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1)

文 | 稻田明月 · 图 | 网络

前言 旷日持久的关闭,耗尽了耐心和偷安,我日渐惶恐起来。

相信瘟疫终会过去,但绝不是什么胜利。灾难已经带走许多鲜活的生命,带来无数家庭的痛苦,带来国民经济的惨重损失。

对于我等草民,平日为生存忙碌,虽然碌碌无为,却也能得过且过。现在,突然无预警地关闭,无限期地足不出户,意味着断绝了生活来源。

按乐观的估计,一年的期盼折了半,生活还得继续。想起灾难带来的巨大损失,日后都将由我们这些“代价”来承担,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又无法动弹,顿感无力无奈无助,悲从中来。

当一人感觉自己很渺小时,是否也像我一样有意无意寻找着精神的慰藉?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2)

这个雨打窗台、疫情笼罩的夜晚,幽幽灯光下,我又一次潜回那个渴望、迷茫、伤感、多情而又美好的青春岁月……

从文化的角度看,总觉得60后、70后是非常幸运的两代人。正赶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乃至整个九十年代,这两代人的青春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和放飞。

1983年,随着电视的兴起,一部连续剧《霍元甲》打开坚冰,像春潮,涌进内地,紧随其后的是《射雕英雄传》等。没有功利的爱国情操、以武言情的视觉审美,冲击着世界最庞大的青年群体。

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大江南北,港台流行歌曲,像春雨,滋润着亿万大陆青年枯燥渴求而又干灼的心田。从而也催生了大陆音乐文化的崛起。

1984年,大陆影视开始怯怯涉猎爱情时,邓丽君的歌声由彼岸飘来,开创新纪元。甜美柔和、温情款款的音符,解析着高大和豪壮,软化了冷酷与仇恨。随来的,是清新自然的台湾校园歌曲涌进大中院校。随后是香港流行歌曲揭竿而起。

1989年,港台歌星大举进入大陆市场。歌曲发展进入极盛时期,相当于诗歌史上的唐诗宋词时代。台湾有费翔、齐秦、童安格、小虎队、郑智化、邓丽君、蔡琴、苏芮、高胜美、韩宝仪、潘美辰。香港有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王杰、四大天王、梅艳芳、叶倩文、林忆莲等。

特别是随着四大天王的出现,好歌一天一首,不得不感叹那是一个奇迹,除了中国,世界罕见的奇迹。今天刚听到一首《可不可以》,明天又来一首《吻别》。这周刚刚上榜一首《千千阙歌》叫人听得直掉眼泪,下周居然又有一首《对你爱不完》欲罢不能,真是好一个繁荣盛世。

台湾那边也不甘寂寞,周华健号称天王杀手,也带着他的《让我欢喜让我忧》来了。过了一阵,又来了个任贤齐,一曲《伤心太平洋》打动了无数少男少女。而最引人注意的恐怕是一代怪杰郑智化,他的《年轻时代》《堕落天使》《水手》《星星点灯》等歌曲,充满了叛逆和对社会的不满与嘲讽。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港台娱乐盛世王朝最灿烂的时代,凭借内地绝无仅有的庞大市场,造就一波又一波港台歌手,以绝对优势垄断着华语世界乃至东南亚乐坛,吊打日韩,碾压大陆。我们这代年轻人,不知是哪世修来的幸福,每个爱好音乐的人,骄傲如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王者,朝秦暮楚,喜新忘旧,花心徜徉,不知谁是最爱。至少,我是不忍心因为一滴,怠慢了弱水三千。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3)

若说偶像,则是因为港剧。

按说,我是喜欢琼瑶小说的,但若搬上荧幕,那个情深深雨蒙蒙的意境,往往差强文字。再优秀的演员,也不太能够准确表达琼瑶文字的细腻和层次。

按说,我是不大喜欢武侠小说的,但若被香港艺人演绎成剧,交错的历史、复杂的人物、冗长的描写,在刀光剑影中,快意恩仇;在行侠仗义中,个性昭彰。

不知是我买不起电影院的门票,还是港剧不能登大雅之堂,我看港片多是在录像厅里。

第一次看《英雄本色》,被潇洒不羁的小马哥,大义凛然的阿豪,青春帅气的阿杰打动。剧中所触及的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男女情、冤屈受害之情和报仇雪恨之情等,将男人心中的情义刻画的淋漓尽致。

