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

《红楼梦》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寓意,无论如何复杂,都能从他们各自的特征中解读出其中隐藏的深意,破译作者的死结谜题。但是,贾母这个人物却是最难解读的,隐藏在史太君身上的谜题,那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

那么,贾母为何叫史太君,她的原型最有可能是谁呢?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

贾母的原型绝不可能是李煦的妹妹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说:“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

荣国府有两个寡居之人,一个是贾母史太君,另外一个就是贾母的孙媳妇,贾珠的妻子李纨。贾母居孀,书中讲得很清楚,第二代荣国公“仙逝(先逝)”了。李纨守寡,则是珠大爷不明不白地死了。假如解读出贾母的大致原型——贾母是《红楼梦》真正的死结,我只能说大致解开其中的谜题。解开贾母之谜,就能知道贾珠是怎么死的,李纨为何会年纪轻轻地守寡。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质疑贾母是苏州织造(也做过江宁织造)李煦家的小姐,也就是李煦的妹妹。但是,曹学却铁定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曹寅家的事,曹寅的妻子确实姓李,那就有可能是李煦的妹妹了。不过,有红谜朋友乃至专家则认为,贾母是李煦的堂妹。

刘心武老师则考据出李煦家有李鼎、李鼐兄弟,也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史鼐、史鼎。脂砚斋也在书中批注了这样一句话:“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如此,贾母史太君铁定就是李煦的妹妹了。

真的是这样的吗?假如以这样的关系到书中找原型人物,那就乱套了。曹学认为,贾政对应了现实中的曹寅,曹寅有个女儿叫做曹佳氏做了王妃。书中的贾宝玉,则又是作者曹雪芹的化身,以贾元春、贾宝玉姐弟关系看,贾母就不是贾宝玉的祖母,而是母亲了。这不就乱了辈分吗?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有红谜朋友乃至专家考证出贾宝玉的原型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红楼梦》是曹頫写的。曹頫是曹寅兄弟曹宣的儿子,因曹寅这房没人了,便过继到李氏这房,在康熙的关照下,继承了江宁织造之职。假如以这样的关系对应书中人物,那么,史太君就可以是曹雪芹的祖母了。但是,这一说矛盾更大,以曹頫对应贾宝玉,贾母就应当是他的继母而非祖母。

于是,又有人说,贾母乃贾代善之妻,贾代善对应的是曹寅的父亲曹玺,曹玺的续弦夫人孙氏才是贾母的原型。这一说,解决了贾母是贾政之母、曹頫(贾宝玉)祖母的辈分问题。但是,这个“贾母”就不是李煦的妹妹了。

我觉得,作者不会愚蠢到如此地步,竟然把原型人物如此明显地写在书中而毫不避讳。如此明显的写历史人物,那还叫什么“红楼之谜”、“红楼死结”呢?贾母史太君绝对不可能是李煦之妹,曹寅之妻,曹雪芹祖母。

因而,贾母史太君是李煦妹妹之说根本就站不住脚。那么,贾母史太君的原型究竟是谁呢?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3)

贾母、史太君释义

《红楼梦》是以谶纬学、灯谜,以及暗喻、隐喻,移花接木、半真半假等等手法写成的一部密码小说。我觉得,小说的分类应当增设一个门类,那就是隐秘小说——暂且这么叫吧,名字还可以斟酌一个更贴切的。仅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而言,就是这么一个系列,每一部都隐藏着作者不能或者不敢写出来的真相,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针对的就是皇帝制度。

四大名著的共同主题,就是反对封建制度。而且,四大名著一脉相承,《水浒传》承接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了“章回体”,其中的“回”恐怕影射了朱元璋的真实信仰。

《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鼻祖,又是以谶纬、灯谜等为主要隐喻手法写就的第一部密码小说,《西游记》、《红楼梦》不仅都仿照《水浒传》以石头开篇,而且,几乎完全承袭了施耐庵的创作模式以及写作手法。因而,要解开《红楼梦》之谜,必须先读懂《水浒传》,抛弃现有的“结论”,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角度去破译这部密码书。

