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

自乒乓球运动诞生,发展到现在,乒乓球打法大致分为两大传统派别:以亚洲人为主的直板近台快攻打法,与以欧洲人为之的横板中远台弧圈打法。支撑这两大主流打法的关键,就是直板与横板的执拍方式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1)

这两种看似大不相同的执拍方式,其实都是符合使用人群的人体工程学原理。例如直拍执法类似中国人拿筷子,横拍执法类似欧洲人拿菜刀。虽然现在横拍的使用人群更加广泛,直、横拍的差异已经打破地区间、国界的差异,例如中国队内横板弧圈打法已成主流,欧洲直板快攻选手也登上国际赛场。但是两者最初的界限是相当清晰明了的。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2)

图上:横板 图下:直板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为什么横板的人越来越多,打直板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直板出球质量高于横板?要想揭晓答案,就得从两种执拍方式的优劣说起。

直板的控制核心是手腕、手指。整个手像一只大钳子一样,把球拍牢牢握住。灵活的手腕,有力的手指,可以在击球瞬间制造出更多的摩擦。摩擦多不代表撞击就弱,手指压住板型,手腕增加向上的摩擦,在来球的上升期时击球,这样过去的球又重又转,单板质量就很高。

横板的控制核心是腰臂。学横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掉腕""大臂不要乱动!""蹬腿、转腰,收小臂"的动作要领中也可以得知。腰发力、臂控制,而手腕则处于"掉腕"锁住状态,在击球时也就更难制造出强烈的旋转。而由于利用腰部发力的门槛较高,很多人靠发力框架错误,通过动大臂来强行增加回球质量,不合理的发力方式反而使回球质量下降,上台率降低。

直板差在反手,反手位大角度球来球,接球时手法比较难受,发力很不畅快。所以传统中直反手技术多为"推挡",即利用板型控制线路,多借力少发力,首先确保上台,再利用球路变化获胜。但是受制于大角度跑动困难,体力不支,以及乒乓球几项大的规则变动的影响,这项技术明显落后于时代。这也是多人放弃直板,进行"直改横"的原因。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3)

推挡握板

横板差在旋转,失去了灵活的手腕发力,仅仅依靠腰臂发力,旋转就略显单调。转腰、收小臂虽然提高了出球质量,但是单薄的旋转使其对球的控制不如直板那样手感细腻。从横板发球的旋转来看,正手摩擦发出上旋、侧旋球,球路单一且威胁较小,反手逆旋转发球则被称为"君子发球"旋转上去了,但旋转方向一览无余,迷惑性较差,更不提台内外处理小球时,"搓、摆、挑"技术,台内控制几乎横板无缘。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4)

横板少用手腕


刘国梁直板横打:让直板再上神坛

为了解决直板反手问题,许多的直板运动员都在想办法突破,有像柳承敏一样放弃反手,苦练正手的"消极派",将步伐练到极致,而反手作为过渡,随时准备正手侧身爆冲,也有像与马琳一样算球练球,提升技术的"保守派",将推挡技术发扬光大,利用推落点,借力推,加力推等衍生技术来强化反手,让反手即使成为不了得分手段,也绝不能成为"失分短板",还有像王皓一样突破束缚,主动改技的"创新派",创造性地使用直板横打技术,使直板反手变得可攻可守,可拉可控,直板反手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5)

图左:王皓(直板横打) 图右:柳承敏(推挡)

直板横打技术并不是刘国梁首创,但却是刘国梁将其推向历史的舞台。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总会面临多种声音,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回击负面声音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成绩说话,这一点刘国梁做到了。他在赛场上过关斩将,夺取金牌,实现"大满贯",用优异的成绩向世人证明了直板横打技术行得通,是克服直板反手位弊端的最佳方法。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6)

