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后的时光应该在哪里度过(105岁的老爷爷告诉我)
文/学敏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跟朋友要结束通话的时候说:“我要去买菜啦!”她突然就说想送我一本《活好》。我很意外,也很开心!没有听说过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睛在文字上艰难挪动,脑袋似是静止的,因为简单的文字背后牵扯着我纷繁复杂的记忆,我的脑力不足以将其拉起。
我下意识的翻动书页往后看,想看看还有多少页才能读完。文字都是简单的文字,自己却读不快,著作等身的105岁老者已经无暇跟读者复杂,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道尽生命的真谛。
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字字句句走心却写不出读后感,于是我再读,这才发现生命的本质就是“未知"。未知的生、未知的死、未知的际遇、还有未知的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探索未知的自己。
01.面对“未知"的死亡,体味“生"“死"一体
日野原崇明先生认为即使活到了105岁,生命中依然存在许多未知,死亡这件事就是没有经历过的“未知”部分。因为没有信心面对那一刻的到来,所以会觉得害怕,这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
在老先生看来“生和死本质是一样的”。“既然我们无法摆脱死亡的定数,那就无需再逃避,”“而应努力让自己拥有的人生充满璀璨的阳光,好好体会死和生互为一体的生活”。
老先生因坦然接受了“未知”的死亡,而更珍惜当下的生活,不想让剩下的日子白白荒废。我因为孕育生命的过程对生死有了切实地体会,并开始思考生与死的关系。
怀孕、生产是人类生命繁衍的自然过程。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母子大概率都会平安,如果你看过纪录片《生门》便会知道,一个最自然不过的生育过程也是和死神的一场殊死较量。
作为一个准妈妈,整个孕期一次次产检,唯愿一切顺利,生怕哪次产检有情况,孩子发生什么意外。
在孕28周的时候我出现了羊水偏少的情况。检查结果一出,医生二话没说就给我们开了住院单,我和先生被吓到了。羊水少很容易引起胎儿窒息,第一次感觉死亡离自己那么近。
走过孕期一道道坎儿,闯过生产时的层层关隘,一个幼小生命被护士送入我怀里的时候,我比任何时候都惧怕死亡。我害怕自己如果不在了,没有人爱护我的孩子。
成为母亲是幸运的,孩子就是来提醒我的。他提醒我认真对待生命,爱孩子,也更要好爱自己。
我开始注意家庭饮食的营养均衡、保持充足睡眠和必要的锻炼,要让自己足够健康地陪伴孩子成长,见证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生”与“死”在新生命诞生之时靠得最近。“生”“死”就是两个点,在生命伊始它们因为重合就像是一体的,只是随着生命的延续,不断拉长了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活着,生死之间的距离被无限地延长。面对未知的死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做着心里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尽力延长抵达这个“未知”的时限。
那些会觉得自己活够了的人,在我看来并没有真正活过,生命于他们就是混吃等死地蹉跎罢了。像日野原崇明老先生这样,100多岁还去曾经任职的医院贡献价值的人,活到105岁都觉得没有活够。
02.经历未知的际遇,实现成长的蜕变
生命中那些忽然而至的各种际遇都在成就着我。那些或痛苦、或突然的变故让我们进入人生的低谷,而就是此时,只要我们能走下去,迎接我们的就是人生又一个峰顶。
日野原崇明老先生说到:“人一生病,随之而来的是难以诉诸笔墨的痛苦。不过全然仰赖有如此切肤之痛,才能警醒一直无知妄为的自己,让自己对健康心生敬畏与感激。”
这让我想起了导师接受抗癌治疗的经历。我亲见了导师初得检查结果时的惶恐和不安,也见证了她接受现实后,面对病痛时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
导师决定接受抗癌治疗时,接受了当下就是最坏结果的事实。接受治疗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搏一个更好的结果。
当一个癌症晚期患者面对生死时,她唯一的选择就是健康。什么论文、课题、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等都变得微不足道。
导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战胜了病魔,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奇迹”。她收获了对生命独到的体悟:
人体即宇宙。生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是现代医学没办法用科学去解释的,就像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一样。
生病了才知道没有什么比早睡早起、好好吃饭更重要的事情。生命就是我们的身体,名誉、地位、金钱等等就是一件件加在身上的衣衫,衣服穿多了其实也是臃肿的,不自在的,合适才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导师在面对疾病时的状态和日野原崇明老先生的认知非常相似:疾病是上天的恩赐。它让我们警醒,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疾病让导师在直面生死的过程中获得重生,突然被辞退的经历也让我实现职场的蜕变。
我曾在一家佛教文化网站任职。那个时候我研究生刚毕业,自己有媒体任职的经历,工作适应起来还是挺快的。
六祖圆寂1300周年是佛教界的盛世,我们作为受邀媒体全程参与报道。某天现场活动结束后我就交了稿件,主编迟迟不改稿,也不说要发稿。她看到有受邀媒体发稿了,才着急修改稿件。
一边修改一边数落我的稿子写得不明不白:“你学新闻的不知道新闻6要素,6W吗?”我当时全然不顾两个同事在场,理直气壮回复道:“新闻6要素的话就是5W 1H,没有6W的说法呀!”
