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由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对比哪吒和俄狄浦斯的)
引言:
在对《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及《卡拉马佐夫兄弟》进行分析之后,弗洛伊德发现了西方文学中长期、广泛存在的“弑父”主题,并以其一贯作风推而广之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呈现或升华。姑且不论弗氏理论是否足以完美解释他所列举的三部西方名著,显而易见的是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弑父”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常见,较为著名的只有《封神演义》中哪吒追杀李靖的故事。但是哪吒弑父背后的原因并非“娶母”,而是因为李靖“弃子”。事实上,在《俄狄浦斯王》中同样存在“弃子”与“弑父”这两个神话母题。
不同的是,“弃子”是哪吒弑父的直接原因,但哪吒最终却并未犯下罪过;“弃子”并未使俄狄浦斯产生弑父心理,但俄狄浦斯却在命运的安排下犯下了过错。之所以造成这种差异,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早期神话倾向于表现“弃子”母题而避免表现“弑父”母题,而古希腊神话则并不回避“弑父”母题;二是古代中国的文化心理倾向于和合,而古希腊文化则倾向于悲剧。
一、哪吒和俄狄浦斯“弑父”故事背后的两个母题母题英文为motif,因民间故事分类学的研究需要而生,一般认为指的是最小的情节单元,内涵比主题要小一些。motif最早由胡适引入中国,将之翻译为母题取的正是其本质性和孕育性意义。分析俄狄浦斯和哪吒的弑父故事,不难发现其中都包含着“弃子”与“弑父”两个母题。
胡适
1. “弃子”母题
俄狄浦斯在希腊语中意为“肿胀的脚”,俄狄浦斯得此名字,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弃子。在《俄狄浦斯王》中,伊俄卡斯忒曾这样说道:我们的婴儿,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拉伊俄斯钉住左右脚跟,叫人丢在没有人迹的荒山里了。拉伊俄斯曾被诅咒将被儿子所杀,因此他一直避免让伊俄卡斯忒怀上孩子,俄狄浦斯的出生是醉酒所导致的意外。拉伊俄斯没有直接杀死小孩,而是将他抛到了喀泰戎的荒山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狄浦斯故事中,“弃子”跟“弑父”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在杀死拉伊俄斯之前,俄狄浦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弃子。因此,“弃子”母题在俄狄浦斯故事中的作用仅仅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在哪吒的故事中,“弃子”母题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彩陶瓶上描绘的俄狄浦斯,右上方为斯芬克斯
在《封神演义》的哪吒故事中,“弃子”母题接连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中,当时李靖听到夫人生下了妖精,急忙手持宝剑来到屋内: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球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第二次则是在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中,哪吒托梦令母亲为自己造行宫、塑神像以凝真身,李靖则“提六陈鞭,一鞭把哪咤金身打的粉碎”,使得哪吒只能以莲花塑身。
2. “弑父”母题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弑父行为完全是在无意的情况下完成的。成年后的俄狄浦斯被神谕告知自己将会犯下弑父娶母的罪行,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俄狄浦斯离开了科任托斯。他不知道波里玻斯和墨洛柏是他的养父母,而他的亲生父母居住在他正要前往的忒拜国中。结果在命运的三岔路口,俄狄浦斯无意中杀死了一位老人,而这位老人正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弑父行为则完全是在自身意识的控制下进行的。哪吒认为自己既然“剖腹、刳肠,已将骨肉还他了”,此时便不再欠李靖恩情。而李靖打碎自己神像阻断自己的重生之路,则是与自己结仇。面对木吒“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之说,哪吒则称“我与他无干,还有甚么父母之情”。也就是说,哪吒的弑父行为是在不把李靖当作父亲的情况下进行的。
哪吒动漫形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哪吒虽然消除了弑父的顾虑并对李靖展开了追杀,但他最终没有完成弑父行为。在燃灯道人玲珑宝塔的震慑之下,哪吒最终与李靖握手言和。
二、东西方神话中的“弃子”母题和“弑父”母题哪吒想杀李靖但最终没有成功,俄狄浦斯不想弑父却最终弑父,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俄狄浦斯的故事倾向于表现“弑父”,而哪吒故事则竭力避免“弑父”。事实上,在中国和古希腊的神话中就体现出了这种不同的倾向。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权的更迭交替是由“弑父”完成的。地母该亚曾对儿子们这样说道:我的孩子,你们有一位罪恶的父亲,如果你们愿意听我的话,让我们去惩罚你们父亲的无耻行径吧!是他最先想出作起无耻之事的。在该亚的怂恿之下,克洛诺斯完成了弑父之举并成为了新一代众神之王。而克罗诺斯的儿子宙斯则又放逐了自己的父亲,成为了新的一代众神之王。
