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姓的始祖(陆姓汉字演变过程和陆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liù lù
注音:ㄌㄧㄡˋ ㄌㄩˋ
繁体字:陸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阝
简体部首:阝
陆的部首笔画:2
总笔画:7
笔 顺:折竖横横竖折竖
五笔86:BFMH
五笔98:BGBH
UniCode:U 9646
四角号码:75272
仓颉:NLQU
GBK编码:C2BD
规范汉字编号:0912
高出水面的土地:陆地。大陆。
随从的样子:陆陆续续。
跳跃:“……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陆离〕a.色彩繁杂,如“斑驳陆陆”;b.长(cháng),如“带长铗之陆陆兮,冠切云之崔嵬”。
姓。
三、姓氏起源
源一,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源二,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源三,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源四,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四、得姓始祖
详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
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
两晋时期,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
宋朝时期,陆姓大约有2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陆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陆姓总人口的2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这四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广西、安徽,这三省的陆姓又集中了19%。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赣闽、广西为中心的两块陆姓人口聚集区。
明初时,陆贽在宁波府的一支后人迁回山东,在济宁西北定居。并在山东多地分居。现分南北二支。南支以居住在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南陆村西陆村为中心,分布在济宁、菏泽、郓城、鱼台、汶上、滕州、肥城、东平、徐州、商丘、枣庄、临沂、泰安、济南等地。北支以梁山戴庙(现属东平)为中心,分布在阳谷、东平、台前、聊城、德州等地。
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陆姓大约有5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
清朝初进入台湾。陆姓在台湾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献委员会1973年出版,众文图书印行)排列为第108位,户数为439。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撰辑,台湾省名姓渊源研究学会编印,1990年5月出版)书中排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据此,陆姓较1973年有明显增多。该书内还有二则载述:一则称陆氏族人播迁闽、粤及渡海来台之资料,未详;一则载陆姓在台湾县市和乡镇地区情况,其中在台湾分布较多之县市依次为: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宜兰县。分布乡镇地区依次为:高雄桥头、台北市松山区、台北市大安区、永和市、台北市古亭区。
在壮族中,陆姓来源有二说。一说是各部落首领在江岩地方集会赐姓,会打鸟的部落从此以壮语(鸟)为姓。另一说是除了从外地迁入带来的姓以外,主要还有从原始信仰图腾而发展为姓的,陆姓很可能因古代崇拜鸟之故。
当代陆姓的人口近42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明朝至今600余年陆姓人口由57万增到420万,增长了近7倍,陆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陆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西二省区,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广东、上海、浙江、贵州、安徽,此五省市陆姓人口又占33%。江苏居住了陆姓总人口的23%,为陆姓第一大省。全国重新形成了东方江浙和南部两广的两块陆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陆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南方和西部的移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移民流向。
陆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贵海、广东大部、湖南西南、云南东部、重庆东南角、苏沪浙、安徽大部、江西东北、福建北部,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3.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居住了大约71%的陆姓人群。在湖南东北部、广东东端、重庆大部、云南中部、四川东南、赣闽大部、台湾、湖北东南和西南、安徽西北端、河南东南角、山东东南、辽宁、黑吉西部、内蒙古东部、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陆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1%—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3%,居住了大约21%的陆姓人群。
陆姓在香港各支派及分布情况,没有详细的资料。从在香港的陆姓人士来看,不外乎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中国内地迁居;一是由本埠长大。由内地迁居香港的陆姓著名人士主要活跃在经济界,其中著名的有陆擎天、陆达兼、陆达权、陆孝佩、陆恭蕙等人。 陆姓在澳门出名的有书法篆刻家陆海。
