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男女主什么关系?双视角解读最纯真的初恋
文|渡口文人
有些人浅薄,有些人沉默,有些人金玉其外,有些人内在光华。但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了这个人,你就会觉得,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怦然心动》
世界芸芸众生,有多少能够两小无猜,有多少能够青梅竹马,哪怕只是小时候玩过一场过家家的游戏。年少时,爱情无从谈起,那是一段段纯粹的喜欢,纯粹到没有掺丝毫的杂质。少时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甜腻,没有那么多的嫌隙,黑白分明。
早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经常像一匹洪水猛兽,防火防盗一般的防早恋,是多少家长们的重要课题。而2010年罗伯·莱纳导演执导的,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同名小说改编的爱情电影《怦然心动》,很好地给了这个问题一个解决的模板。
罗伯·莱纳惯用思考情感类题材,而且他心思细腻,惯于使用深刻独到的人生见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别具匠心的角色塑造、美轮美奂的音画效果,向人们呈现魅力非凡的世界。
1.双第一人称视角,解读男女成长的落差《怦然心动》电影的视角,是双第一人称。惯于塑造二元主角, 让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说话,给观众以全方位的诠释,试图更加深刻地揭示事情的真相,这是导演的一大特点。
男女主分别旁白式地呈现出了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角度,让观众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到当时二人的心理活动,把他们这段早恋的故事看得更加深刻,思考也就更加的具体而又全面。
通过对男女主角的双视角的对比,我们发现一开始是二年级的女主朱莉·贝克一厢情愿的喜欢上了那个蓝眼睛的,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主布莱斯·罗斯基,并且疯狂地想要获得一个初吻。而男主一开始是抗拒的,或许是真正的抗拒,或许是因为男女少年时生理发育不同步导致的心智还没有达到和女主一个层面,或许是根植于内心的怯懦,总之是抗拒的。而且做出了故意搭上美丽的雪莉·斯多尔斯来气跑女主的计划,却被好友加勒特告密,导致计划失败。
后来经历了罗斯基家庭害怕鸡蛋不卫生,布莱斯由于怯懦不敢与朱莉沟通,屡屡扔掉朱莉送来的鸡蛋的鸡蛋时间,两人关系降到了冰点。
再后来男主通过外公的教导,终于开始了解女主,想要开始接触女主了。又有了家庭聚餐和篮子男孩的情节,女主不再过于主动,而男主也逐渐摆脱了怯懦,通过双视角的解读,才使得观众没有误解两位主角的心意,而且清楚地了解了情况。
2.各自家庭的影响女主的爸妈,给予给女主的更多是正能量,是积极乐观能干的生活状态,所以女主一直给人非常主动的感觉,而且女主敢于捍卫美好,保护梧桐树被报警、登报就很深刻地表达出了女主的这个特质。而女主的爸爸由于长期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叔叔导致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租来的房子院落都没有清理,导致了后来的鸡蛋事件,也导致了爸妈的争吵,但是爸妈都和女主说是他们的事情,与女主无关,还在吵架后分别安慰女主,这种家庭氛围,对女主产生地都是非常积极地影响,有了问题也能够很好地解决。
男主的爸爸则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形象,而且还怯懦,不知道曾经热爱音乐,喜欢吹萨克斯的他为什么放弃了梦想,整体给人的感觉很狭隘很专断。这些都使得男主也形成了怯懦的性格,导致了鸡蛋事件的出现。幸而男主还有三观比较正常的妈妈和外公,这也为他以后的性格转变提供了帮助。
3.沟通的人和物电影中很好的沟通了男女主人公的有男主的外公切特,还有那两株梧桐树。
外公切特因为梧桐树的报道,喜欢上了邻家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并且在鸡蛋事件后主动帮助女主修葺院子,去帮助外孙了解这个小女孩,再去让外孙更多地了解这个女孩,从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而被砍掉的那颗大梧桐树能够让女主在更高的视野看待自己对男主的喜欢,站在高高的树上看远方,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慢慢领悟了父亲所说的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
而男主最终也通过报纸和接触,了解到了女主捍卫梧桐树的深意,为当初未能帮助她捍卫而后悔,所以最终在篮子男孩事件之后,选择为女主种下一颗新的梧桐树,来继续,确切说是来正式开始他们的恋情。
4.没有出现的勒妮和初吻影片一开始女主就怦然心动,想要索取男主的吻,而后来男主由于篮子男孩没有被女主选上耿耿于怀,也想强力索吻,但是直到影片完结,两人一起栽种梧桐树,这个吻也没有出现。
其实这个吻,就如同外公口中的勒妮,一定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完美的东西,无需呈现出来,留给观众以想象,留给观众以构思,这个吻,还有勒妮,有着千万种完美的解读,没有出现的完美,却恰恰是最美的结局。
《怦然心动》,用简单的叙事手段,双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简简单单地怦然心动的早恋,没有喧嚣,没有浮夸,自然而流畅,却让观众久久回味,回味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