一时间,小马哥披着风衣,戴着墨镜,用假美元点烟动作,成为仿效经典。“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我朋友”成为时尚口头禅。

但给我记痕最深的,还是张国荣扮演的阿杰。正气阳光,“少年感”十足。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4)

《纵横四海》是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主演的神偷类型经典电影,天马行空,华光溢彩。明星魅力在片中挥洒自如,让人过目难忘则是张国荣扮演的阿占,每一个镜头都完美到让人惊叹。

在街头流浪画家给他画完肖像后,他一脸坏笑,签上自己的名字,丢下一句:“我叫阿占,是个通天大盗!明天看报纸吧!”随后围巾一甩,转身摇摆而去,那张扬的样子简直帅到爆!

从骑着摩托在路面上贴地飞驰,把自己甩到车底的惊心动魄,到与红姑共舞探戈的潇洒奔放,到最后在火力猛攻下的敏捷畅快,让人无法忽视他过人的演技。他就是那么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的人。

“我走了,祝你们春梦了无痕!”发哥一句话,羡煞多少人!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5)

《阿飞正传》由王家卫执导,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刘德华、张学友、梁朝伟等主演。

英俊不凡的男主角——旭仔阿飞,由颜值担当张国荣扮演。他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玩世不恭、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

故事以六十年代初期为背景,却折射了九十年代香港疲惫的灵魂,以及香港人的漂泊感和归属感。

喜欢这部影片,在于不食人间烟火的烟火气。看似潇洒不羁的放荡渣男,并不让人讨厌,反而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助;玩世不恭的表面下,是生来失去母爱和家庭的不安,以及无处安放的灵魂。他去菲律宾找生母,被生母拒见,扭头就走的那个背影,倔强得让人心疼。

迷离冷漠的眼神,淡淡的神秘感,把这个角色刻画的入心入骨,不禁感叹一代巨星的魅力!

临终前,他说:“想想吧,一辈子不会太长的,想来也该是时候了,以前,以为有一种雀鸟,一开始飞,便会飞到死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那只雀鸟一开始便已经死了。”

这结尾有点忧伤,忧伤得洒脱又颓废,自弃又悲壮,却渗透着对人生的思索。隐约中,是否也照见了自己的人生?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6)

《胭脂扣》是由梅艳芳、张国荣、万梓良、朱宝意主演的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

但梅、张两个绝代芳华的演员,成就了如梦似幻的爱情绝唱。红楼的痴怨,聊斋的阴气,是这部影片的特色。痴情女鬼与苟活少爷的死亡约会,拍的悬念穿越、缠绵悱恻、艳情绮丽。

如花,一幽怨一浅唱的绝代风华,一媚眼一旗袍的青楼红颜。

十二少,一低头一皱眉的优雅忧伤,一转身一抬眼的万种风情。

他们的爱,美好得只有开始。无论多么香艳的胭脂扣,扣不住褪色斑驳的流年。唯有爱,是心中的谜团,一直怀疑着,惦记着,寻找着……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7)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

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

红尘里,美梦有几多方向……

87版《倩女幽魂》由王祖贤、张国荣主演。王祖贤扮演女鬼聂小倩,长发飞舞,白裙飘逸,眼神空灵哀怨,极为唯美;张国荣扮演柔弱书生宁采臣,无辜、善良、痴情、单纯得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

聂小倩回去了。她的骨灰轮回转世后,也许不再记起,曾有一个俊美书生,为她频频落水。

宁采臣在眺望。点点星灰的烟波人世,或许也已经忘了,曾有一个凄美少女为他折袖断肠。

人与鬼的爱情,终究敌不过天亮。唯有“哥哥”昵称,至今传流。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8)