主编当时的脸色就不好看了。结束这个活动的报道任务后,我又被派到杭州采访。从杭州回到广州,我调休了一天。就在我调休的那天,人力资源通知我第二天到公司办离职手续!
这件事情来得很突然,我知道主编不喜欢我,我也没把她当回事儿。我自以为是的认为怎么也应该是我辞了工作,而非工作辞了我。因为在我看来主编的人品和水平真不怎么样。
突然被辞退真是万万没想到。我也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但还是学会在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收起我的自以为是,和领导同事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积极主动沟通的同时,更要学习向上管理。
职场是残酷的,不是埋头把事情做好那么简单,抬头看路更重要。时时刻刻尊重他人,哪怕是那些你不喜欢,甚或是不好相处的人。
佛教讲因果,当我们在起心动念之时保持自己的柔软和善意这就是好的因,必然会结出善果。
03.继续前行,遇见未知的自己
无论是面对未知的死亡,还是面对未知的痛苦或挑战,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就能不断地与未知的自己相遇。
我的导师大病初愈之后,更加用心在一线教学上,业余时间她报名学习珠宝鉴定,并考取了珠宝鉴定师的资格证。日野原崇明老先生更是在105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画画。
俗话说艺不压身,开始学习一项新事物的时候内心也会充实。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结交新朋友,尝试新的兴趣爱好、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看一部新电影,不给自己的生命设限,在不断地尝试中遇到未知的自己。
年初,在法国留学的一个小妹回广州过年,疫情爆发,她担心国内疫情严重回法国的航班停飞,影响她找工作和毕业,于是修改日程,提前返回法国。
她刚到法国不久,欧洲的疫情就爆发了。基本上回到法国她就一直是隔离状态,找工作的事情也没有进展。
小妹妹学会展的,多次参与戛纳电影节中国单元的重要工作和其它国际知名展览的筹办工作,她的履历在行业内算是上等。
会展行业是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欧洲因为疫情失业严重,安排好本国人的就业都困难,更何况是外国人。小妹妹在法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很低落。
她打电话跟我沟通想听我的建议,我就建议她在法国可以尝试在平台上写写文章。她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说:“我同学之前就跟我说,我的生活跟小红书的某某博主很像,还鼓励我做博主什么的,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在平台分享,这么多年了我就这样呀!”
我正好在读《活好》这本书,就把在书中看到了这段发给了她:与过去的那个自己说再见,不要轻易说“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或者“我就是这样的性格”,相反不设限的去尝试,每天才能发现新的自己。
第二天她就发了一些戛纳电影节期间跟徐峥、黄晓明等合影的照片,她告诉我,既然不能出去,那就趁机会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用书写的方式整理一下经历过的这些年。此外她还告诉我,经过跟家人的沟通,她确定回国发展!
因为小妹妹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改变自己其实不容易,因为会说“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我就是这样做事的”人是固执的,很大程度上是认为自己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某个领域还不错。因为相信所以觉得没必要改变,其实就是封闭式思维的表现。
小妹妹的经历实力演绎了“人算不如天算”。人无论自己怎样不错,都不应该封闭自己,说出类似“我就是这样”的话,只有继续前行,做我未做的,体验我未体验的,学我未学的才能有更多破局的机会。
“活到老学到老”就当如此吧!继续前行,让自己一直在路上,像个孩子一样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兴趣,满怀期待,在未来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小结
我孕育女儿的过程懂得了“生”“死”一体的深意。导师抗癌的经历和她对生命的体悟,让我知道生命有无限潜能。
突然被辞退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低头做事的同时更要抬头看路。小妹妹在法国的际遇也提醒我们不给自己设限,才能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
写到这时,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浮现在脑海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的生命足慰平生。
人生就是充满了未知,日野原崇明老先生通过这本《活好》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探索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是最难的事情,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了解自己。
生命是一场未知的旅行,所有的相遇都值得感恩!于是我们认真地活着,用心活好,不断去尝试、体验,在生命的长河里探索,与下一秒那个未知的、更好的自己相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