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业征程三次转换赛道)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号

“永远跟党走”五个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迷彩墙、老军装、旧水壶……走进魏德军的办公室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军味,知悉他十几年不间断为驻军服务的拥军事迹后,更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业征程三次转换赛道)(1)

“咱当过兵的人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

1989年,从部队退伍的魏德军进入天津市第五人民造纸厂,成为了一名保卫科职工。

“国营企业,每月工资50多,有时光奖金就100多元。”在当时,魏德军的工作和待遇让不少人羡慕不已。但魏德军却不这么想,部队几年服役的经历让他感到,想干出点名堂来,必须有真本事,而保卫科和造纸车间的工作,都属于事务性工作,缺少“拿手绝活”。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向各行各业。报纸和电视里,经常能看到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下海创业的报道。魏德军意识到,这是干一番事业的机会。

1990年6月,工作不到两年的魏德军辞去了造纸厂的工作。在经过反复考察市场后,他决定成立公司,主营办公自动化设备。为了打开销路,魏德军天天往政府机关、企业跑,推广自己的产品,经常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第一年下来,虽然没亏钱,但去掉成本开支后自己手里一分钱也没落下。

“好好的‘铁饭碗’不干,非自己瞎折腾!”看到魏德军辞职下海的境况,不少身边的熟人说起了闲话,就连家人有时也动摇,觉得他走错了路。

但魏德军没有被周边的闲言碎语干扰,而是铁了心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此后,他又扩大了销售和服务队伍,自己也干得更拼了。接下来的几年,公司业绩连年大幅提升。

创业的几年,魏德军发现自己对新技术理解有不少知识障碍,经营管理中也常遇到看不懂的“拦路虎”。为此,他不仅注重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还报名参加成人自考并取得大专学历。

1996年,魏德军的公司经营业绩趋于平稳,同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魏德军认为,公司要有新的突破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安于现状最终只有死路一条。从那年开始,魏德军频繁到香港出差,想办法参加各种展会、技术介绍会,以期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1998年底,魏德军在香港参加一次展会时,偶遇一位美国人委托港商在大陆寻找塑胶制品代工企业。魏德军大胆地介绍自己并索要了那位港商的名片。

回到天津的魏德军,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解塑胶生产行业。摸清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港商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接塑胶制品代工的想法,并约好时间取回样品试加工。魏德军前后六赴香港,反复表达诚意,最终凭着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港商,从四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拿下第一笔代工订单后,一家外贸企业也自此而生。魏德军的公司顺利实现从销售型向生产型转型。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口贸易日渐火热,魏德军的事业也迎来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黄金期,这也为他投身拥军和公益事业奠定了基础。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倚重出口的行业冲击很大。魏德军的塑胶制品代工业务遇到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远在美国的采购商已终止订单准备破产。残酷的现实逼着魏德军必须再一次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对汽车行业并不十分熟悉的魏德军,隐隐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深耕的领域和机遇,于是决定扎进去深入了解后再做打算。

考察汽车行业市场、研究上下游企业供需特点、应聘进入加工企业一线岗位打工学技术、采购加工设备试生产……魏德军耗时两年时间为进入一个陌生行业做足了设备、人才、技术和销售等各方面准备,最终将眼光聚焦在汽车精密配件加工领域。

2011年底,德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过不断努力,魏德军的公司生产的精密配件很快进入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配套供应链。公司先后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目前已拥有独家技术专利40多项。

创业三十余年,三次转换赛道。魏德军最终靠“绝活儿”让自己的企业站稳了脚跟,他一直拼搏在兑现自己誓言的征程上。

“军队要打仗,我们应该做点服务保障”

2000年前后,魏德军开始做起了拥军工作。为能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2005年魏德军和几位热心拥军工作的企业负责人决定一起筹办民营企业家拥军协会,魏德军是协会最早的理事之一,也是协会组织对部队走访慰问的负责人。

在协会筹办过程中,魏德军牵头为驻区部队解决的一件难事,赢得了协会筹办企业、双拥工作主管机关和部队的一致认可。

2005年9月底,空军某部因需进驻天津市东丽区一处旧营房。营房条件艰苦,部队官兵都能克服,唯独年久失修的供暖锅炉和破损严重的供热管线难住了该部党委一班人。

得知此事的魏德军立刻把参与协会筹办的企业和当地的一家锅炉厂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共同筹资赞助部队40万元,先行启动安装改造工作,紧抓快干,争取不耽误供暖。开工没多久,民政局也传来好消息,区政府承诺,超出40万元部分,由协会企业先行垫资,来年列入区拥军开支计划解决。

2005年11月15日,这台由政府和拥军企业共同捐赠的“暖心锅炉”点火运行,部队官兵在刚入住的旧营房过上了第一个暖冬。这件事成为驻津部队间广为传颂的一段拥军佳话。

