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探出新路子过上好日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抓住市场消费升级的大机遇,谁能把握潮流趋势、刺激潜在需求,谁才能在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中取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抓住市场消费升级的大机遇,谁能把握潮流趋势、刺激潜在需求,谁才能在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中取胜
翻看中国服装业的半年报,“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定律似乎失效了。上半年,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为6282亿元,同比下降6.5%。
今年以来,遭遇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的双重压力,服装业的日子不太好过。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制造环节既要复工稳岗,又要化解劳动力成本压力,下游则需应对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超预期冲击。这种罕见的压力,从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里可见一斑:美邦、太平鸟、歌力思等大品牌,企业上半年利润均预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将行业观察的周期拉长,就会发现中国服装业已承压多时。从2018年开始,中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市场增长遭遇了瓶颈期,不少时尚品牌相继关闭门店。
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服装市场已经饱和,并即将迈入衰退期呢?
仔细观察,产业不乏佼佼者:特步、361度等运动品牌利润高速增长,户外品牌牧高笛预计上半年盈利翻倍,世界知名运动品牌露露乐蒙加速在中国布局。
同样的市场,透过变量看常量,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的趋势没有改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减弱,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就像露露乐蒙在财报中所言,“尽管中国的一些城市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但该市场的销售额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过去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六成。”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性有目共睹。
同样的周期,利用差异找差距,中国服装业缺少的不是需求,而是有效供给。以羽绒服为例,我国羽绒服产量从2016年的3.34亿件下降到去年的1.26亿件,产能减少了约60%,其间不少人认为羽绒服市场难见增长。然而,通过苦练内功,转型升级,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58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562亿元,增长了近一倍。国产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则实现连续5年复合增长率达39.4%,创历史新高。不少国际高端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不断加大在华销售。当国人更加注重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时,谁能把握潮流趋势、刺激潜在需求,谁才能在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中取胜。
换言之,外部环境变了,内在需求变了,探出新路子,把供给端的短板补足、弱项夯实,企业才能过上好日子。
新路子在消费者的烦恼里。满足女性消费者对于健康舒适的高要求,降低尺码决策焦虑,无钢圈、一码通的内衣品类快速崛起;抢抓冰雪运动热的机遇,以滑雪为核心品牌基因的迪桑特增长迅猛……这些生动的案例都有力证明消费升级中蕴藏无限市场潜能。向下游找问题,化解消费者的痛点、填补市场的盲点,让需求牵引供给,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配性,企业才能顺应潮流成主流。
新路子也在生产者的困惑里。普通T恤、针织衫产能过剩,但反复洗涤后依然防蚊抑菌的衣裤、高温暴晒下速干酷爽的制服、无需漂染却色彩艳丽的生态印花等产品,甫一问世就供不应求。企业产品从“大路货”升级到“抢手货”,离不开面料的攻关、纤维的研发、纺织机械的迭代。向上游求答案,突破企业转型的难点、畅通产业升级的堵点,让创新优化供给,提升供给对需求潜力的刺激,企业才能打破困局开新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抓住市场消费升级的大机遇,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中国纺织服装业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0日 18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