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十字街都有啥(洛阳东大街旁的小街巷)
有人喜欢高楼大厦的热闹繁华,有人偏爱市井老街的烟火气息。
说起老街巷,想必不少洛阳人会想到老城区的西大街,这段从十字街至丽景门的老街,是不少外地游客的必游地。与西大街相比,显得些许冷清的东大街,也十分值得游赏,漫步在这条街上,您可细细品味其中的一街一巷,一景一物。
东大街
一处处古建,一段段历史
东大街的东头与新街交会,从这里向西出发,走在青石铺就的道路上,可开启漫游东大街的旅程。
东大街的道路两旁,多是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店铺。忆起儿时常会在一些吹糖人的小摊贩前徘徊,会对一些精美的小物件爱不释手……逛着逛着,那些画面仿佛浮现在街边。
向前走,街道两旁的民居上很容易找到各式各样的屋脊兽,屋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有祈福吉祥的寓意和装饰美观、保护建筑的功能。如果您对屋脊兽感兴趣,可以到此处看看。
古建古韵犹存,店铺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老宅中,种有槐树、皂角树等。老城出过不少名人,他们的故居、故事,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行至东大街和文化街交叉口,有一处古建筑,是为纪念东汉洛阳令董宣而建的董公祠,清乾隆四十一年重修。
董宣,字少平,任洛阳令时已是69岁高龄。因其性格耿直、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在得罪湖阳公主后宁折不弯、拒不赔礼道歉,为汉光武帝刘秀欣赏。
如今,董公祠已难觅踪迹,唯留院内一棵古槐。古槐已有600多岁,树身遍布疤痕,树冠向南倾斜,树枝扭曲向上,仿佛还在用力向上生长,就像宁折不弯的董宣一样,老城人叫它“董宣槐”。
再往西走,便到了老城鼓楼,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现在的老城青年宫广场附近,明朝万历年间因建福王府而移建于东大街,清朝顺治年间和乾隆年间曾两次重修。
鼓楼门洞的东西两端上部均镶有石匾,东端刻“就日”二字,西端刻“瞻云”二字。
道尊街
欣赏街边古建,徜徉三条小巷
与文化街斜对着的小街,叫道尊街,沿道尊街向南,就到了建于曹魏时期的妥灵宫,因关羽死后,其首级曾妥寄于此而得名。根据妥灵宫现存碑文记载,妥灵宫坐东朝西,原建筑规模由山门、义勇殿、拜殿、武安殿、配殿、廊房等组成。
鼓楼附近,有一处李占标故居和李占标膏药店,李占标膏药自1885年问世,经百余年传承,至今仍声名远播。2010年,李占标膏药被列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还获得“河南老字号”称号。
沿东大街向西走,与道尊街平行的街叫御路街。这条街向南与文明街交叉,此处有河南府文庙,文庙曾是官员上香、祈求功名的地方。河南府文庙建于金元时期,后历朝历代多次重修,供奉和祭奠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是河南府府学所在地。
御路街再往南走,有三条街巷呈“丁”字形相交,它们分别是东和巷、西和巷、中和巷。
西和巷36号附近,有两处历史建筑本为同一院落,是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始建于清代。四合院的北正房大体保持初建时的面貌,面阔三间,高两层,房顶为中国传统的硬山顶。
相传中和巷10号曾是孟氏书画世家的宅院之一。清代洛阳有名的才子孟习欧(即孟庐陵)和他的弟弟孟习苏是孟氏书画世家的代表人物。该建筑特征明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民主街
风味小吃有特色,市井生活看点多
与东大街交叉的还有,如今以美食著称的民主街。
先吃上一个外焦里嫩的牛肉水煎包,再端起一碗玉米糁汤,轻轻吹上两下后,喝上一小口试试冷热,再喝上一大口,让玉米的清香充斥口腔,暖和又解腻。
玉米糁汤、胡辣汤、油茶……民主街附近的老街坊大都用一碗汤,拉开一天的序幕。如今,焕然一新的民主街上,各种风味小吃店各具特色,许多家都大有来头。
在民主街这条美食街,太容易品尝到洛阳的多种特色小吃。
扩散出去
让更多人看到吧!
///
#潮起潮洛
为落实洛阳市委市政府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要求,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洛阳网启动“洛阳文旅城市焕新计划”,开设“潮起潮洛”栏目。欢迎各界潮人积极投稿。(详情点击☛超600万次!洛阳又火了!)
—END—
来源: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马硕丹
图片来源:洛报集团,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
统 筹:白银龙
主 编:李鹏鹏 责 编:刘宝文
校 审:王亚萌 编 辑:焦小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