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演曹操第一人选是谁(谁才是三国演义里的第一主角)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先生根据史书《三国志》及民间的各种材料,进行精心的筛选和提炼后,创作出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一部《三国演义》里,经过罗贯中的刻画,描写了许多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张辽、孙权、周瑜等等。
可是,如果笔者问你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标题的提问:《三国演义》里真正的第一位主角是谁呢?
也许有很多读者会说出很多不同的人物,但是不外乎是上面说的那几个人物吧?
其实,近代文学家郑振铎先生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就说过:“一部《三国演义》,虽说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
是不是有点意外?三国乱世涌现出那么多的人物,即使曹操不是主角,也该是刘备呀?怎么会是刘备手下的一位军师呢?
其实,我们仔细阅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在该书中,作者耗费心血描写最多的就是诸葛亮。
罗贯中先生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剔除了有损于诸葛亮形象的材料,同时又虚构、渲染了许多有利于诸葛亮的情节,使其更加传奇化、理想化。
具体在《三国演义》中如何神化诸葛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中看出:
第一、改变历史事实,夸大诸葛亮的能力和功绩。
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的精彩之处大半和诸葛亮有关。小说自“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到“五丈原大星陨落”为止,三国争霸这三十年间的历史完全是围绕诸葛亮展开的。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智算华容、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
在小说中,诸葛亮这些传奇式的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是不惜掠他人之美。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处处有意贬低他人以衬托,如庞统、周瑜等形象。
我们要知道,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写出那篇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夸的可是周瑜啊:“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果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功绩比周瑜高,我想宋代的苏轼站在赤壁遗址前,绝不会如此赞美周公瑾。
第二、刻意贬低刘备的能力和作用。
《三国演义》在极力抬高诸葛亮的同时,不仅贬低周瑜等人,还刻意贬低诸葛亮的主公刘备的能力,使二者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
历史上的刘备实为当世之豪杰,在未遇到诸葛亮之前,曹操就把刘备夸为“英雄”,周瑜也称其为“枭雄”,这都不是虚赞。
而到了小说中,刘备的才能、智力皆不足以当“枭雄”,尤其是在得到诸葛亮后,更是急剧下降,有时智商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气周瑜》一章中,周瑜设假道乘机取荆州之计,诸葛亮大笑:“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而刘备却一再追问:“此是何意”、“又问如何?”
这种太过分的描写,让清朝的小说批评家毛宗岗都看不过眼去,他批注道:“小儿瞒不过,大人(指刘备)倒不晓得!”
小说对正史中所载刘备的功绩或故意忽略,或被转移到了诸葛亮身上。如博望坡之火攻,在《三国志》的《魏书·李典传》、《蜀书·先主传》中,均记载是刘备亲自设计,亲自将兵,没有一处提及诸葛亮,而在小说中,却全部以“初出茅庐第一功”的形式归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后,刘备扮演的角色就只是“以剑印付诸葛亮”,看着孔明从容调度指挥,而诸葛亮却对一切举措不解释,使得刘备“亦疑惑不定”。
还有就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抗拒东吴、率部西进蜀地等,本都是刘备的伟业,但却被罗贯中先生一笔抹去,甚至还让刘备充当误事的角色,把事情弄糟后,再有诸葛亮出面收拾。
第三、小说夸张诸葛亮对刘备的指导作用。
根据史籍记载,诸葛亮对于蜀后主刘禅来说,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依靠,而对于刘备在世时来说,诸葛亮也只是一代枭雄刘备手下一位优秀的辅弼而已。
但是,在小说中,刘备似乎也变成了诸葛亮的“阿斗”。这位枭雄在隆中听到卧龙的教诲后,对诸葛亮不仅是言听计从,甚至是完全丧失主见,成为被其操纵的傀儡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去江东招亲一事,此事之始末见于《蜀书·先主传》,无论是入东吴就婚,还是摆脱孙权的变相软禁而归,都是刘备自作主张。诸葛亮反而是谏阻,只是意见未被刘备所采纳。
可是,到了《三国演义》一书中,刘备自始至终都是被蒙在鼓里,他先是担心“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而诸葛亮却根本不顾其“怀疑未决”,“竟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见第五十四回)。
之后,刘备虽然“怀疑不敢往”,“心中怏怏不安”,但诸葛亮却依然以“锦囊妙计”的方式调度着一切。孔明在千里之外提前用一个锦囊接一个锦囊,包办着刘备在东吴婚姻的全过程,而刘备只能傻傻地“依计行事”。
这些情节在小说中读起来虽然很有趣,但却根本不合于情理,除非诸葛亮真的是活神仙,不仅是千里眼、顺风耳,并且还能预读东吴孙权等人的心理。
总之,作为一部成功的小说,作者在里面刻意塑造某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必然就是该书中的第一号男主角,诸葛亮便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最着力描写的一个人物,因此说,诸葛亮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主角。
本文参考自:《三国闲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