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的自然保护区(临安科技生态)

临安的自然保护区(临安科技生态)(1)

指南村激发乡村旅游热 程志明 摄

一千多年前,生于临安、归息临安的钱镠建立吴越国,为临安植入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一千多年后,这座成长为杭州第十区的古城,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起点、杭州的西大门,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创业的发展之路,在绿水青山间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

过去一年,临安区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就地转化科研成果15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6.4%;引进26个总投资256亿元的集成电路项目,实施了32个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还成就了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杭叉集团……一系列数据的背后,印证着临安科技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

以青山湖科技城为引领,临安深植“科技之都”底色,抢抓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战略机遇,主动投身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这里不仅成为杭州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更成为长三角难得的“科技与生态”双轮驱动创新创业的重要之地。

在这里,青山湖科技城短短十年间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借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培育和产出优质的“青山湖智造”;在这里,“绿水青山”优势得到尽情发挥,生态双创助力乡村振兴将村落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这里,“最多跑一次”“三服务”理念不断内生成为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老城蝶变和新城崛起……

做好“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文章,临安以绿水青山为舵,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桨,不断催发创新创业的“引擎”,吸引弄潮儿们踏浪而来。

“大走廊”起点的创新者——

青山湖科技城打造“森林硅谷”

自2009年诞生以来,枕一湖清水、傍半城绿意而建的青山湖科技城,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条“科创大动脉”的西端,承担着创新的先锋使命,赋能全省乃至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坐落在青山湖微纳智造小镇的奕力科技,国内领先的30W飞秒激光器正在这里调试,8月,他们研发生产的工程机就将下线。这家中科院在地方落地的首个混合所有制企业,其生产的飞秒激光器,瞬时功率可与核能媲美,在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精密加工等领域大显身手。

“这里的居住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非常好,技术人才也很集中。”奕力科技负责人陈红艺说,在她眼里,这里有许多科创园区都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资源集聚。”

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在县一级城市建设,临安是首创。2008年,长三角面临战略转型,浙江也在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建立科创基地,引领经济新增长点。在这个历史机遇前,临安以生态优势以及热忱,抓住了机遇。2009年5月15日,浙江省作出省科研创新基地(青山湖科技城)落户杭州临安的重大决定。改变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便是青山湖科技城最大的特点。青山湖科技城聚焦数字经济,着力发展集成电路与装备制造业,在森林硅谷中,不断培育和产出优质的“现代智造”种子。

去年1月,微纳智造小镇甫一开园,就引来大批“国”字号大咖入伙,包括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奕力科技等项目。建成一年有余,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目前,青山湖科技城已集聚46家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创新载体。其中,不乏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发基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研究院等重量级科研院所。

以创新撬动创业,以大院吸引大企,青山湖科技城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杭叉、杭氧等一批杭字头老牌工业企业迁入,南都电源、西子电梯、华立科技等民营制造企业陆续落户。它们在各自领域奋发,形成了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

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港大浙研院)就是与企业合作,将成果落地转化的研究院之一。港大浙研院物联网研究所利用基于蓝牙定位的智慧电商仓储物联网技术,帮助杭叉集团建立了一个名为“云叉车”的叉车智能定位系统,解决了困扰杭叉集团很多年的室内车辆定位寻找问题。

当青山湖科技城迎来第10个年头,她已从小苗长成大树:摘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金字招牌。作为临安做好“西优”发展文章和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平台,这一“森林中的硅谷”正不断做强“创新”主引擎,扎实推进千亿平台的建设,着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之源、产业高地。

与她共同成长的临安,也接连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曾经的县域经济正迈向转型都市经济的新阶段。

临安的自然保护区(临安科技生态)(2)

青山湖科技城是临安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绿水青山间的创业者——

浙西生态大屏障擦亮发展底色

对于地处杭州西部、浙皖交界处的临安来说,生态化发展的理念植入临安的“基因”。在面临着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加快经济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创业的发展之路,是临安的必然选择。

初夏的昌化镇白牛村,大片核桃林曾因产业加工、交通运输等发展不够,成为“靠山吃山”村民们共同的痛。2007年,白牛村开始“触网”。靠着一台电脑、一本《新华字典》,村民们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电商创业之路。

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在全村上下掀起了创业热。从起初只有三五家网店,发展到近70家,十年时间,白牛村电商实现了销量从100万元到4.2亿元的爆发式增长。