还有太多,如《白发魔女传》《东邪西毒》《杨过与小龙女》……张国荣的一个过人之处,是很少重复过去的角色,几乎是演过多少部电影就有多少个形象,个个是经典。

1995年,我终于有自己的影碟机——我结婚了。

总想系统地、安静地回看哥哥所有经典。虽然没有录像厅里昏暗浑浊和臭脚味,可是,我与光盘之间,却多了一层居无定所的漂泊、生儿育女的烟火。薄薄的光盘,承载不起生活的轮轴,也旋转不出残留青春中,哪怕半点的潇洒。那个能唱一首流行歌曲,就以为自己很富有的青春,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2003年4月1日,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节日,却因一个人的离去,而变得非同寻常。

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才真的相信,那个豪情万丈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曾经的岁月是多么慷慨,给了我们这么多出色的导演,那么多风格迥异的明星。感谢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把我本贫穷浅薄的青春,照耀得自以为富丽堂皇那么多年。

从没认为我是哥迷,满天繁星中,就有那么一个名字,一个眼神,一个身影,让我停留。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9)

资讯发达的今天,搜索“张国荣”词条,才发现我认识的哥哥,不过冰山一角。

他是香港“殿堂级”歌手,演唱过400多首歌曲,荣获30多个金奖。

他举办个人演唱会400余场,俘获国内国际粉丝无数。2010年美国CNN评选的“过去50年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或者乐团”,张国荣和邓丽君是唯一两个华人歌手。

他出演50多部影视剧,荣获20项各种大奖。2010年入选美国CNN评出的“史上最伟大的25位亚洲演员”。

他几乎与所有香港当红女演员演过亲密戏,几乎与所有香港一线男演员演过影视剧,几乎与所有香港一流导演合作过。他的严谨,敬业,善良,宽容,坚强,热诚,令所有接触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他多次义演赈救灾区,善待身边每个普通的人,热心提拔年轻艺人,勇敢挑战别人拒演的刁钻角色,为艺术献身无惧无求。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10)

如果说那张360°无死角,俊美无匹的脸,堪称十足小鲜肉的话,那么,在他的才华面前,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苍白。

如果说他精湛的演技,过人的才华折服了人才济济的娱乐圈,那么,在他的人品面前,这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

正是他真实,善良,大度的人品,赢得各层次粉丝,让许多与他合作的导演、演员,在艺术的低谷,起死回生,让许多新人一炮走红。而他,却全身隐退。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11)

时时在想,弹丸之地的港台,何以一时间,出现那么密集的明星、那么多高质量歌曲影视作品?这种现象在世界艺术史上,堪称奇葩!

回看历史,中国大陆历经二十年的战难和蹂躏,历经三十年的封闭和禁欲。而港台那边,特别是香港,避免了战争的摧残,经过多年的经营建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港台,迎来了经济发达的高贵副产品——艺术的蓬勃发展。

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属性所限,这种高度发展的艺术,找不到突破口。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一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大陆,敞开了国门!此时,与大陆有着共同文化历史、共同文化属性、共同文化审美的港台文化,就像高山上积蓄了巨大能量的飞瀑,纵身奔向硕大无比的大陆怀抱,撞击出灿烂绝伦的浪花,在世界文明的照耀下,绽放出绚丽彩虹。

那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伟大时代,造就了众多的港台明星和内地明星。他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幸运的。纵观世界,这样的历史机遇带来的文化现象,无与伦比,不可复制。

香港已不是原来那个香港,大陆也不是原来那个大陆。能够造就一大批像张国荣那样巨星的时代,永远不会再有了。

我是哥迷 专辑(隐藏的哥迷)(12)

自我关闭的日子太久,又一次回看那些老剧片,阿杰、阿飞、十二少、宁采臣……依然活跃在幕里,似在等待着我。

虽然,再多的老片,回放不出那个踏歌而行、无视羁俗的年轻时代;再多的角色,拼凑不出一个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张国荣。

依然相信,每个成熟的人,都会有自己一束青春的闪光,哪怕只有一刹那,都会伴随着记忆,穿透物质,超越得失,照亮人生,淡定走向未来。

本文作者稻田明月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稻田明月,出生于蔡店郭岗,定居黄陂前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