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干旱地区有哪些 北方旱情显现干旱如何定义
来源:中国气象局
连日来
北方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
部分地区因降水不足已出现旱象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预计未来10天
北方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部分地区旱情仍将发展
需做好抗旱保墒工作
那么
干旱是如何定义的?
气候变暖是否会加剧干旱的发生?
应如何做好抗旱工作?
干
旱
说到干旱
可以说是“同词不同意”的典型代表
在法国巴黎,6天不下雨就算旱了
在北非利比亚的某些地区
只要两年里下过一次雨就算不得干旱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埃及
不管降水量多少
只要尼罗河不发生洪水
当地居民就会觉得遭遇了干旱
如果说以上对干旱的“定义”
多半源于民俗人情
那么从科学上
“干旱”这一概念亦有不同理解
其中
仅世界气象组织承认的就有六种:
气象干旱、气候干旱、大气干旱
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用水管理干旱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
每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农田面积
和粮食作物减产损失中
旱灾要占一半以上
电影《一九四二》
描述了1942年河南的那场大旱
资料显示
1942年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
为408.5毫米
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值
夏季降水偏少尤为显著
加之气温偏高
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夏秋连旱
不仅河南
这一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
遭受干旱
那么,干旱是如何定义的?
我国根据本国国情
主要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
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四类
气象干旱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干旱是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土壤水分持续不足而造成的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现象。
水文干旱是由于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时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现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库蓄水等减少的现象。
而社会经济干旱的定义是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
在四类干旱中,气象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在降水量的减少,而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更关注人类和社会方面。气象干旱是其他三种类型干旱的基础。
农业干旱、水文干旱
和社会经济干旱的发生
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的影响
其频率小于气象干旱
当气象干旱持续一段时间
就有可能发生农业干旱、水文干旱
以及社会经济干旱
并产生相应的后果
例如农业干旱
经常是在气象干旱发生几周后
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农作物、草原
以及牧场受旱才表现出来
几个月的持续气象干旱
才会导致江河径流减少
水库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
出现水文干旱
当水分短缺影响到人类生活
或经济需水时
就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气候变暖是否会加剧干旱?
5月1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
《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
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年
2021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
虽然年初和年底的拉尼娜事件
带来暂时的降温效果
但没有扭转气温上升的总体趋势
当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
高出了约1.11℃
全球气候变暖
确实有利于发生更多的极端干旱过程
出现的干旱区域、干旱事件也会比较多
此外气候变暖使得虫害也有增多趋势
从模式预测来看
在若干年度上升到一定界限以后
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很大
目前干旱化趋势
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如何做好抗旱工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开始注意到
干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
也与人类自身如何应对灾害的措施有关
地表水与地下水系统水资源供应量
受其管理方式的影响
使得降水不足与主要干旱类型的
直接联系降低
例如,在发生气象干旱后
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
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
就不会形成农业干旱
但在灌溉设施不完备的地方
气象干旱是引发农业干旱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
及需求的日益增长
干旱研究也显现出交互发展的趋势
气象干旱的监测及预警
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
更希望能为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等
提供更有用的参考依据
针对未来10天北方旱情发展情况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
华北大部、黄淮等地
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
持续少雨天气将导致麦田墒情持续下降
需防范农业干旱和干热风天气
对小麦灌浆和乳熟成熟的不利影响
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
累计降水量有15~40毫米
降水过程利于农田增墒
但降水分布不均
东北旱区大部旱情仍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未来十天农业气象关注重点
专家建议
东北、华北、关中平原等地
应加强春播田管
及时查苗补种
缺墒区域做好抗旱保墒和保苗
尽量调度水源灌溉补水
黄淮、江淮等地需关注墒情变化
防范旱情导致小麦植株早衰影响产量
同时做好夏粮的抢晴收晒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报中央气象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