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来阵阵思绪(蟋蟀声声乡愁浓------戚思翠)

节令就是命令,一点儿也不错。几乎一立秋,守候花草树丛中的秋虫就急不可耐地粉墨登场了。在每个寂静的秋夜,它们努力地调试乐器,拨弄琴弦,嘹开嗓门,深情款款,款款深情,低吟浅唱。声声虫鸣,尖尖似针,激荡耳畔,触动心弦,撩拨乡愁……

孩时,每到夏末秋初月明星稀时,篱笆墙角,瓜果菜架树林草丛,屋内屋外,处处是蟋蟀鸣叫,此起彼伏,时疏时密,似乎要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那时家穷,土墙草盖房雨天漏雨,湿气较重。尤其厨房,成天湿漉漉的。但厨房暖和,蟋蟀更喜欢呆那。有时循着蟋蟀叫声,冷不丁掀开锅盖或汤罐盖,就能一下看见好几只蟋蟀,大小不一,突然遭曝光,吓得四处逃匿,晃眼没了踪影。特记得一次,放学回家,舀汤罐(乡人称:灶王爷乳房)水喝,舀到一只死蟋蟀,后来的日子,我都不敢再喝那灶王爷的乳水!

蟋蟀又叫促织,得此名与它鸣叫的时节有关。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晋人崔豹在《古今注》里说:“谓其声如急织也。”意思是蟋蟀的叫声如织布机的声响,仿佛在催促织女赶紧飞梭忙碌。有的也叫作趋织、催织、纺纱娘等。北朝《木兰辞》里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大概就这意思吧。《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记载: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诗人杜甫的《促织》云:“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宋代杨万里的《促织》“: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而明代朱之蕃这样描写:“闲阶声彻琐窗中,暗送梧桐落叶风。高韵不缘矜战胜,微吟端欲助机工。”

唧唧唧……叽叽叽……窗外,月光如水,虫声如浪,如诉如泣,听来虽令人伤感,但它们是在演奏一曲酣畅淋漓的欢乐曲,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生命。科学证明,蟋蟀鸣叫是靠双翅摩擦而发声的,其实,它们像人类一样,在搞“情歌赛”。雄蟋蟀在向雌蟋蟀求爱,歌声嘹亮者方可得到配偶喜爱。所以,雄蟋蟀使出浑身解数,放声高歌。你若细细听,那歌词分明是:“亲爱的,我在这,等你…等你……”时断时续,交替错杂,深情款款,如泣如诉,委婉悠扬。听着这天籁之音,仿佛让你走进了一个古老的童话世界里。

犹爱蒲松龄那篇脍炙人口的小说《促织》,感觉很经典。作品描写一个穷文人家的孩子,因一不小心惹了大祸,他的魂灵后来变成了一只能战善斗的蟋蟀,层层过关,步步斩将,历经胜利,最终得到皇帝大加赏识,也给父母带来了好的命运。小说写得顺理成章,出神入化,有穿越,有幻觉,有悬疑,有想象,有人情,有世理。有时候,我竟傻傻地想,如果用《动物总动员》那样的现代电影艺术,拍一部蒲氏《促织》,说不定真会风靡全球呢。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秋风起,天渐凉。蟋蟀声声鸣秋,为旷莽的世间增添了声情并茂的亮色。聆听蟋蟀吟唱,幽幽清音,淡淡诗韵,悠悠情思。我仿佛听到母亲唤我添秋衣……又回到了绿树掩蔽、篱笆环绕、稻谷飘香的田园老屋。老屋里盛放着生活的歌哭,和一个身居异地他乡游子的浓浓乡愁。

秋风吹来阵阵思绪(蟋蟀声声乡愁浓------戚思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