早在2003年,浙江便开启了对“绿色浙江”的探索和实践,“两山”理念成为了指导全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而地处浙西生态大屏障的临安,则严守生态红线,成功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在浙西山区,农特产品丰产丰收,创客们扎根泥土,推动着这片土地迈入山美、水绿、民富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随着夏日临近,森林中的临安就成了长三角游客最爱的休闲目的地之一。除了太湖源、天目山、大明山等知名景点外,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落,正成为游客打卡游玩的新目的地。

临安区於潜镇百园村的一个小山坳里,高爱芬新建的民宿芙蕖小筑端午节订单爆满。高爱芬说,作为一名在外打拼近20年的於潜人,除了归乡情节外,村里正在打造的耕织图村落景区,让她的民宿和旅游业有了更多的结合点,“回老家建个房,房前屋后载满花,三五好友一起过来品品茶、插插花、做做点心,还能一起致富,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而在临安600米的高山上,紧邻太湖源景区、坐拥“华东地区最美银杏林”的指南村人,随着205省道美丽公路提升美化工程和红叶指南村落景区建设,也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路。这个只有200来户村民的小山村,不仅开了10多家民宿、60多家农家乐,还有10多户农产品经营户。

放眼长三角大区域,临安高标准建设乡村游升级版。2017年,临安提出村落景区的概念,并提出浙江省第一个村落景区建设的地方标准。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发动民间力量投身创业。今年,临安提出打造“八线六景”,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把特色景点串起来,把美丽公路延展到偏远山村,用美丽公路串起美丽经济,共建培育创业的富美大花园。

越来越多的临安人放下城市喧嚣,回到乡村,在“世外桃源”中寻找创业梦。民宿与农家乐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临安正计划在三年时间里,每年培育20家农家乐升级版示范户,给予20万到30万元的补助。

在浙西的绿水青山间,电商和民宿、农家乐这两把“金钥匙”为乡村打开了致富的山门。一座座村落回归原始自然的本真,生机勃发别具韵味,栖居在这片诗意大地上,勾起人们阵阵乡愁。

临安的自然保护区(临安科技生态)(3)

临安天目山镇月亮工坊

“双创”的保驾护航人——

“有形之手”激发内生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对于杭州西部的临安而言,想要实现产业转型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为人才创新打造最优环境,如何做好“双创”的保驾护航,是政府“有形之手”的发力点。

杭州市正着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作为城区之一,临安将“走亲连心三服务”和“服务企业360”、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围绕企业需求,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变“窗口指导”为“跟踪服务”,以钉钉子精神,为全区的创业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临安各地,持续深化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项目一代办”等“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切实做到“门好进,事好办”。据统计,去年全区共减少审批服务事项26项,减少证明事项84项,减少申报材料181项,优化审批环节43个。

今年年初,“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启动。这次推出的4大类65条便民办税服务举措中,减税降费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就有30条,打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对企业和人才的关心,远不止是“给钱给政策”这么简单。“如何才能让企业和人才安心留下,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临安区委主要负责人说,临安已提出“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全域景区化”的发展口号,不断推进老城蝶变和新城崛起,深化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如今,在老城区与青山湖科技城间,滨湖新城拔地而起。沿着青山湖畔,新城在环湖地带开启了“滨湖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城市客厅”等项目。不远的未来,这里将矗立起“杭州都市区新绿心、临安城市发展新核心”。

临金高速公路临安至建德段(简称“临建高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在临安与长三角地区间拉出一条快速通道;杭临线即将开通,再一次拉近临安与杭州主城区的距离;科技大道、西延留祥快速路、南移329国道城区段……一条条外联内通的路网,打开临安山门,让临安更快融入杭州主城区,也加速临安与整个长三角融合的轨迹。

今年以来,锚定杭州市打造“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目标,临安以一流“施工队”标准,向“全面融杭”发力。总投资超50亿元的教育医疗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四好公路”,以及农村饮用水工程……一大波惠民工程,为企业和人才搭建“安心的家”。

政策给到位了,服务给到位了,企业“落地生根”,并慢慢长大。“亦城亦镇、宜居宜业、怡山逸水”的新模式,为创新创业注入了最深的活力。

“双创”正成为临安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引擎,成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一个充满自主创新力量的科技绿色之城正在日益崛起。

临安的自然保护区(临安科技生态)(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