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里面的甲午海战 走向共和之甲午海战胜败有凭

走向共和里面的甲午海战 走向共和之甲午海战胜败有凭(1)

《走向共和》电视剧,比较客观地反映的中日甲午海战的全过程。看了有点颠覆小时候教科书的印象,日本取得顺利不是偶然的,大清国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没存在必然性。现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胜败有凭。

第一,从政治制度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日本脱亚入欧,全面西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明治维新,国力日渐强盛。

而天朝清国,依然是行将就木的封建专制统治,慈禧掌权顽固不化,戊戌变法半途而废,拒绝改革,国力日衰。大大小小官员贪污腐败,不思进取,可以说整个官僚体制都烂透了。所以,很多人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败,不是因为实力,不是因为军事,而是因为政治制度。

第二,从君臣关系上。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日本君臣志同道合,团结一致,天皇励精图治,伊藤博文雄心勃勃,将发展经济,壮大海军统一思想,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而看天朝,一盘散沙,处处矛盾纠纷和勾心斗角。名义皇帝是光绪亲政,但却是个傀儡,连和谁睡觉都说了不算;慈禧太后,名义是不再垂帘,但却牢牢把握实权,控制局面。李鸿章大力发展北洋水师,搞了大型阅兵后,慈禧唯恐李鸿章做大失去控制而尾大不掉。李鸿章与翁同龢视同水火,互相拆台,诋毁打压。翁同龢出于私心,硬是卡住,未给北洋一钱银子。

第三,从指导思想上。俗话说,有钱用在刀刃上。就在李鸿章大力发展北洋海军之时,恰逢慈禧太后的六十岁大寿。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在要面子修园子祝寿,还是要实力买军火强国问题上,堂堂正义的财政部长被老佛爷羞辱滚蛋。修圆明园可以耗尽财力,买军火却一毛不拔。

而反观日本在发展海军问题上,天皇首相等高度一致。议会通不过拨款的提案,天皇宁愿自掏腰包也要买吉野号。伊藤博文更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国会同意拨款购买军舰。

第四,从工作态度上。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看看大清国,想励精图治的光绪形同虚设,贪图享乐的慈禧大权在握。李鸿章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老佛爷不给钱,翁同龢对着干,丁汝昌没本事,纪律松弛,士气低落。搞了一个军事演习,还弄虚作假,放几个烟火爆竹粉饰太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水师“纪律森严,英勇威武,弹无虚发”,引起各国使节赞叹。

而日本呢,自天皇首相,到海军士兵,无一个不是认真训练,积极备战。日本天皇检阅海军,为与清国水师一决雌雄,天皇决意每年从个人财产中拨出30万两银子交与水师,并秘密购买清国在英国所定购的铁甲巡洋舰。为尽早通过军费预算,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餐,直到日本海军超过北洋海军。看这个工作态度!日本海军在总吨位、航速与火炮射速三方面全面超过北洋水师。

(作者:行云流水 2017年10月3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