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散文集书籍推荐(时代呼唤着充满青春底色的文学作品)

文学大家散文集书籍推荐(时代呼唤着充满青春底色的文学作品)(1)

诗词大会妙语连珠,《百家讲坛》引经据典,大学课堂旁征博引,走进社区谈诗论文……从《百家讲坛》到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11年过去了。蒙曼从一名传递知识的普通教师,变身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尤其是隋唐时期文化。

实际上,蒙曼还有一个身份——作家,其作品《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蒙曼说唐:武则天》、《蒙曼说唐:乱世红颜》等,也一直聚集于隋唐这一历史时期。对于有志于从事文学创作的青年,蒙曼给出了自己的忠告:“春江潮水连海平,青年的心胸可以是大的,青年可以关注自身,但是自身要放在一个磅礴的环境之中,一个更蓬勃的时代中来看;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指的是精神,一个青年是要有精神的,而且要有像月亮一样纯洁的精神,这样有胸怀、有精神的青年才是这个时代我们喜欢看到的青年。因此,时代呼唤着充满青春底色的文学作品。”

2018年年底,在中国青年报社创办《中国青年作家报》前夕,蒙曼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镜头前的她短发干练,言语带着诙谐和从容,神采奕奕地聊天说话,毫不古板。

蒙曼在中央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隋唐历史文化研究。“有关武则天这个女人,有许许多多的谜团,需要我们来一一揭开。”这是蒙曼《百家讲坛》“开坛”的第一句话,2007年以来,她五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

“我的这个系列书不是小说创作,取和舍的依据是,它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历史。我没有在这里进行更多的创作,我只是把我认为是真的东西写下来。那里面一定是有合理的推测,推测的依据是当时那个时代的走向,是这个人的心理走向,哪怕是这个人的情感走向,都有可能。在这些作品里,我没有加一句可能是从我头脑里直接产生的东西。可以说,我创作的这些不是文学作品,是历史。”蒙曼对自己的作品,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唐朝盛世,保有的那种开放、宽容的恢弘气度,以及这一气度在丝路的畅通、文化的多元等方面的表现,深刻影响着蒙曼的教学和创作。作为一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70后”,蒙曼在研读历史的同时,内心总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祖国在走向一个盛世。于是我就想了解中国古代在盛世时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迈向盛世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感觉与想法,让我对盛唐历史有一种研究的冲动与渴望。”

对于当前在网络上流行的历史题材“穿越小说”,蒙曼并不排斥。蒙曼认为,一部好的穿越小说应该是“人物可以是虚构的,事件可以是虚构的,但人物的走向必须是要合逻辑的,事件走向必须要符合大的历史背景。无论何时,作品历史背景的真实性一定要得到保证。只有这样才是符合逻辑的,有人性的,这样的穿越故事才真实动人。”

“比如,唐朝的人办出来的事一定得是唐朝的事。唐朝的人如果办出来的是宋朝的事,那你无论刻画得多细腻也假了。如果她做的根本不是一个人能想象出来的事,连我家的猫都不会做那样不合逻辑的事,那你写出来的小说,历史背景再真实,我也不认为这个小说合理了。我觉得有一个大的背景性的真实存在,再有一个人性的真实存在,这样的穿越才有力量。”蒙曼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有诗心的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奔”小康,民众的文化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新一轮文化热潮中最热的话题之一。蒙曼不曾想到,有一天她会加入这样的热潮并成为“冲浪者”与“弄潮儿”。

近两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传播传统文化的节目脱颖而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有诗心的,像诗词大会这样的文化节目就是把中国人的诗心激发起来了。”蒙曼说。她推出的《蒙曼品最美唐诗》栏目,刚上线10天播放量就超过300万。

在这些节目中,蒙曼初看上去如邻家小妹一样平凡,但她的每次点评,都恰到好处,历史典故随手拈来,名家名作如数家珍,不疾不徐之间圈粉无数。

在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中,蒙曼反对急功近利。在她看来,教育是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已经开展,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对于有的家长不顾小孩子特点,教孩子盲目背一些眼下不能清晰理解和解读的诗词的现象,蒙曼的看法是,“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呀,干嘛非要人人都清晰地理解诗呢!会诗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少数人,你不要以为在唐朝遍地都是诗人。其实在唐朝,文学创作、诗歌创作只是属于一部分人的事情。唐诗是一个概念,还有一个概念叫诗唐。我觉得青年人爱诗就好,理解到什么程度,看缘分看造化,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是,一个人人有追求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追求诗的国度是一个美好的国度,我觉得能做到这样也很好。”

至于有的家长借学诗背诗应付考试和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蒙曼说,“还是别把诗和学习成绩直接挂钩。诗是对美好的意境、美好的颜色、美好的音调,这样的一个追求,这个不会直接导致你的学习成绩的高和低,这是两个评判体系。一个人喜欢诗,对他是好的,对生活是好的,对未来是好的,但是不见得会直接反映到考试成绩上。但是,如果他把诗理解得很透彻的话,我想,他的语文成绩应该不会很差。”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时候重视关心的是现实,那么读诗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诗又能给我们的生命照亮什么呢?

蒙曼分析说,“诗,可以照亮精神,它当然不能照亮人民币。人本身有两种追求,一种是生活的,一种是物质的。精神的用精神手段去解决,物质的用物质手段去解决。诗歌也罢,散文也罢,小说也罢,所有的文学都属于精神这一层面,你不能让它直接照亮你现实生活中物质的那一面。人有精神,无论如何是好的。人如果只是变成一个会赚钱的动物的话,是不幸福的。但是,如果他有精神,说明他至少还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青年从事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对于中国青年报社创办《中国青年作家报》这样一份新报纸,并以“点燃青年创作激情,提高青年文学素养,坚定青年文化自信”为办报宗旨,蒙曼说,“我觉得一份报纸,把目光投向青年,其实就是把目光投向未来,我觉得这样的报纸一定是有未来的,能够争取到青年,特别是能够争取到青年的心的一切努力,都是最好的努力。”

蒙曼认为,作家如果面对喜欢就把真实自在的你讲出来,不喜欢就算了,没有人需要掌握一切技能,不必强求,因为作家本来擅长的就只是“以我笔,写我心。”

她还寄语青年写作者道:“青年从事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最纯真的年纪,在最有朝气的年纪,追求最美的事情,这本身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好,日后创作到什么程度,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样一份纯洁的心保持下来。这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能把自己点亮,也能把周围的人点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