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和科举制的关系(唐诗与考试33闻所未闻)

如果把盗匪、诗人、进士、官员、叛贼这些称呼,都安在一个人的头上,可能会让人觉得荒诞不经。因为这几个称呼,也太不搭界了一些。

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广德二年(764年)进士科录取名单中,就出了这么一个极有看点的人物,堪称科场诗坛之奇葩。

此人名叫苏涣,生卒年及籍贯不详。据有关史料记载,苏涣“少为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苦之,号为‘白跖’”。据此分析,苏涣年轻时是个操持“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活路的剪径盗匪。并且他的功夫不错,一手白弩玩得出神入化,令巴蜀一带的商人闻风丧胆,吃尽了苦头。在巴蜀一代,苏涣拥有一个名头很响的盗匪界艺名——“白跖”。“白跖”,会玩白弩的柳下跖啊。由此看来,苏涣应当是四川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般情况下,一个少年盗匪,是不太可能远离家乡跑单帮的。

跟宋江一样,苏涣不甘心一辈子落草山林,也很想混个正经出身。于是,苏涣便改弦更张,开始一门心思读书求学。想必他靠剪径盗窃积蓄的钱财,已经足够用作求学赶考的经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苏涣竟然真就摇身一变,学得诗赋文章俱佳,并且进士及第了。看来,大唐王朝对于公民的违法犯罪等不良记录档案很不健全,对于科举考生的报考资格审查也不够认真细致。不然的话,像苏涣这样的人,即使已经洗心革面,也是很难金榜题名的。他当初白弩玩得那么出名,不太可能没有人命在身。这样的一个人,能洗白身份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另类的科举奇观。

进士及第之后,苏涣成为了中央政府机关公务员。几经升迁之后,苏涣做了侍御史这样一个职务。后来,他又投靠湖南观察使崔瓘,在他手下任了一个官职。苏涣在湖南任职期间,“诗圣”杜甫为了避乱,来到了长沙。慕于杜甫的诗名,苏涣专门前去拜访了他。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来还成了朋友。

两人之间相交的媒介,自然是写诗。在得知苏涣也喜欢写诗之后,杜甫就请他朗诵了几首自己的作品。这个苏涣真是有些歪才,不仅有一身好武艺,诗也写得不错。从这首《变律(一)》中,就可以看出苏涣在诗歌写作方面的功力:“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阴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居然六合外,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喧喧。”在《全唐诗》中,录有苏涣诗作四首。

听苏涣朗诵完几首诗,杜甫不由大为赞赏,称赞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涌思雷出,殷殷留金石声”。高兴之余,杜甫题诗一首赠与苏涣。此诗题为《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覆,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余发喜却变,白间生黑丝。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百灵未敢散,风破寒江迟。” 一个人的诗作能入杜甫法眼,并得到他这样高的评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杜甫与苏涣相识之后,两人经常你来我往,过从甚密。两人相处之时,或品茗畅谈,或诗歌唱和,相洽甚欢。有的时候,杜甫去商铺药店购物买药,也要到附近苏涣的住处呆上一会儿,谈上一阵子。即使是时间无多,靠着桌子站着聊上几句也成。

有人认为,苏涣是杜甫晚年最为看重的一个朋友。理由是,杜甫专门为苏涣写了好几首诗相赠,给予了苏涣很高的评价。比方说,在一首题赠苏涣诗的小序中,杜甫这样写道:“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寓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意思是苏涣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隐者高人,不喜欢结交达官贵人,因而怀才不遇,迟迟得不到发现重用。不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杜甫还真是看走了眼。

杜甫还曾向衡州刺史阳济推荐过苏涣,在杜甫的推荐诗中,称苏涣文武双全、才略过人,既有战国名将白起的勇锐,又有西汉大侠剧孟的侠义,还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文采,“剧孟七国畏,马卿四赋良,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杜甫认为,有了这样的人辅佐左右,一定能够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人无完人,即使是杜甫这样的大家,看来也有不讲原则乱给人戴高帽的时候。从苏涣的品行为人、人生经历看,他实在当不起这么高的评价。

喜欢附庸风雅的苏涣,还同大书法家怀素有过交往。怀素前去拜见广州刺史徐浩时,苏涣曾专门题诗《怀素上人草书歌》,为之送行。在诗中,苏涣这样描写怀素挥毫狂书:“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怀素笔走龙蛇的神采,倒也栩栩如生于苏涣的笔下。

满腹才学的杜甫,也曾执着地博取过科举功名,但却屡试不第,始终未能如愿。奸臣李林甫曾主持过一次制举考试,杜甫也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搞笑的是,李林甫居然认为无人能达到所要求的录取水准,竟弄出了个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零录取。

因为杜甫没有获取过科举功名,本书无法为其单列一篇文字进行介绍。为弥补遗憾于一二,在此与大家共同欣赏一下杜甫的名作《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近似大白话的句子,描绘出了一幅意韵深远的绝美画面。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深邃不等于晦涩,含蓄不等于难懂。凡是千古流传的绝佳诗作,基本都是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写成的,关键在于怎样组合。

笔者是山东人,泰山是位于山东的中华圣山。在这里,不妨让我们欣赏一下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关于泰山的诗作,《望岳》为史上最佳,没有之一。

苏涣在湖南期间,崔瓘手下掌管兵马的武官(兵马使)臧蚧,于一天夜间带兵发动暴乱,在长沙城内纵兵放火抢掠,还杀死了崔瓘。有人经过考证认为,臧蚧发动的这次兵变,间接导致了杜甫的死亡。有唐一代,封疆大吏造反、部将作乱杀死上司的事情屡有发生。这说明,大唐对于地方大员的约束管制很成问题,远不如宋、明、清等朝代严格规范,这也是唐代社会动乱频发的重要原因。

臧蚧暴乱发生后,苏涣逃到了广东一带避难,投靠到了岭南驻军将领、兼循州刺史(辖区为今广东惠州、河源、梅州部分地区)哥舒晃旗下。在哥舒晃手下混了一段时间后,大约是出于捞取政治稻草的考量,苏涣竟然煽动哥舒晃拥兵暴动,反叛朝廷。这说明,苏涣还是很有政治野心的,并非杜甫所说的那种耐得住寂寞的“静者”。

在苏涣等人的忽悠下,哥舒晃当真就造反了,还杀了岭南节度使吕崇贲。事实证明,哥舒晃的这次造反,纯属不自量力之举,苏涣是在忽悠他找死。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哥舒晃所部便被政府军团灭,他自己也被江西节度使路嗣恭部下斩杀。不知为何,有人竟称哥舒晃这次造反为“起义”(见于惠州官方历史简介资料)。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安史之乱”也应当被称为安禄山、史思明“起义”才对。

哥舒晃兵败之后,作为帮凶的苏涣,也被朝廷捕获处死,走完了他从盗匪到诗人、进士,再从政府官员到“叛贼”的奇葩人生之旅。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唐诗宋词元曲和科举制的关系(唐诗与考试33闻所未闻)(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