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麦芽糖(家乡的麦芽糖)

家乡的麦芽糖 文/ 杨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章丘的麦芽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章丘的麦芽糖(家乡的麦芽糖)

章丘的麦芽糖

家乡的麦芽糖

文/ 杨丹

儿子和女儿在吃麦芽糖,方法原始有趣不禁一笑。每盒麦芽糖,都配有一把用来敲糖块的小铁锤。看两人手舞足蹈忙得不亦乐乎,吃的眉开眼笑,我忍不住尝了一块。甜甜的,粘粘的,味道好极了,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小时候条件有限,糖果很少,麦芽糖是主要零食糖果之一。那时候,经常有货郎挑着担子,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盒容器,里面用白塑料裹住整大块的白色麦芽糖。怕糖融化,上面还有一层像经历过无数风霜的棉布蒙着。担子颤颤悠悠,从四棵老街自西向东,沿着村前的主干道一路走来。

他们基本不吆喝,就手里拿着小铁锤和铁隔片像快板一样的道具有节奏地甩着。只要听到门口或附近有铁锤相碰的铛铛声,我们就知道,卖麦芽糖的货郎来了。或者妈妈看到听到也会叫我们,“打糖”(糖是用小锤子一小块一小块敲打下来,所以叫打糖)的来了,你们有东西换没?往往这个时候,我们总会快速窜到担子前面,争先问到,废铁可以换不?空瓶子可以换不?胶可以换不?通常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可以,可以。我们欢天喜地,把早就积攒好的废铁、空瓶子和废塑料胶一股脑地拿出来。或按个,或论斤换麦芽糖。

换出经验后,我们还会学着大人们的样子跟货郎讨价还价,你多打一点嘛,别太少了,要不然我们就不换了。货郎一边说不能一边拿起小铁锤,我们紧紧盯着货郎的手,生怕他下手时选定的点太靠前了。总想着往后一点,往后一点,再往后一点,哪怕一丁点也行。当时的心情,不亚于现在看一部悬疑剧的高潮部分那样让人心惊肉跳。偶尔碰到特别大方的,会多给一小块我们这些小家伙,那我们就觉得赚大发了。要是碰到自己攒了一两块钱,还底气不足,舍不得一次都用了,得留点下次。碰到家里条件好的小朋友,一次买好大一块,我们羡慕不已。总想着,自己哪天也能买下这么一大块就好,非得吃它个痛快!

不过也有换糖失败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积攒不够,有时候是我们在野外疯耍,也有时候是随爸妈在田间地头做事,突然碰到。但我们仍然会叫停货郎,即使知道我们当时是空着手,货郎还是会停下,耐心地等待我们临时四处去找东西换,我们也很识趣地不会耽误他很长时间。实在找不到什么,就只有沮丧地看着秋千似的担子像两条腿一样摇摇晃晃地走远。有时候货郎不忍心,收下我们随手捡的那一两个不一定有用的废弃塑料制品,也给我们敲下一点麦芽糖解馋,看我们心满意足,他也会开心地笑。

换糖成功,在家的人不会吃独食,会很自觉留着给不在家的人。即使有时候放着的糖都化了,吃到嘴里,仍然觉得是人间美味。姐姐是家中老大,也就大我几岁,因家中条件不好,很早就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所以,很少参与这些童年趣事。有福同享,姐姐和我们一样也喜欢吃麦芽糖。如果碰到她也在家,那麦芽糖就是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共同的零食。

麦芽糖的动力,让我们捡废弃的瓶子、塑料、废铁都特别积极。放学路上,或者周末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绝不放过路上任何能换取“收入”的机会。甚至还到处找寻机会,即使地上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也逃不出我们的“火眼金睛”。当我们发现小学旁边的修车厂废铁特别多时,别提多高兴,眼睛放绿光,就像发现一个金库一样,我和哥哥弟弟经常去那捡废铁。不过我们拿的废铁都会问工作人员是不是没用的,没用的我们才拿走。而且都是小的,大的别人也会回收卖掉。有废铁供我们捡,就觉得很幸福,有一种白捡钱的感觉,并把这里定为我们三人的秘密财富基地。

家里用破用坏的塑料盆桶都是我们的财富,不能随便丢弃,都是要物尽其用颗粒归仓。收塑料的人,得分熟胶生胶,有些东西是熟胶做的,有些是生胶做的,生胶不收,只收熟胶。熟能生巧,时间久了,我们也能一眼看出什么东西是什么胶做的。这也让我们在“搜刮宝贝”的时候少做无用功。去时两手空空,回时满载而归。在我们的努力下,每次都能底气十足地叫住“打糖”的担子,每次都能大快朵颐大饱口福。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在不同的地方读书、工作、成家,一年到头也聚不了几次,再也没看到麦芽糖。现在生活好了,小孩的零食五花八门,麦芽糖也渐渐远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可家乡麦芽糖那淡淡的麦芽香和甜到口水蔓延的滋味让我至今难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