除汉族外,陆姓在少数民族中分布主要在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布依族、哈尼族中。
瑶族的姓氏有缘自本身民族起源传说,也有从四面八方陆续迁入瑶族而出现汉姓的,如广西南丹县大瑶寨族中10多个汉族姓中就有陆姓。
据对京族老人的调查和当地文物的考订,可知京族的祖先是从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地、瑞溪等地陆续迁来占,其中陆姓迁来较晚,主要迁入瑶山心岛居住区。
布依族的姓与汉族已相同,陆姓也是其中常见的姓。
六、家谱文献
山东济宁《陆氏族谱》17卷,陆忠撰修,清乾隆24年(公元1759年,世德堂刻本。分南北二支。在乾隆47年(公元1782年)重修,道光22年(公元1842年)重修,光绪10年(公元1884年)重修,光绪26年(公元1900年)重修,民国9年(公元1920年)重修,公元1951年重修,公元1981年重修,公元2005年等重修
江阴,《陆氏世谱》,卷数不详,现存17册,陆炜纂修,清道光14年公元1834年,世德堂木活字本
无锡,《陆氏世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秀野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清同治12年公元1783年,8卷,首1卷,陆熊祥纂修;民国11年公元1922年,仰贤堂铅印本,正编90卷首卷,后编5卷,陆绍云等修;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仰贤堂铅印本,126卷,首1卷,陆瑞星等修。
无锡,《陆氏宗谱》,卷数不详,册,陆耀明纂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活字本
无锡,《陆氏世谱》,90卷,首1卷,92册,陆大镌修,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木刻本,抄本
无锡,《陆氏世谱摘录》不分卷,5册,陆熊祥录,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历史所,
太仓,《平原宗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清乾隆24年公元1759年,刻本
吴江,《汾湖陆氏族谱》,不分卷,2册,编修者不详,近代传抄本
吴江,《汾湖陆氏世系》不分卷,陆焯辑,清咸丰间,抄写本
吴江,《陆氏先德录》卷,陆乃普纂修,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羲经堂刻本
吴江,《先德录续刻》,1卷,陆鼎奎辑,民国8年公元1919年,刻本
吴江,《平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卷,陆乃普纂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历史所,刻本
吴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1卷,末卷,4册,陆维钰纂修,清道光26年公元1846年,抄本
吴江,《陆氏世略》卷,柳弃疾,民国8年公元1919年,钞本
武进,《陆氏宗谱》,18卷,陆华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永言堂木活字本
武进,《陆庄陆氏世谱》,29卷,末卷,编修者不详,民国8年公元1919年,怀忠堂活字本
武进,《晋陵茅庄陆氏宗谱》8卷,8册,陆南昌纂修,清同治国11年公元1872年,怀忠堂活字本
武进,《樟村陆氏宗谱》16卷,陆德秉等修,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9年公元192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18卷,陆兰亭等修。江苏常州市图,
武进,《晋陵陆氏宗谱》12卷,12册,陆世法等修,民国9年 公元1920年,本刻本
常州,《白云湾支陆氏汇修宗谱》1卷,陆尔隽纂辑,清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怀忠堂木活字本
常州,《下浦陆氏本支浦》16卷,首卷,陆鼎纂修,清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善庆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清宣统元年 公元1909年,善庆堂木活字本,17卷,首1卷,陆钟英等修。
宜兴,《陆氏世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仁本堂木活字本
宜兴,《陆氏宗谱》,2卷,首卷,总编3卷,24册,陆慰望等编,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昆山,《水东陆氏谱系》,7卷,首卷,16册,陆宏钟等修,传抄清乾隆31年公元1767年,修本
昆山,《槎溪陆氏族谱》,不分卷,2册,陆娣纂修,清嘉庆6年公元1801年,嘉荫堂刻本
溧阳,《阳羡溪西陆氏宗谱》21卷,首卷,陆景宣纂修,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仁本堂木活字本
苏州,《陆氏葑门支谱》,17卷,首卷,陆锦娘等修,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丰裕义庄刻本
苏州,《陆氏六支家谱》卷,陆启呆纂修,清光绪27年 公元1901年,抄本
苏州,《平原陆氏支谱》,不分卷,陆庄浩等修,民国2年公元1913年,石印本
苏州,《陆氏世谱》,不分卷,册,申时行等修,明,抄本
苏州,《陆氏宗谱》,4卷,4册,杨壬林钞本,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哈尔滨师大,
苏州,《吴郡陆氏族谱》16卷,首1卷,存卷1、3—7,陆嵩纂修,清咸丰间抄本
苏州,《平原陆氏宗谱》20卷,首1卷,6册,陆增炜等修,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刻本
苏州,《平原陆氏续修谱略》,不分卷,陆街重录,清末摘抄本
苏州,《包山后埠支陆费氏支谱》,不分卷,册,陆费荣等编,清道光6年公元1826年,刻本
江苏,《陆氏世谱》,卷数不详,存卷9'—11,44上,46;47;62;67,编修者不1详,清同治间仰贤堂活字本,此外有民国仰贤堂铅印本,卷数不详,存卷9、38、5、58、73、74;陆凤韶等编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陆氏世谱》126卷,首1卷,存卷首,卷1—6,57,陆佐运等修,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仰贤堂铅印本
盐城,《陆氏宗谱》7卷,陆心斋等修,清光绪10年公元 1884年,景忠堂木活字本