直板横打技术示范

再仔细分析这项技术,"横打"之名意味着反手就得有像横板一样的灵活性,这一点也确实做到了。与传统几乎"单面打法"的推挡不同,横打需要利用反手胶皮击球,那么从执拍方式上肯定也要与推挡有所不同,反面三根手指不再大角度张开来控制板型,而是靠下并拢,减少与胶皮接触的面积,扩大反面击球范围,正手食指不再向下压住板型,而是大拇指下压,增大反手与台面的夹角。这样的执拍方式能够使手腕放松,正反面切换自如,遇到反手位袭击也能快速反应,一招制胜。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7)

直板横打握板

直板横打技术,有效解决了直板反手位短板,让反手不再仅是过渡或被动防守,而是攻守自如,护住全台的"完美反手"。直板的暴力正手与横板的灵活反手相结合,让直板打法进一步优化,也让直板选手在当今乒坛更有立足之地。


瓦尔德内尔:横板直握让横板精益求精

横板发球问题始终是横板选手难以跨越的鸿沟,纵使手法千变万化,但是僵硬的手腕始终制造不出最充分的摩擦力,一眼望穿的旋转在发球环节就落后一步,让人痛惜。虽然大球时代球速降低,旋转减弱,但是乒乓球变幻莫测的旋转才是这项运动最具竞技性与魅力的地方。当直板选手拉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用强烈的前冲上旋,把你顶住,又或是侧拐“穿越球”拿你当了神球背景时,中远台相持发力的横板选手不得不垂头丧气,仰天长叹。

但是"游击队长"瓦尔德内尔不服这口气,这位乒坛莫扎特以变幻莫测的发球套路和优雅的球风赢得大家的赞誉。他不仅对抗中国六代乒乓人,成为一座丰碑,同时也是横板直握发球技术的奠基人,他用自己极具迷惑性的发球告示所有人,横板一样可以发出多种多样的旋转。横板直握完美地弥补了横板旋转的缺失,使横板打法更加全面、趋向完备,为后期横板打法大行其道,打下坚实基础。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8)

横板直握示范

接着细细推敲这项技术,其最重要之处是将常规的腰臂发力改为手指、手腕发力,从横板直握的握法来看,食指与大拇指仅仅抓住拍臂,虎口紧贴拍肩,其余三根指头搭放于背部手柄。这样握法的好处在于给予手腕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手指又增加了发力,使得引拍挥拍动作更加完整,摩擦更加充分,从而发球旋转更强。

熟练使用这项技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即直握与横握的衔接转换。发完球后拍型迅速回位,衔接得天衣无缝,才不会在发球过程中留下漏洞,给对方机会。虎口钳住拍子时要掌握力度,抓得太紧的话,手腕十分僵硬,发球动作就不那么流畅,发球质量也大大减弱;抓得太松的话,发力过猛甚至有可能把拍子甩飞,伤人伤物,十分危险。最后,还要注意给拍柄留下充足的空间,避免手腕挡住拍柄,影响引拍,甚至有伤到自己的风险,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直板横打如何爆冲发力(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9)

手腕留足空间

横拍直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让横板的技术体系更加完美,目前几乎所有横选手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在比赛中广泛使用。这项技术将直板的灵活与横板的稳定完美融合,让横板运动员技术更加全面,也让更多的新手倾向于学习横板打法。不得不承认,横板直握技术时横板成为主流打法的催化剂。


以你之长,补我之短。

直板横打与横板直握这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是现代乒乓球项目的历程式跨越。乒乓球运动早期,横直打法两分天下,两个阵营不分伯仲,但是随着乒乓球改革的深入推进,直板打法逐渐没落,横板打法也缺乏了新意,两种技术都进入了瓶颈期,即将触及技术的"天花板"。

直板横打横板直握技术的横空出世,提高了两种打法的天花板,也让两种打法的运动员逃出了瓶颈期魔咒,向着更高技术水平迈进。以你之长,补我之短,两种打法互相借鉴,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不仅仅填补了技术的空白,克服了技术的短板,同时也让乒乓球运动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