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老西秦戏有哪些剧目(5分钟搞懂西秦戏)
西秦戏,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曲调有正线、西皮、二簧、小调四类。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取法南派武功。
西秦戏的起源明、清两代有西秦腔在中国国内流传,清乾隆时吴长元著《燕兰小谱》有“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的记载。
据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在陆丰县碣石镇北关帝庙戏台有“丙子顺泰源”戏班在该处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名字的墨迹。顺泰源班是海丰西秦戏三大老牌名班之一,所录演出剧目有《打金枝》、《锦香亭》、《贵妃醉酒》等。
清末,西秦戏的演出活动大多在惠东县以东的“福佬”话地区进行,为了与其他剧种进行竞争,发展了大批纯科白或以科白为主的提纲戏,如《秦琼倒铜旗》等均以大唢呐和大鼓、大锣、大钹伴奏,气派雄壮,适合城乡广场演出,又迎合观众崇尚热闹的要求,故此大受欢迎。这时的西秦戏演出剧目分文戏、武戏两类。文戏的主要剧目有“四大弓马戏”、“三十六本头”,武戏如“七十二提纲”等多取材演义小说,武打属南派武功。脚色、场面合称“五行十柱”,即打面行的红面、乌面、丑,打头行的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网辫行的老生、文生、公末,旗军行的乌军、红军,音乐行的文畔、武畔。
1925年,海、陆丰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两县艺人联合成立梨园工会,艺人翻身做主,踊跃投入革命风暴,后来革命失败,西秦戏艺人遭到严重的迫害摧残,戏班逐渐衰败。1941年和1945年日本侵略军的两度占领海、陆丰县,加上1943年发生的大饥荒,更使西秦戏几乎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灾祸连绵,西秦戏的职业戏班由最多时的三十多个(还有五十多个民间清唱曲班),锐减为仅剩新顺泰源、庆寿年和庆丰年三班,而且都濒临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幸存在世的老艺人张汉标、罗宗满、曾月初以及名演员罗汉标、孙俊德、唐托等,在人民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汇聚庆寿年班,曾于1950年和1951年到香港、广州演出。1956年老艺人记录整理了《仁贵回窑》、 《重台别》、《刘锡训子》、《宋江杀惜》、《审冯旭》、《斩郑恩》、《徐棠打李风》等七十多个传统剧目,吸收了一批女学员随班学艺,对唱腔、表演、舞美等进行了改革和提高,同时将剧团改名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
西秦戏的艺术特点一、音乐
西秦戏的唱、白沿用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主要声腔有正线曲、西皮、二黄,此外还有少量的小调和昆腔。正线曲是西秦戏的主要声腔,曲调厚朴委婉,韵味独特,可分为二方、平板、梆子三种。正线曲的剧目占西秦戏的三分之二,因此一直被视为西秦戏的本腔。剧目多唱念并重。西皮曲调粗犷激昂,适宜表达火爆炽烈、激动紧张等情绪,是西秦戏“三十六本头”的主要唱腔。二黄曲调雄浑婉转,旋律起伏较大,节奏变化较多。二黄的反线,称为“阴调曲”,常用于表达悲凉、哀怨的情绪。其旋律风格独特,是女角常用的唱腔。
二、乐队乐器
西秦戏乐队由8人组成,合称“八张交椅”,即板、鼓、锣、钹、头吹、二吹、头弦(兼提琴胡)、月弦(即月琴,兼三弦);并分为“文畔”“武畔”两种。“文畔”使用头弦、二弦、三弦、月琴、唢呐、号头等乐器,其弦乐器又有“十一条线”之称,即头弦两条线,提琴胡两条线,三弦三条线,月弦四条线。“武畔”主要使用锣鼓等击打乐器。西秦戏的伴奏音乐分为器乐曲牌和锣鼓。器乐曲牌分大锣鼓牌子和伴奏曲两部分,其中,锣鼓分正线曲锣鼓、丁锣鼓和苏锣鼓三类。
三、表演风格
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迈,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取法于南派武功。西秦戏角色分“打面行”“打头行”“网辫行”“旗军行”几种。其中,“打面行”包括红面、乌面、丑等,“打头行”包括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等,“网辫行”包括老生、文生、武生、公末等。“旗军行”包括乌军、红军等。
四、脚色
西秦戏脚色分“打面行”、“打头行”、“网辫行”、“旗军行”几种,“打面行”包括红面、乌面、丑等;“打头行”包括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等;“网辫行”包括老生、文生、武生、公末等;“旗军行”包括乌军、红军等。
西秦戏的著名曲目西秦戏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龚克己》《三官堂》《宝珠串》《贩马记》等“四大弓马戏”,《打李凤》《棋盘会》等“三十六本头戏”,《斩郑恩》等“七十二提纲戏”等,《回窑》《葛嫩娘》《秦香莲》《赵氏孤儿》《游西湖》等剧目也深受观众欢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