淮安,《山阳陆氏族谱》,8卷,陆求可等修,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陆氏思过堂刻本
泰县,《海陵陆氏族谱》,14卷,首1卷,陆恩荣纂修,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三德堂活字本
平湖,《陆氏家史》,5卷,陆鸣銮纂修,清,抄本
上虞,《上虞雁埠陆氏宗谱》,6卷,陆荣泰纂修,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兄弟印刷所铅印本
吴兴,《陆氏支谱》,6卷,陆积昌纂修,清宣统2年公元1910年,木活字本
吴兴,《陆氏支谱》,不分卷,2册,陆维纂修,清道光25年公元1845年,刻本
吴兴,《月河陆氏支谱》,不分卷,陆树堂等修,民国25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
金华,《东阳陆氏宗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明,
木活字本、此外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木活字本,18卷,首1卷,陆应记等纂修;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兆台等修;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文焕等修;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中华等修: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庆培纂修。
金华,《东阳陆氏宗谱续编》,卷数不详,光绪24至32年公元1898—1906年,木活字本
金华,《东阳陆氏宗谱前编》,卷数不详,民国王8年公元1929年,木活字本
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首2卷,20册,陆振之纂修,清咸丰4年公元1854年,刻本
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24册,陆鹤翔等修,民国3年公元1914年,希贤祠刻本
绍兴,《陆氏族谱》,不分卷,陆曾纂修,清康熙43年公元1704年,世德堂刻本
绍兴,《两溪陆氏家乘》,4卷,4册,陆岳阳纂修,乾隆46年公元1781年,清刻本
绍兴,《山阴梅湖陆氏宗谱》,6卷,陆遵修纂修,民国6年公元1917年,中正堂活字本
嘉兴,《吴郡陆氏窦巷支世系图表》,不分卷,陆祖谷纂修,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
(绍兴,巜陆氏祖谱>>,不分卷,陆加才纂修
上海,《陆氏宗谱》,不分卷,陆位纂修,清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写本
上海,《云间陆氏家乘》4卷,首1卷,陆昌耀纂修,清道光12年公元1832年,松江抄家物资办公室,刊本
上海,《云间珠溪陆氏谱牒》不分卷,4册,陆修先等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人大,石印本,此外有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
上海,《陆氏世系表》不分卷,陆咏荃修,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稿本
崇明,《陆氏世谱》不分卷,清嘉庆4年公元1799年,行素堂刻本,此外有嘉庆14年公元1809年,行素堂本,不分卷,陆坤元等修;光绪10年公元1884年,务本堂刻本,不分卷,陆志铨等修。光绪14年公元1888年,刻本,不分卷,陆菊亭纂修,40册。
崇明,《陆氏大宗世谱》,不分卷,陆运涛等修,清,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4年公元1915年,务本堂刻本,卷数不详,陆志铨等修。
崇明,《陆氏世谱》,纂修者不详,清,刻本,一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道光间。
太湖,《太湖陆氏宗谱》,卷数不详,陆钰山等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怀橘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7年公元1918年,怀橘堂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邦彦等修。历阳,《陆氏宗谱》,2卷,2册,陆天锡等修,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双璧堂木活字本。
潜山,《陆叶氏宗谱》,19卷,首1卷,24册,陆济川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崇本堂活字本
歙县,《陆氏家谱》,卷数不详,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许承尧校抄本
六安,《陆氏家谱》,40卷,民国20年(1931)年重编,
湘阴,《罗湘陆氏支谱》,陆传薪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河南堂木活字本
广东,《陆氏世德记》,陆师彦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95年,木活字本
广西邕宁,《陆氏族谱》,1卷,陆仰阶纂,1949年抄本
通城,《陆氏宗谱》,6卷,首1卷,陆彝典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以文堂木活字本
《陆氏世谱》24册,陆浩如等修,清乾隆10年公元1745年
《东溪陆氏支谱》4册,陆徵君专修,清道光2年公元1822
《云阳陆氏族谱》18册,陆恒泰修,清道光24年公元1844年
《陆氏世谱》4册,陆行贞续修,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
《开越陆氏世德记》6卷4册,清陆师彦等辑,光绪6年公元1880年
《包山后阜支陆费支谱》2册,陆文灏等修,清光绪2年公元1876年
《南渡陆氏家谱墓图》2册,陆凤翔修,清光绪7年公元1881年
《陆氏葑门支谱》18卷12册,陆锦灏重修,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
《陆庄陆氏世谱》28卷28册,毛羽丰等序,清光绪15年公元1889年
《陆氏平原宗谱》21卷8册,陆增炜等修,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
《无锡观前陆氏世谱》4卷4册,陆凤周等修,民国11年公元1922年
《珠溪陆氏谱牒》11卷4册,民国13年公元1924年
