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

问题导入

1、 回忆水的特性?为什么水常做溶剂?

2、 溶液由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怎样定义的?

3、 你每天要喝几杯水,它对你有什么作用?

4、 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知识梳理

一、分散体系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

2、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决定物质溶解性的内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2)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3)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若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问题:①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

前面我们做过:试管中加入10ml水,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搅拌,不能完全溶解(此时溶液饱和),加热后,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不饱和),再冷却,又有部分硝酸钾析出(饱和)。可见溶液是否饱和,是溶液的一种状态,它与温度有关。

即溶液饱和与不饱和,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实现转化

②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基础演练

1.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 )

A、均一、稳定的 B、久置不分层

C、混合物 D、无色透明的

3、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稀硫酸 B、泥水 C、碘酒 D、牛奶

4、下列物质中,与糖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属于同一类的是( )

A、豆浆 B、油水 C、汽油 D、碘酒

5、下列各组都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澄清石灰水 B、冰水、矿泉水

C、豆浆、可乐 D、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6、将下列物质直接投入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形成悬浊液的是( ),形成乳浊液的是( )

A、植物油 B、食盐 C、面粉 D、冰块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8、2010年2月5日,徐州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 D.盐与雪发生反应

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石灰石 B.汽油 C.纯碱 D.面粉

10.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化学与生活

水垢的来源

水中有许多无机盐类,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钙镁盐类。加热时,碳酸氢钙会分解出碳酸钙难溶物,碳酸氢镁也会分解出碳酸镁难溶物,长时间煮沸碳酸镁部分转化成氢氧化镁难溶物 ,这些难溶物沉淀下来,用久的水壶、锅炉内于是就有了“水垢”

溶解度概念专题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a、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

b、溶解度的单位:g/100g水

c、对概念的理解: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100g水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

a.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b.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分类:溶解度>10g/100g水是易溶

溶解度在1g/100g--10g/100g水是可溶

溶解度在0.1g/100g--1g/100g水以下的是微溶

溶解度<0.1g/100g水是难溶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辨析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4)

精讲精练

1、 关于溶解度定义

【例题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B.表示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与某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解该物质的克数C.表示某温度时,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溶解的克数D.表示一定温度时,100g饱和溶液中溶解溶质的克数

[练习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 )

   A.100g水中 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 D.36g为最大量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不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

[练2].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练3]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其中

可行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D.某温度下,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食盐不溶解

[练4].下列措施不能使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溶液中的水分,并降温至原来温度B.升高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同温不饱和氯化钠溶液D.向溶液中加入水

限时小测

1.在2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31,其含义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0.031g氧气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1体积的水中最多溶解0.031体积的氧气

  C.20℃时,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31g氧气

  D.20℃时,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31体积的氧气

2.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3.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氮气

4.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5)

5.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温度高低 B.溶质、溶剂的量 C.溶剂种类 D.溶质种类

6.将80℃的 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浓溶液

7.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8.要增大 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压降温 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减压升温

9.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 )

A. 为0.0013g B.食盐为36g C.熟石灰为0.17g D. 为7.4g

10.要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方法.

11.通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物质;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物质;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物质.

身边化学

“水对人体的作用”

1、调节体温 大家知道,人的正常体温总是恒定在37℃左右,这是水的功劳,没有水的调节是无法实现这种恒定的。人体的血液中80%是水,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使全身各部的温度保持一致。当外界气温过高或体内产热过多,神经系统的体温中枢就会让血管扩张,加大血液循环,把体内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和呼吸散发出去。如果外界气温低,人体感到冷,体温中枢就让皮肤血管收缩,减少体表的血流量,使散热减少,所以,能使体温一直保持不变。

2、有利于稳定情绪 在夏季,人们的情绪容易发生波动,从而出现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等症状。医学家发现,当一个人的心情烦躁、情绪不稳时,慢慢饮用少量的白开水,有一定安神镇静之效。睡前少量饮水,可以将你带入甜甜的梦乡。

3、有利于氧气供给 除了呼吸系统外,胃肠道也能吸收氧气,而这些氧气是由饮食,主要是水携带的。人的呼吸需要水,适当饮水可使肺部组织保持湿润,肺功能舒缩自如,有利于顺利地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有利于降脂减肥。医学家实验发现,每日饮水8~12杯,能使肥胖者每周减肥0.5千克。因为冷开水易为组织吸收,可消耗能量,还能令血管收缩,减慢脂肪的吸收。在节食减肥过程中,当限制饮水量为每天900毫升时,虽减重的速度较快,但所丢失的体重中脂肪仅占13%,水占87%;而多饮水时,虽减重的速度较慢,但所丢失的体重中脂肪较多,占25%,水为75%。

溶解度曲线

1、 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

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X溶液   B.Y溶液  C.Z溶液 D.X、Y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6)

2、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7)

3、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8)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

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9)

⑴ B是 的溶解度曲线。

⑵ 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聚焦突破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例题】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 ℃降低到t1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1 ℃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 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y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方法应用

1、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1】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1)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

2、考察溶解度的意义

【例2】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2)

【例3 】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3)

3、判断晶体的析出

【例4 】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4、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5】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4)

提升测试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5)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

解_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2、下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像回答: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6)

(1)温度为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A、B、C三种物质中常温下可能是气体物质的是

(3)

℃时,A物质50克放入50克水,所得溶液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A中含有少量B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得到纯净的A的实验操作是a.配制热饱和溶液,b.____c.过滤,d.烘干。

3.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7)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4、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以

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8)

5、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题(溶解度及其曲线专题训练)(19)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