说到此,“贾母史氏太君”就应当先以脂砚斋说的“拆字法”,也就是谶纬学、灯谜学的常识来理解作者的寓意。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4)

贾,其实并非真假的假,而是假借之假。所谓“假语存焉”,不是说《红楼梦》说的都是假话、谎话,而是以假借的手法隐藏了真故事。书中除了“假语存”外,宁荣二府都姓贾,便是“假借”之贾。林黛玉、王熙凤都是“假充男儿教养”,她们都是“假子”,也就是“贾子”,这两人的实际身份都应当是荣国府贾家之子。

因而,“贾母”也是“假借之母”,是一种象征意义。母,就是本源的意思,犹如“母本”。也就是说,“贾母”乃贾家之本,乃贾家之源(贾源)。所以,书中便安排了一个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张,是南方朱雀七宿之一,在《水浒传》中,张、柳都是明朝的象征,《红楼梦》也不例外。

母,又是起始之意,所以,贾母姓“史”,史就是开始的意思,与“母”有相同之义。所以,贾母就被叫做史太君,冷子兴说她是“太夫人”。

史,又是记录史实的官员,贾母史太君,就是从这家人的本源开始,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那么,贾母史太君记录的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呢?其中的“太”,就暗中点到了这段历史是从“太虚幻境”开始的。“太虚幻境”又是什么所在呢?

以冷子兴所言,宁荣二府是从贾演、贾源开始的,史太君是第二代。到了贾母这个时候,宁荣二府是四代同堂,贾母自然就是老太君了。但是,贾家还把贾母叫做“老祖宗”。这一笔,便透露了贾母的原型大有可考了。贾演、贾源所交代的,只是宁荣二府的来历,贾家是因为一段“夤缘”而享受了荣华富贵,贾母史太君才是贾家的老祖宗

那么,这段“夤缘”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5)

贾母就是《朱氏世德碑》中的“孟嫂”

上文提到,《水浒传》是中国古典以隐语的手法写就的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以一块“石碣(石碑)”开篇,又以石碑结局,假如把《水浒传》叫做“石头记”,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这块石头记的是什么呢?

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所讲的伏魔之殿故事中解读,伏魔之殿就是说的朱家皇陵以及太庙。这座龙虎山上的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隔子,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迭迭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

上清宫(南京也有)住持真人告诉洪太尉,这些“重重迭迭使着朱印”的封皮,是历代张天师贴的,“今经八九代祖师”。朱红的殿宇,八九代张天师贴了“重重迭迭使着朱印”的封皮,岂不就是朱重八所建的“红楼”吗?

因而,佛魔大殿正中所立的那块“遇洪而开”的石碣,就是朱家皇陵碑,也就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碑文的《朱氏世德碑》。伏魔之殿,就是朱元璋家的祖陵或者太庙。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6)

“遇洪而开”石碑正面刻的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也就是三十六天罡。背面是四个真书“遇洪而开”,到了梁山大聚义时,背面便刻上了七十二地煞。这便是道家传说的,三十六天罡下界,与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

这段故事,被《红楼梦》引入了太虚幻境。癞头和尚把一块石头交割给警幻仙姑,太虚幻境也有了一块石头。九天薄命司(也是九天玄女殿,还是写的朱家皇陵)中,有金陵女子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每一册十二人,恰好就是《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脂砚斋在书中暗示,《红楼梦》有一个一百单八人的情榜,也正是三十六天罡下界,与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之意

所以,《红楼梦》同样是以《朱氏世德碑》开篇,以“贾母史太君”为始祖,隐写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7)

在《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详细交代了自己的家史,写到大哥朱重四时,却是这样表述的:“孟兄先逝,合家守丧”。因为“孟兄仙逝”,所以大嫂就守寡了,朱元璋于是说:“孟嫂携幼,东归故乡”。那么,谁是朱元璋的“孟兄”、“孟嫂”呢?

