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导致眼底视网膜病变5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吕瑾)

糖尿病导致眼底视网膜病变5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吕瑾)(1)

吕瑾,主任医师,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眼底病、青光眼、儿童斜弱视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前,糖尿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老年化社会的形成,我国糖尿病(主要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快速增加。

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越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越高,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占第一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约45%~53%;其次就是眼部病变,占20%~34%。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青壮年人口失明的首要原因,影响巨大,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害十分严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两个阶段,非增殖期也叫背景期,背景期需要每年检查一次眼底,此期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网膜上红色出血,黄色硬性渗出,白色棉绒斑。背景期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另外,还可以适当应用血管保护剂,如羟苯磺酸钙、递发明等药物。

一旦出现新生血管,则进入增殖期阶段,就要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常用药物为:融合蛋白和单克隆抗体两大类。

在进入增殖期阶段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叫做重度非增殖期,或增殖前期,此期的治疗手段为全视网膜光凝术。通过药物、激光就可控制早期病变。一旦出现增殖,牵拉性病变,则需尽早行玻璃体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可避免的疾病。眼科医师建议:

1.一旦Ⅰ型糖尿病确诊5年以后,或Ⅱ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就要立刻到眼科进行检查,医师会给患者的病情做一个综合评估,进行有效治疗,并定期复查眼底,这样就能避免低视力盲的发生;

2.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保持血糖、血压、血脂平稳;

3.戒烟限酒。

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眼部并发症的防治也是长期任务。定期检查是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接受必要的、适当的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造成视力永久丧失。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在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牵头下成立了光明中心,规范性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建立了由专业眼科医师、技师、护士携手合作的诊疗团队及网络随访体系,规范性开展玻璃体腔注药抗VEGF治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眼底激光治疗等眼底外科技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