江碧水”。 在诊疗技术、医药、器械等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用 “分钟级”核酸检测分析仪、无创呼吸机等防控技术和装备精准高效助力疫情防控。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志坚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引领形成若干万亿级优势产业、千亿级新兴产业,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领军型、创新型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形成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2030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迈入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