《陆庄陆氏世谱》30卷32册,陆鹤舟等重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
《武进下浦陆氏本支谱》26卷13册,陆耀科等修,民国21年公元1932年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治所在禹县。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移至野王。
荆州郡
乐安郡
堂号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三畏堂: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雍正朝,“镇国将军陆韫卒,上体恤故臣,加封镇国公,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世袭。”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长恩伯(承恩伯)、骁骑二等子。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品级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赐江宁镇国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
其他堂号:河南堂,同本堂,敦本堂,源本堂,仁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培本堂,三听堂,三声堂,思过堂,思成堂,思亲堂,耕通堂,继述堂,永思堂,永福堂,永言堂,敬聚堂,有怀堂,匠心堂,积善堂,大宗堂,继志堂,辅政堂,中正堂,咸秩堂,督国堂,以文堂,世德堂,思德堂,敬德堂,仰贤堂,行素堂,廸教堂,绿野堂,秀野堂,希贤祠,开越大夫祠,景忠堂,怀忠堂,善庆堂,嘉荫堂,羲经堂,双璧堂,怀橘堂,绳武堂,尊性堂,德性堂,忠直堂
八、字辈排行
湖北荆门:“德富兴魁纪甫如鼓文益添孙友志永祖广思应大龙维楚宗嗣承先远家声继序长诗书培厚泽景运际明良忠孝乾坤振礼智耀祥光。”
湖北黄石:“登宝垂隆宏才圆士德”。
湖北孝感:“继业家申远开天白盆龙”。
湖北大冶:“永正秦元安定登保垂隆红才”。
湖北:丁登宝顺龙
安徽寿县:“传家典兴彦邓广政忠邦怀凤锦克治”。
安徽濉溪:“申方月乃迪继静照起后继树连年青”。
安徽肥西:“传家经伦立建才德”。
江苏陆氏一支字辈:“谨炳青秀长日月照山光”。
江苏太仓:“宁晋致远 清敛孝政 仪相征雄”。
江苏滨海:“广求学古通今士文有安邦治国臣”。
江苏吴江:“传家惟孝友华国本诗书鼎亨延世祚恒业守丕基”。
贵州独山:“景运庆龙光”。
贵州罗甸:“锦毕庆龙光增强德永昌朝廷金道义荣跃秀林章”。
贵州一支:“明锦应忠培朝廷登国智有银开金凤民华极意堆”。
贵州一支:“应思士志永世其昌久远安定立正朝纲尚奉青田道义文光规矩方圆万代同邦”。
全国布依族、水族:“景远庆龙光祯祥德永昌朝廷钦道义荣耀绣麟章”。
济南市:方江仕国文 万中应朝廷 开光登明德 荣华富贵春
青岛市:战朝兴全德开宗邵显明家申永耀起国正自安邦
临沂市:景运庆龙光
济宁市:锦毕庆龙光增强德永昌朝廷金道义荣跃秀林章
菏泽市:明锦应忠培朝廷登国智有银开金凤民华极意堆
烟台市:应思士志永世其昌久远安定立正朝纲尚奉青田道义文光规矩方圆万代同邦
淄博市:景远庆龙光祯祥德永昌朝廷钦道义荣耀绣麟章
泰安市:谨炳青秀长日月照山光
潍坊市:宁晋致远 清敛孝政 仪相征雄
日照市:广求学古通今士文有安邦治国臣
浙江江山枫石:十一世:“文韬武爵”;十二世:“学富才高”;十三世:“凤凰来朝德盛隆古”;十四世:“聪哲睿良仁敬慈惠”;十五世:“恭友睦姻垂竹帛智廉勇艺勵雍和”;十六世:“芳声照曜盈宵汉秀裔积庆绵泽长光前裕后书可久泰集勋名士为祥”。
浙江陆氏一支字辈:“为盛国朝荣□绪世仁祖”。
浙江江山:“文韬武爵学富才高凤凰来朝德盛隆古聪哲睿良仁敬慈惠恭友睦姻垂竹帛智廉勇艺励雍和芳声照曜盈宵汉秀裔积庆绵泽长光前裕后书可久泰集勋名士为祥”。
九、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陆姓历代名人338名,占总名人数的0.7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四位;陆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24%,排在第十四位;陆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排在第二十二位;陆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3%,排在第十四位。
陆通,陆氏始祖元侯。齐宣王少子,分封于山东平原皈县陆乡。因地得姓,被尊为陆氏始祖。
陆贾:陆氏五世祖,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陆氏23世祖,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火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陆氏24世,三国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
陆机:陆氏25世,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贽(754年~805年)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龟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陆龟蒙举进士不第,一度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以后就在吴淤江畔的甫里(今吴县甪直)隐居,一边赋诗论撰,一边从事农业。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陆九渊(1139~1192)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秀夫(1236—1279)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建湖建阳镇)人。“宋末三杰”之一。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项-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邬-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苗-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杜-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康-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