朱元璋总共兄弟四人,都死在了明朝建立之前,三个哥哥也只有大哥朱重四留下了一个“幼”,那就是朱文正。所以,孟兄、孟嫂说的是大哥朱重四与他的妻子朱王氏

贾政之“政”,其实就是“假文正之名”,假借了朱文正之名,贾政便有朱文正的象征寓意。贾母是贾政之母,那么,她就是朱重四的妻子,被朱元璋称为“孟嫂”的朱王氏

其实,朱重四与朱元璋是一母同胞,为了解决皇统问题,朱重四便由“仁祖”的嫡长子变成了庶出。这是《红楼梦》故事的一个核心隐喻,也是书中贾家败亡的主要原因。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8)

贾演、贾源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夤缘”

庚辰本中,第三回的回目比较特别,写的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都”。这其中,就隐藏了宁荣二公之名,也就是贾演、贾源,宁荣二公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夤缘”。在“夤缘”前面加三点水,便证明孟兄、孟嫂因为一段“夤缘”而成为一代藩王之祖。水为子,十二地支之首,贾家不能进太庙,不在“遇洪而开”石碑以及九天薄命司三十六天罡之列,因而,孟兄、孟嫂便是贾家的开山之祖。

那么,贾演、贾源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夤缘”呢?《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

“(太祖)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这就是《红楼梦》中所谓的“夤缘”,指的是朱元璋出世时的“仙缘”。因陈氏太后吃了一粒“冷香丸”,“异香经宿不散”,朱家便因此兴隆,朱元璋一母同胞的大哥就叫朱兴隆。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9)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投奔郭子兴后,以郭子兴之“兴”为辈分,改名叫朱兴宗,后来又改名朱元璋自国瑞(贾瑞,假天香)。做了皇帝后,朱元璋以字辈厘清皇族正统和旁支,以“朱兴宗”这个曾用名,给大哥改名为朱兴隆,二哥叫朱兴盛,三哥叫朱兴祖,同胞四兄弟合起来就是“隆盛祖宗”——所以,贾母史太君就被称作“老祖宗”

“孟嫂”在乱世之中带着儿子朱文正找到了兄弟朱元璋,朱元璋感慨万千,收留了他们母子,重用朱文正,厚待寡嫂,让朱王氏随马氏(孝慈皇后)身边,共享荣华富贵。做了皇帝后,朱元璋追谥先祖先兄,大哥朱兴隆为南昌王,“孟嫂”为南昌王妃。“我们家已有一个王妃”,其实说的是贾母史太君,贾母才是贾家最早的王妃,因而是“始太君”、太夫人

朱文正虽然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却误解了叔叔暂缓封赏的美意,暗中结连张士诚试图反叛。朱元璋大怒,要杀掉这个谋逆的侄子。马皇后苦苦劝阻,大概“孟嫂”也苦苦哀求,朱元璋便把朱文正软禁在桐城。不久,朱文正意外死在了圈禁地。有野史称,朱文正是被朱元璋活活打死的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0)

朱文正之死,在贾政要打死贾宝玉的故事中有所透露,很多红迷朋友据此推断,贾珠就是被贾政打死的。所以,李纨守寡,大概是朱文正被打死后的情况。更奇特的是,朱文正之子朱守谦也是被朱元璋圈禁,最后死在了软禁期间。朱守谦的妻子,当然也守寡了。

因为这样的“夤缘”、“香缘”,“孟嫂”便享受了王妃的待遇,但她的儿子、孙子都惨死于软禁之中。这也是《红楼梦》中贾母史太君所必须经历的劫难。即便是靖江王屡次谋逆,但朱元璋以及后来的大明皇帝都没有削藩,这家藩王一直到南明永历年间才彻底亡于明朝叛将孔有德之手。

所以,贾母的长子叫贾赦,字恩侯,寓意为朱元璋封了他的爵位,赦,即“赤文”,便是“朱书”,可理解为敕封诏书。赦,又是赦免之意,朱元璋等大明皇帝虽然没有赦免犯错的靖江王,但却饶过了这个家族,因而,这一家是因为大明的恩典才做了一方诸侯。

