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皮哪里的好吃(家乡的面皮)

当汉中面皮成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上榜美食的时候,我从解说词里惊喜地发现,面皮已承载了四千年的中国文化,因浓郁、纯正、独特的地方风味,在饮食文化的长廊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就像饮食文化里盛开的一朵奇葩,蔚惬着千千万万的食客,其美名也就传得很远很远。

面皮哪里的好吃(家乡的面皮)(1)

中国地分南北,山川不同,则风俗有别:物产各异,则食法不一。北方人喜食面食,而南方人钟情于米饭。这也是由地理、气候的造就。而位于陕西南部、秦岭南麓的汉中地区,却兼南北地理人文特点,形成了米与面的互相交融。勤劳奋进中的汉中人,每一天都是从一碗面皮开始的。

面皮既是主食,又是菜肴。夏天凉吃,冬天热吃。若配以豆芽、菠菜,豇豆、芹菜、胡萝卜丝、土豆丝等,颜色红绿相间,甚是好看,且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当然,这些花样,是现在的吃法。在生活困难时,没有那么多讲究,就是只有食盐酸浆调料,也能让人吃出一生难以忘怀的味道。

面皮,虽名为面,实际是原料大米磨浆蒸制而成。做面皮,母亲是行家里手。

早年间,母亲从小家贫,没有读过一天书,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跟父亲之前,针线做饭样样都行,后来有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除了没完没了地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外,还得经管一大帮孩子。父亲做事有板有眼,周围乡亲都佩服。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不下厨,他在当队长期间,村里鸡毛蒜皮的事也顾不上下厨。或许就是这个原故,父亲吃啥也不太挑剔,但母亲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把日子弄得有模有样。

那些年,动荤的时候少,一两周吃顿面皮,便成了珍贵的家宴。要是有客人来,母亲会麻利地蒸面皮,我们自然也会解解馋。有时,剩几张面皮,母亲就用刀切成棱形晒干封好,逢年过节,或者是有亲戚好友上门,在油锅里一炸,撒上一把白糖,就变成一盘可口无比的“面皮果果”,满屋子洋溢着一股子欢快的气氛。

农村人憨厚朴实,相处的非常融洽。谁家改善个生活,总会给左邻右舍盛上一碗,乡亲们相处的一家人似的。有时候串门子,如果正好碰上谁家蒸面皮了,主人会毫不吝啬盛一碗面皮。小孩子放学回来赶上谁家蒸面皮了,邻居也会热情地先让孩子吃。记得我在几岁的时候,就遇到过好多次,和几个小孩子围在低矮的厨房里,嘻嘻哈哈闹成一团。现在想想,心里依然溢满了清香。

前些年,我在石家庄工作,一条大街活跃着一支南郑面皮大军,他们是从一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乡亲,在此竖起一块块汉中面皮的牌子,几乎和美国的唐人街一样都成“南郑”街了。

然而,不同的是,“南郑大军”根据当地居民的嗜好,将面团放入水中揉洗,洗完之后剩下精华就是面筋。洗面筋的水用来蒸面皮,颜色黄黄的,口感有点黏,但也非常的好吃,这才是我见到本意上的“面皮”。面筋蒸熟之后特别香,既满足了当地人口味,自己也用勤劳的双手诠释着幸福的内涵。

一碗面皮,几多乡愁。我常常出差在外,吃过很多的美食,而几十年来不曾改变的,却一直是那一碗汉中面皮。到了饭点,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味道,瞬间,味蕾蠕动,满心欢喜,因而,只要有时间,即使多跑些路,也要吃一碗汉中面皮。

时光易逝,故人已去。然而,最难忘的是乡情,我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一碗香辣爽口的面皮,还有故乡的一方热土和亲人,让人充满无限的怀念和感动。因此,无论走多远,一直在心头留恋,永远也挥之不去。我知道,这不仅是一碗面皮,更是一种情感,一种滋味,一种乡愁,一种情怀,一种早已刻进骨子里的记忆。

作者:王印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