克拉诺斯弑父
在中国的早期神话中,权力的更替则以非亲之间的斗争完成,如被司马迁化神话为史写入《史记》的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史记·五帝本纪》载: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早期神话中虽不存在“弑父”母题,但是却存在“弃子”母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姜嫄三弃后稷”。《史记·周本纪》载:
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后稷
在古希腊神话中,“弃子”母题则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存在,并且前后具有不同效果。乌兰诺斯和克洛诺斯“弃子”的方式是监禁儿子,前者将强大的后人藏到大地上的隐秘之处,后者直接将后代吞噬。到了第三代身亡宙斯那里,“弃子”则表现为不负责任四处播种,这导致了大量半神的出现。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发现,中国早期神话中存在“弃子”母题而无“弑父”母题,古希腊神话中则同时存在“弃子”与“弑父”母题。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哪吒想弑父却最终没有弑父,而俄狄浦斯不想弑父却最终弑父。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考虑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不同文化心理。
三、古希腊的悲剧美学和中国的和合思想1. 古希腊的悲剧美学
弗洛伊德用“恋母情结”解释俄狄浦斯的行为,但从《俄狄浦斯王》中其实根本找不到所谓“恋母”与“仇父”的依据。俄狄浦斯出生三天便被抛弃,他一心以为波里玻斯和墨洛柏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纵有恋与仇的心理,对应的应当也是墨洛柏和波里玻斯。事实上,驱使俄狄浦斯做出弑父娶母行为的应当是命运,而他不顾阻拦揭示谜题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意识到人类无法抵抗命运但依旧想要认识自我,这正是古希腊悲剧美学的核心。
得知真相后伊俄卡斯忒自尽,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双眼
俄狄浦斯无疑想要跟命运抗争并且相信自己具有抗争能力,因此他在知晓神谕之后选择了离开科任托斯。但不幸的是,正是这个选择使他在三岔路口碰见并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俄狄浦斯又凭借自己的智慧猜破了斯托克芬的谜语,并因此当上了国王。但不幸的是,这正好使他犯下了娶母的不伦之罪。之所以造成这种结局,完全是命运作祟。俄狄浦斯所面临的敌人,比普罗米修斯所面临的还要可怕。命运,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一生之敌。
此外,斯托克芬那个谜语正好与俄狄浦斯的一生相对应,幼年的俄狄浦斯被抛弃,成年的俄狄浦斯回到忒拜,刺瞎双眼后的俄狄浦斯拄着拐杖离开。而俄狄浦斯不仅猜出了谜语,在此后更是不顾劝解一心想要查出真凶,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自我、认识人类的过程。也就是说,尽管人类无法抵抗命运,但却不能因此丧失寻求真相、认识自我的勇气。而俄狄浦斯在得知真相之后刺瞎自己的双眼,则又展现出了他的担当意识。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2. 中国的和合思想
《封神演义》中哪吒弑父完全是受仇恨意识驱使,这点在小说中写得很清楚。不过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一是为何在《封神演义》中忽然出现了弑父故事,二是哪吒为何最终与李靖和解。
第一个问题较难回答,笔者仅提供两个猜测式的答案。一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弑父篡位的真实事件,但文学作品却对此进行回避,受心学思想的影响,许仲琳试图打破这个禁忌。二是哪吒追杀李靖是在太乙的监督下进行的,许仲琳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引出“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而哪吒析骨剔肉之行并不能偿还父母恩情。
第二个问题则较好回答,使哪吒与李靖和解的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和合思想。和为和谐协调,合为融合包容,这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宽恕、中庸、礼用、和贵等思想都由此而生。在《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明知哪吒对李靖心有恨意却仍让哪吒下山,这是因为此时哪吒心中已有强烈恨意,堵不如疏,于是给了哪吒一个释放恨意的机会。
哪吒动漫形象
但太乙真人没想到哪吒追杀了李靖许久仍不能消除恨意,于是只好采取强硬措施以求和合。在《封神演义》第十四回中,哪吒其实并未消除恨意,他是在燃灯道人的逼迫之下才与李靖言和的。李靖手中的玲珑宝塔就好比唐僧的紧箍咒,它将永远控制着哪吒。因此,和合的背后其实是强权与逼迫,而这恰好符合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所建立的传统秩序。
参考文献:
,
- 司马迁 《史记》
- 许仲琳 《封神演义》
- 赫西俄德 《神谱》
-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
-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