但是,贾母的劫难远远不止这些,更大的苦难在等待这这位享受了一世荣华富贵的“始太君”。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1)

贾母史太君是桂林靖江王之始祖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分封皇子亲王,总共封了九大藩王,其中,朱文正之子朱守谦被封为桂林靖江王,是唯一的非皇子藩王。朱元璋念及“香缘”、“夤缘”,不计朱文正前嫌,特殊对待了“孟嫂”的孙子。“孟嫂”也因此成为靖江王始祖朱兴隆的正室王妃,贾母史太君便是这家藩王的象征性始祖。

林黛玉在“兴隆街大爷”的陪护下,来到了都中,进入了荣国府。贾母见到这个外孙百感交集,问她吃什么药。林黛玉告诉外祖母,是癞头和尚配制的人参养荣丸。贾母说:“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荣国府怎么会有养荣丸呢?难道也是癞头和尚配制的吗?

荣国府的当然得用“养荣丸”了,养荣丸养的就是荣国府。荣国府其实就是桂林靖江王府,贾母便是靖江王的老祖宗。

林黛玉见过了贾母,在老嬷嬷的引领下,来到了“荣禧堂”。这所荣国府的堂屋,就暗示了荣国府就是朱元璋敕造的靖江王府。其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就隐藏了“朱元璋”之名,以及明朝的“明”字。这副对联的落款写的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2)

同乡即“同香”,朱元璋、朱兴隆是一母同胞,都与“天香”有缘。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这其中便隐藏了“荣穆王”。荣穆王是第十一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靖江王岂不就是仰仗着“人生”之初的香缘,养着荣华富贵吗?

贾母十分感念兄弟的这份情谊与恩德,只认朱家这一支皇室正脉,不承认后来的皇统。所以,她精心呵护着“人参养荣丸”。

书中的癞头和尚,其实就是甄宝玉,也就是三番两次“送玉”的一僧一道中的“那僧”。书中只有癞头和尚送过玉,贾元春省亲点戏《仙缘》“伏甄宝玉送玉”,其实就是说的朱元璋出世时的“仙缘”,以及荣国府与朱元璋的“香缘”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3)

甄宝玉送玉的故事不是伏写在后文书中,而是在故事的开头,是癞头和尚把一块大石头化作了五彩美玉,送到红尘之中享受荣华富贵。

癞头和尚暗喻的是明朝,“那僧”便是明朝的开国之祖与佛有缘,差点被他的父亲仁祖(朱世珍)舍给寺庙,后来又出家皇觉寺的太祖高皇帝。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把小燕、四儿何在一起,写成了“小燕四儿”。这一笔,就有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篡夺洪武皇统的隐喻,朱元璋确立的太子朱标家为皇统正脉被“小燕四儿”取代了。对此,“孟嫂”坚决不认。继续以“人参养荣丸”维系荣国府,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贾家的荣华富贵

而在栊翠庵品茶的故事中,“孟嫂”预见了贾家之败,便开始“托孤”了。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4)

史太君栊翠庵托孤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说了一句“花儿结了个大倭瓜”的酒令,贾母惊觉其中玄机,便把刘姥姥等人带到了栊翠庵品茶。当妙玉(庙宇)献上成化五彩茶盅时,贾母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却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不再说什么,品完茶,便把这只五彩茶盅转到刘姥姥手里。后来,妙玉干脆就不要这只茶盅了。

这段对话十分蹊跷,贾母为何不吃六安茶,她怎么知道妙玉有可能给她喝这个茶呢?妙玉又怎么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喜欢喝老君眉?

