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

#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微游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项非遗,都有它存在的独特意义

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感受千古文化遗韵

共享民族瑰宝

国家级

昌黎皮影戏

昌黎皮影戏是冀东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大多借用地方戏唱腔,唯有昌黎皮影戏创出了自身别具一格的唱腔。昌黎皮影戏唱腔以昌黎民歌为素材,悲时如泣如诉,乐时说而似唱,充分反映了昌黎人的喜怒哀乐。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1)

昌黎历史上曾出现过马家班、齐家班等驰名影戏班。著名的艺人有被称为“皮影界梅兰芳”的高荣杰先生,被称为“箭杆王”“活影人”的齐永衡先生,皮影雕刻艺人肖福成先生、居尚先生和田世民先生等。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有《乾坤带》《秦香莲》《邵玉兰》等。

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它最早产生于元代,一直流传至今。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2)

昌黎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鲜明的个性。它形式上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内容上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是“秧歌出子”。昌黎地秧歌的行当分为“妞”“丑”“公子”几种,表演各具特色。昌黎地秧歌与当地的民间歌舞、小戏有密切联系,表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呈现出角色化、行当化的艺术特征,能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丰富细腻地表达动作意图,这在民间舞蹈中显得十分突出。1996年,昌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永年鼓吹乐

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响的民间器乐曲种之一。永年鼓吹乐主要以家族方式传承,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五大家族流派。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3)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鼓吹乐乐器形制独特,不同形制的各类唢呐是主奏乐器,此外还有用于咔戏的“咔碗”、花吹中用的“口琴”及其他多种常用乐器。演奏方式技巧独特,有线上、加花、成字、花舌、颤指、三强音、变色等方式,更有用三节唢呐演奏的“拔三节”及“别把”“串吹”等,吹奏与形体动作表演有机地结合,演奏风格粗犷有力,活泼风趣,热烈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孟姜女故事传说

秦皇岛市山海关,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因而得名山海关,距秦皇岛15公里。孟姜女故事发生发展从江南松江府延续到北方山海关,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坚贞不屈的烈女,在山海关东6.5公里处的凤凰山上建立了“贞女祠”,即现今的孟姜女庙。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4)

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省级

台营烧锅酒酿造技艺

“台营烧锅”是抚宁县特有的酿酒制作技艺。台营古称“台头营”,相传明万历年间,酿酒能人许大营曾为当时驻守台头营的名将戚继光及其部下建烧锅酿酒。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5)

台营烧锅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一百一十多年,由许氏八代到十二代传人的管理经营下经久不衰,远近驰名。台营烧锅酒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经过料(大麦、小麦、高粱)的精选,长期发酵(46天,双轮底发酵达80天),土制老窖长时间存储,经过历代台营烧锅人的创新与开发,其酒质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尾净味长,并以其独特的浓香型,饮后不上头的特点畅销燕赵大地,成为北方浓香型白酒的代表。

伦派地秧歌

伦宝善,1905年生人,卢龙县阎大岭店村人,自幼喜爱民间艺术,9岁开始就迷上了冀东秧歌,12岁随艺人下场表演,这一扭就是80年。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6)

“全身轻松微微颤,挺胸收腹揉双肩;表情细腻眼传神,风趣幽默加浪漫;屈腿滑稽步敏捷,扇花翻飞舞翩跹;臀部左右来摇摆,蹲裆扶膝脖颈转;小巧玲珑满堂戏,造型奇巧真美观,是伦派秧歌特有的艺术风格。伦派地秧歌表演集扇花、身段、表情韵味一身,表演细腻技艺精湛,在冀东一带被同行们誉为西北派,就此形成了独特的“伦派”风格。

潘氏风干肠制作技艺

潘氏风干肠,是抚宁县潘官营村潘氏家族的家传特产,在潘氏家族中,这种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经传承了整整二十代。这门技艺是明朝万历年间潘氏老祖担任长城守军伙夫时,向“戚家军”中的义乌兵家属求教学成的,目前在潘氏家族中仍旧保留着传男不传女的习俗。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7)

“潘氏风干肠”严格按照家传秘方,选用新鲜猪小肠制成肠衣;将精选猪前腿、后腿精瘦肉后脊背肥肉按配比切成小块,加入酒、盐、白糖、香油、香辛料、及潘氏秘方配料搅拌均匀,用筷子将其灌入肠衣内压实;挂至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慢慢风干数天发酵到可存放不变质程度后保存。其特点:肠体干爽,略有弹性,有粗皱纹,脂肪丁凸出,食之有独特的清香风味,味道适口,越嚼越香,久食不腻。

老二位饺子制作技艺

“老二位”饺子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港区是秦皇岛市的中心区,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毗历史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8)

“老二位”饺子的制作传承采取的是师父带徒弟的制度,使这一技艺得以传承。最早擀饺子皮使用一根擀面杖,既费时,又费力。后来经过改良,采用两个细木棍,既省时又省力、皮薄厚还均匀。最早老二位饺子表皮上面有两个褶,吃起感觉有面疙瘩,影响口感,经过多方面研究,现在改为平面的饺子。

抚宁太平鼓

抚宁太平鼓在整个冀东地区民间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鼓的形状像葵扇,故又称“扇鼓”,流传在抚宁县的太平鼓因冠以地名而得名。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9)

抚宁太平鼓没有其他伴奏乐器和唱腔、唱词,为女性所专用。太平鼓是抚宁太平鼓舞中的唯一道具,同时它又是唯一的伴奏乐器,由于鼓的形制大小不一、演奏方法和演奏部位不同,既可演出单一的音高和音色,又可演奏出混声的音高和音色。根据演奏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鼓心、鼓边、鼓环等八种。演奏方法有独奏、重奏、对奏等20余种,鼓点有太平点、弹棉花、嗑瓜子、翻锅盖等四十余个。两人以上的演奏又可奏出多种交替的节奏,技艺高超的艺人,还可以演奏出各种复杂的复节奏。

青龙猴打棒

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蕴涵了丰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满族人民生活情景的珍贵文化史料,是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的一个典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非遗艺术皮影(非遗传承文明之光)(10)

猴打棒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年间,满族正蓝旗“跑马圈地”于此,以猎为生。满族人民认为孙悟空降妖捉怪、除恶扬善胜过他们所信奉的萨满,还认为穿黄布衣敲花椒木棒能驱魔逐妖,因而扮成戏曲中的孙悟空模样表演猴打棒,由击棒驱兽降妖避邪的民俗活动演进而成的民间舞蹈猴打棒不无古傩之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