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影周荣誉(舞钢市电影工作者苗德臣的光影人生录)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益鹏洋 苗德臣

说起下班之后玩什么,每个人都能说出无数种选择。但在七八十年代,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恐怕就是看电影。当时的人们,从十里八村赶着去看一场露天电影的盛况,不亚于现在最顶尖的明星演唱会。从万众追捧到回归生活,看电影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美好,也是新生活的陪伴。对于这一点,舞钢市老放映员苗德臣有着深刻的体会。

郑州电影周荣誉(舞钢市电影工作者苗德臣的光影人生录)(1)

据苗德臣回忆,八十年代初,放映员一个晚上要“跑片”为几个行政村放映电影,吸引十里八村的群众涌向放映场,银幕正反面都坐着人,一般都要放映到下半夜,但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特别是《少林寺》和《武当》两个武打片上映时,群众观看的场面那就是火爆。

郑州电影周荣誉(舞钢市电影工作者苗德臣的光影人生录)(2)

苗德臣说:“因为父亲是六十年代舞阳县第一代老放映员,我从小就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的喜欢上了电影。”当时,只见放映员“啪”的一声熟练地打开铁箱子,抽出一盘圆铁盒,取片子、拉胶片、绕传动轴、开马达、调试镜头灯光……整套流程一气呵成,看得他瞪大眼睛张大嘴巴,羡慕不已。当放映员说“大家安静,现在开始放电影”,周围便立刻安静下来。这时,一束强光照射在银幕上,精彩的电影开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苗德臣高中毕业后接过父亲的担子,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回想放电影的日子,他感触颇深:“那时候,大家的生活很简单苦燥,对看电影充满期待。只有谁家有喜事,或哪个村有喜事,比如谁家生个男孩了,母牛下个母牛仔了,母猪生了一窝小猪仔了,孩子考上大学、中专了,才会许一场电影,才能让大伙老少爷儿们饱饱眼福。所以,当电影放映员感觉很神圣,很受群众欢迎。”

“以前没几家有电视看,一放电影就会有一两千人来捧场,非常热闹。每次出门放映员都要拿四五百斤的‘装备’,放映机、胶片、幕布、三脚架、电线、竹竿……刚开始是拉板车,步行去每个村,有些地方远,走上老半天才能到,很辛苦。但是只要白色的灯光一打,各种神奇的人物、有趣的故事跃然于幕布,大伙儿笑着鼓掌,我们就觉得值。”苗德臣说。

郑州电影周荣誉(舞钢市电影工作者苗德臣的光影人生录)(3)

九十年代农村电影曾一度不景气,2007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惠民工程,即“2131工程”,由国家财政补贴,让农民免费看电影。舞钢市率先购进7套数字电影机,正式启动农村公益电影活动。

苗德臣说:“有国家财政补贴,村民不用掏钱买票看电影了。十三年来,曾更新数字放映机9台,舞钢市公益电影放映队每年承担农村公益放映2292场次,穿梭在全市191个行政村的各个角落,奔走在乡村深处上映《十八洞村》、《金秋喜临门》、《精准扶贫进行时》……,不觉中处处散发着电影的‘芳香’。时至2019年己累计放映28576场,累计观众569万多人次。放映工作中坚持提高专业技术、提高服务品位、提高运营能力、提高社会形象、提高管理规范、提高精准放映,结合村情民意把公益电影播送到钢城大地,为农民朋友普及科学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助力扶贫攻坚,宣传环境保护,传播新时代好声音,精神上让我感到很富足。”

苗德臣说:“我很幸运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用光与影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见证了岁月的潮起潮落,光影留香,情深舞影,也给自己留下了独一无二的一份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