这其中的奥妙,还得从“瓜分爮斝”来解读。这件茶具名字就很古怪,偏又是妙玉呈给薛宝钗品茶的。这件茶具上,有“晋王恺珍玩”题字,这行题字,涉及到宁荣二府。西晋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历史上与石崇斗富的角色。王恺虽然是司马炎的舅舅,却起家于员外郎,贾政就是工部员外郎。珍玩之“珍”,便涉及到了宁国府的贾珍。

荣国府是靖江王府,那么,宁国府则是当时大明皇统的象征,贾敬,便是嘉靖。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叫朱佑杬,是弘治帝朱佑樘的弟弟。“成化五彩茶盅”,便隐喻的是朱佑樘在成化(朱见深)时遭受万贵妃残害,差点丧命的历史。朱佑樘的儿子是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没有留下皇子,便以朱佑杬之子朱厚熜继任皇位,这就是嘉靖皇帝。嘉靖帝疯狂崇道,其死因就与炼丹有关,正是宁国府中的贾敬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5)

朱佑杬原本封在了湖北钟祥,谥号兴献王。钟祥,即明代之安陆,“六安”就是安陆的倒写隐喻。贾母不吃六安茶,那就是不吃兴献王这杯茶。妙玉知道这件事,便事先准备了老君眉,贾母是太君,其“老君”便只能是朱元璋了。

刘姥姥说的“花儿结了个大倭瓜”,倭瓜就是南瓜,“瓜分爮斝”分的就是这只南瓜。因而,贾母预见了靖江王的结局,便以那只成化五彩茶盅暗示刘姥姥,这就隐藏了“托孤”之意。

“瓜分爮斝”上还有一行字“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这行字隐藏了苏东坡在黄州的“雪堂”,也是刘姥姥所见薛宝钗之“雪洞”

此时,《红楼梦》的背景已经到了南明时期,朱家藩王开始“分瓜”。南明总共十八年历史,期间有四代皇帝得到认可,“江南甄家”四次接驾便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而在这四代南明帝王时代,又有几家藩王自立为监国,做了大明代理皇帝,其中,就是有第十二代靖江王朱亨嘉。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6)

朱亨嘉是荣穆王之子,在顺治二年(1645年,隆武元年)时以“洪武”为年号,在桂林靖江王城南面称帝。隆武帝十分震怒,派兵攻陷了靖江王城,活捉了朱亨嘉,并把他秘密缢杀于福建连江。

王城攻陷之日,一个太监将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朱若极藏在了城中的雪洞之中。这个王子,就是后来出家于全州湘山寺的大画家石涛。贾母“托孤”,托的恐怕就是这个生长在独秀峰(青埂峰的原型)下的桂林靖江王唯一血脉。

雪洞,又叫刘蟾洞,是刘姥姥救巧姐的隐喻。巧姐绝不会被“奸兄狠舅”拐卖,而是荣国府陷落时,得“刘老老(程甲本)”所救,然后出家。“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红楼群钗被缢杀,被出家,其实就是桂林靖江王的结局。末代靖江王也是被大明叛将孔有德缢杀,孔有德又一把火把王城烧成“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贾家“回首相看已化灰”,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其中一段“爬灰”历史

另一段“爬灰”历史,则是吴三桂以弓弦勒死永历皇帝朱由榔(曾封桂王),然后将他的棺木火化。“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地孤木”既是桂林靖江王之“桂”,又是桂王朱由榔、吴三桂的“桂”。以贾元春为象征的金陵群钗的命运,其实就是大明王朝的结局。《红楼梦》写的是“清明”,也就是大清取代大明的末世悲剧,绝不是所谓的“康雍乾”三朝“盛世”。

贾母史太君就是荣国府的守护神,《红楼梦》中贾家的家长,是桂林靖江王始祖的象征。因而,她精心呵护大观园中每一个女儿,视贾家唯一“嫡孙(帝孙)”贾宝玉如同生命。贾母史太君如“孟嫂”那样 ,享受了荣华富贵,但靖江王却没能逃过末世劫难,她的子孙因为不满“孟嫂”而篡夺皇统,桂林靖江王也在末世之中万劫不复。

红楼梦贾母是什么样的人(贾母才是真正的红楼死结)(17)

靖江王城中有座石头峰 ,就是书中的“青埂峰”

贾母的故事就暂时讲到这里,一篇文章虽然还不能完全揭开贾母史太君所有的谜题,但也基本上可以一睹这个人物的“真容”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