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业征程三次转换赛道)(2)

魏德军(左一)看望驻地战士

2008年汶川地震,魏德军与几位协会理事一同驱车前往灾区运送物资。看到灾难面前子弟兵的舍身忘死精神和灾区人民的苦难期盼,魏德军更加坚定了做好拥军工作的决心。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2015年初,魏德军被推选为协会理事长,他感到肩上不仅是协会企业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协会成立不久,魏德军就提出了“文化拥军”的倡议,并不断摸索创新。在他担任理事长后,升级为“文化拥军大礼包”,每年巡回安排文艺演出、书画艺术交流、流动图书馆等走进军营,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这一活动前前后后已经坚持了17年。

“希望政府和企业能帮助解决随军家属的就业和安置问题!”这是2017年区政府召开的双拥工作会议上,驻区部队提出的请求。魏德军当场表态,协会抓紧组织一场针对军属的专场招聘会,最大可能满足军属就业需求。如今,协会与区人力资源局共同组织面向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的专场招聘会,早已成为一年一度的“规定动作”。

曾有人问魏德军,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钟情,一定要把拥军工作做好?“军队要打仗,我们应该做点服务保障工作。”魏德军的话朴实而简单,却流露出一位老兵深厚的爱军拥军情怀。

“应该多想着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点事”

2020年1月,天津新冠疫情阻击战打响,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动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下沉社区与基层社区工作者、全体居民同心抗疫。

魏德军在得知基层一线设卡测温人员不足后,立刻组织起14名退役军人加入社区志愿者防疫队伍,主动请缨守在防控卡口一线。

“一身旧迷彩,一把测温枪,一站就是一整天。”魏德军认真负责的行动深深打动了居民。万新街海悦秋苑社区的郭大妈对市疫情防控检查组的同志说:“这是位好同志啊,话不多,一心一意干实事!”

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业征程三次转换赛道)(3)

魏德军(右一)在疫情防控一线

2022年1月,天津成为国内首个正面迎战奥密克戎新冠疫情的城市,形势异常严峻。

“大疫无情,人间有爱,在国家需要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魏德军再一次带着退役战友们冲向了志愿者防控岗位。连续几天,家住海明园小区的张大娘给志愿者们端来了热腾腾的面汤,魏德军对战友们说:“这是群众对志愿工作的最大认可,更是我们这些老兵的荣耀!”

多年来,魏德军始终用实际行动点亮着一颗“人间有爱”之心,不断回馈社会。自拥军协会成立以来,魏德军以个人和企业名义累计捐款90多万元,组织协会企业捐款400多万元、捐赠物资价值200多万元。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魏德军组织捐款20余万元,用于购买救灾物资;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后,他组织捐款15万元慰问牺牲官兵家属;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他组织捐赠30箱医疗物资和6万套一次性洗漱用品,驰援湖北省荣军医院和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2021年河南水灾发生后,组织购买价值4万元的发电机等救援物资捐赠给河南省新密市……魏德军带领大家好事做了一箩筐,却总是平淡地说:“生活好起来,应该多想着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点事。”

2015年,时任政协委员的魏德军,代表政协参加援藏工作交流会,一位援藏干部在讲到西藏孩子的学习条件时潸然泪下,魏德军听得也是热泪盈眶。会后,他与该援藏干部联系,表达了自己希望对一所西藏小学进行帮建的想法,后来陆续共有七名爱心人士参与进来。

2015年9月,首批捐赠的图书室设施及图书3000册落户西藏鲁朗小学。此后,魏德军和爱心人士们每个季度再捐赠新书200册,至今六年多来从未间断。看着鲁朗小学的孩子们寄来的贺卡和感谢信,魏德军就像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足迹一样,笑得乐开了花。

“不能因为我看病,让老母亲没房住,日子没法过,这病我不能再治下去了!”2022年初,退役军人小郑确诊为白血病,在几个月的治疗中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因生活陷入困境,决定放弃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魏德军赶忙前往小郑家中看望,鼓励他振作起来,积极面对疾病和困难。随着居委会帮助申请廉租房和政府困难救济,魏德军和战友们帮着解决经济和生活问题,小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业征程三次转换赛道)(4)

魏德军(左二)前往小郑家中看望

“有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以后为你配辆车,每周接送你去做化疗。”2022年3月30日,魏德军去看望小郑,并送上了一份慰问金。得知小郑近期将搬进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魏德军立马拿起电话安排好车辆和工人。瘦弱的小郑挺起身高兴地说:“病再重、困难再大,咱当过兵的人都不能投降!”看着小郑重拾生活的勇气,魏德军的心总算是踏实下来。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西柏坡拥军小唱》是魏德军最喜欢的一首歌,凝神聆听,忽然读懂魏德军对做好拥军工作为何如此纯粹而深沉,也深深地体悟到他倾注公益回馈社会的老兵本色。

(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号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