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思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思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1)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或两个阶段,它们是相互区别、不能混淆的,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第一,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这是因为: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虽然带有突然性,但它的发生却不是偶然的。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


《老子》中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中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都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的积累是质变的前提。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事物的量变准备、酝酿质变的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的彼此较量。两种相反力量的此消彼长,不仅是质变的基础,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有质变才能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才能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如果没有质变,量变本身最终也会为旧质的束缚所局限而陷于停滞。只有质变才能打破这种限制,使量变已有的成果体现出来,巩固起来。

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而且还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关键环节,它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这个关节点既是前一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一阶段量变的开始,它既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又把它们联结起来。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量变过程中渗透着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渗透着量变。

首先,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渗透着部分质变。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在根本性质未变之前,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较小范围或较小规模的质变。

它基本上表现为两种情况: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某些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使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

这是因为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的过程,但由于非本质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事物就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例如,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飞跃以前的量变过程中,经历了由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转化,这就是同一性质的生产关系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全局未发生质变,但在局部范围内发生了质的变化。

事物的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由于各种条件的差异,组成全局的各个局部的发展变化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有些部分首先发生变化,有些暂时相对不变,这就出现了各个局部变化的不平衡性。

但是,如果全局的根本性质未变,只是其中的某些局部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这就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的社会就全局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局部地区已经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其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其次,质变中包含、渗透着量变,这就是质变中的量的扩张。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是指新质要素由于冲破了旧质的束缚而大幅增长。

如前所述,质变发生在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节点上,但这个关节点不同于几何学意义的“点”,而是一个从引起质变到完成质变的有具体量值的现实过程,这个现实的过程,既有时间的持续性又有空间的延展性,因而这个现实的过程必然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